当代世界政治-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节 世界政治 多极化 趋势 在曲折中发展 1991 年底,两极格局崩溃后,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最终确立。 目前,我们仍处在向新格局过渡的时期。 在新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着美国试图建立单极格局和多数国家主张建立多极格局的深刻矛盾。 一、冷战后,美国试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美国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即“参与和扩展战略”。 这一战略 的目标,是通过积极参与世界各地区和各国事务,扩展美国的利益,从而确立 21世纪美国“独一无二的世界领导地位”。 这一战略有三大支柱:振兴美国经济、军事力量和扩展民主,力图从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实行总体外交,实现美国的领导地位。 为了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目标,美国撰写了专门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防止出现对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构成严峻挑战的“新的全球性对手”;报告认为在 2020年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2020 年后可能出现这样的国家,并明确指出,“俄罗斯和中国都 有这种可能”,对俄罗斯和中国,美国应早做准备。 与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是,美国小布什政府更倾向于把中国看作是美国的主要威胁,更重视亚洲的发展对美国的挑战。 有两份文件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一是 2020年 3 月份,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美国防务战略评估报告,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现在已取代俄罗斯,被认为是对美国在全球统治地位的主要威胁。 二是美国国防和情报计划人员,分析了今后 1525年的发展,认为亚洲迅速增长的经济、军事和外交力量,将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它对亚洲的几个主要国家进行了分析:中国在低 技术和高技术制造 6 方面都在迅猛发展,将成为亚洲未来的心脏。 日本在亚洲技术最先进,可能发现自己处境困难,依靠进口石油等因素可能促使日本远离美国,加强同印度等地区强国的关系。 俄罗斯人口减少,经济疲弱,可能成为亚洲比较小、但仍然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在西伯利亚的丰富石油资源使其在战略上仍处于重要位置。 印度正处于萌芽时期的经济动力和具有的高技术力量,可能使它成为中国在亚洲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到 2050年,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20年 9月 20日,布什发表了该政府的第一个《美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报告,报告表示美 国谋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同时暗示,由于中国的根本性质尚未确定,因此随着今后的发展,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的威胁。 二战后,在欧洲威慑住苏联,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中心,根据美国国防部长的评估报告和美国对今后 15- 25年发展的分析,美国的军事战略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美国已在韩国部署了爱国者导弹部队。 在关岛部署了 63枚巡航导弹,这是美国首次在海外部署这种先进的导弹;为增强轰炸机的能力,美国决定在海外修建 4个中继站,其中包括关岛的空军基地;美国海军将在 2020 年夏天开始在关岛部署核动力潜艇,这将大大加强美军在亚太地区 的应变能力,一旦亚太发生突发事件,核潜艇从美国本土的 圣地亚哥 出发至关岛需 8 天半,而从关岛出发 2 天便可潜至台湾周边。 2020 年初,美国与新加坡缔结了一项海军协议:新加坡向美国的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艇提供码头设施,即樟宜海军基地,这标志着自 1992年美国失去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军事基地后,美国的航空母舰首次在这一地区享有一个基地。 美国现在已明确提出向越南租借金兰湾;借与菲律宾联合打击恐怖主义为名,美国军队已重返菲律宾。 这表明美国的战略进攻力量 开始靠亚洲前沿部署 ,随时准备对亚洲进行军事干涉。 控制亚洲,将成为美国实现称霸全 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布什政府为什么重视亚洲。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亚洲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认为:“亚洲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区域。 在未来几十年里,重要的国家都将在那里产生。 ”据有关的报道:美国同亚太地区的贸易是美国同拉美贸易的 3倍,是美国同欧洲贸易的。 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亚洲对于美国实现它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的强势美元也主要是由亚洲支持的。 二是战略利益的驱使。 亚洲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拥有从波斯湾至东亚地区的重要海上通道,这是东亚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据说,每年通过南中国海的商业船只吨位比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商业船只吨位的总合还要多。 所以,能否有效控制亚洲,对于美国实现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十分重要。 三是军事利益的驱使。 亚洲没有建立欧洲那样的多边安全机制,美国依靠欧洲的多边安全机制,也就是北约,几乎主导了欧洲的安全事务、而在亚洲,大国关系复杂,许多双边关系处于调整之中,其中任何一种关系的定位和发展都会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中国为牵制美国,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进而同印度也进行战略对话,想形成中俄印的“战略三角”,尽管三国不无矛盾,但在牵制美国这一点上,三国的利益显然是一致的。 中俄朝鲜的关系也可套用同样的三角关系来考虑。 这些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造成冲击。 从价值观讲,亚洲又有着不同于美国的价值观,不同的文明差异,使美国将亚洲作为它推行西方价值观和准则的重点。 另外亚洲存在着较多的热点地区,台海局势、南中国海争端和朝鲜半岛的对立。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为对 付苏联而建立的军事集团, 1955 年华约成立后,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华约。 冷战结束、华约解散后,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进一步 强化和扩大。 北约的强化和扩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现北约东扩 ,美国曾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领导北约东扩, 1999 年吸收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下一步背约还要进一步东扩, 7 吸收更多的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加入。 二是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 ,1999年 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提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将北约的作用扩大到集体防卫之外,北约的职能由防御变为进攻,使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之外 采取军事行动。 1999 年 3- 5月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就是北约战略新概念的具体实施。 北约的扩大和强化使它成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一个依托。 美日军事同盟的 强化 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出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确定美日联手对付亚太地区的紧急事件。 1999 年日本国会通过和新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 新指针和日本相关法律提出了和北约战略新概念类似的对周边事态进行武力干预的规定。 二是美日合作研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美国自 1993年起开始向日本提出共同研制东北亚地区导弹 防御系统的要求, TMD的目的是保证美国的军队和基地不受中短程导弹的袭击。 但日本历届内阁因考虑到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反对,而反映谨慎,小渊内阁以 1998年 8月朝鲜发射卫星掠过日本上空为契机,渲染“朝鲜威胁”,改变方针, 1998 年 12 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 TMD。 东北亚的TMD也计划将韩国包括在内,韩国在 1999年明确表示不参加,理由是要顾及北朝鲜的兄弟情谊,也没钱没技术参加。 通过加强美日军事同盟,美国可以利用这一机制干预亚太地区的事务。 美日军事同盟成为继北约之外,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又一依托。 北约和美 日军事同盟可以说是美国实现独霸全球战略的东西两大支柱。 ,借反恐之机,谋全球霸业。 在国际政治学说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地缘政治学说。 在地缘政治学说中,最著名的论点之一就是英国战略学家麦金德的“世界岛”论。 麦金德认为,在世界各大洲中,欧亚大陆被喻称“世界岛”,而中亚是其“心脏地带”。 谁能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 麦金德的“世界岛”论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一书就有这一学说的影子。 他认为,美国要想实现领导世 界的意图,就要在欧亚大棋局中保持主动。 关于中亚所指的范围,学者历来都有不同看法。 狭义的中亚指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广义的中亚还包括阿富汗、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伊朗、蒙古等国的部分地区。 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已经在邻近阿富汗的 9个国家建立了 13 个军事基地,驻军已突破 6 万人。 美国曾声称它不打算在中亚长期驻军,但人们有理由对美国的声明表示怀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