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74)-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南沙开发区三大片区及相关区域共同组成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通信、计算机和汽车电子产业;加快数字视听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发展数字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四)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制药、现代中药和化学药品产业,积极探索基因药物、中医药和海洋生物技术,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即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研发和中试平台、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化平台,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医药物流平台。 打造由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科学城 两大核心聚集区、若干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的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67 页 地;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优势,形成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医药企业为龙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 三、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 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有市场前景、有品牌优势的传统工业。 (一)钢铁工业 积极调整结构,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低端产品。 以集装箱板、不锈钢板为主导,进一步强化开发区钢铁产业基地;以广钢环保搬迁为契机,加快建设南沙现代化临港钢铁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汽车及船用钢板。 (二)船舶制造业 以中船集团南沙造船基地的建设为龙头,加强国际合作,完成船舶工业的现代化改造,促进造船企业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使船舶工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广州建成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三)机械装备制造业 抓住国家扶持发展装备工业的机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以楼宇设备、动力设备、环保设备、发电及输变电设备、轻纺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数控机床和数字控制系统为重点,争创广州机械装备制造业新优势。 (四)电力工业 坚持电力建设适度超前 ,以广州恒运热电扩建工程、珠电联合循环发电工程为重点,加快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机组建设,同时大力发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67 页 展一批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热电联产项目和 “以大代小 ”项目,逐步提高电力供应自给率,尽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电机组。 (五)造纸工业 以广纸集团环保迁建为契机,大力提升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化原料结构;以新闻纸为重点,促使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六)轻纺工业 以钢琴、食品饮料、家电、皮革、高档服装、珠宝等符合都市特点的产业为重点,大力提升产品质量、 功能和品牌形象,促进轻纺产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积极做好轻纺工业布局规划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轻纺工业集群。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内部服务外购外包,有效扩展服务业市场需求;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 CBD)和若干次商务中心区,强化与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和决策控制中心。 (一)物流业 全面实施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积极推 进 “3+5”物流园区的建设。 结合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加快广州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建设南沙国际枢纽物流园区;推进广州保税区与黄埔港、新沙港的区港联动,打造以广州保税区为中心、一区多园的黄埔国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8 页 共 67 页 际物流园区;加快规划建设荔湾、白云、增城、番禺、花都 5 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积极引进国际第三方物流集团,鼓励民营、外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打造广州第三方物流企业 “航母 ”。 推进国际、国内物流资源的整合,将广州建成中国南方国际 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 (二)会展业 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为重要基地,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广州国际汽车展、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的规模和水平。 积极培育专业会展市场,鼓励同类专业会展结盟,打造具有全行业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 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合作,引入国际知名会展品牌,增强广州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广州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三)金融业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广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支持,优化广州金融业发展环 境。 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区域性总部、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金融业传统业务水平。 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在银团贷款、再保险、风险投资、产权交易、债券、期货等领域取得突破;完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金融安全区。 加快完善珠江新城金融功能区的规划,引导金融机构聚集。 (四)中介服务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9 页 共 67 页 积极发展法律、会计、人才、代理、咨询、广告、设计、策划、交易平台、房地产中介等专业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对中介组织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中介组织信用建设。 (五)商贸业 支持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跨地区连锁经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逐步确立连锁经营在商贸服务业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市场。 完善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中心城区批发市场重点强化展示和服务功能,现货交易功能向城市外圈层转移,培育一批档次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能够形成 “广州价格 ”的大型高级批发市场。 合理规划配置全市商业设施布局,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商业,完善生活小区商业网点,在 城市外圈层建设现代化购物中心;按照 “特色规划、特色文化、特色经营 ”的原则,积极推进商业、旅游、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商业街建设。 (六)旅游业 以旅游国际化为重点,实施 “大旅游 ”战略,大力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包括生态、商务、购物、休闲、观光、娱乐、美食、会展的综合旅游业。 巩固提升 “广州一日游 ”、 “珠江夜游 ”等传统优势品牌,挖掘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风情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发挥气候条件优势,努力打造广州冬季旅游品牌;促进广州及泛珠三角旅游资源整合,大力推广以广州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 建立高效的旅游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0 页 共 67 页 市场营销体系,推介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化旅游中心城市。 (七)房地产业 加强总量调控,按照大都市空间发展和交通网络框架引导房地产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地区和老城区重点发展写字楼类房地产项目,住宅和商业类房地产项目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区域。 鼓励梯级消费,在不同档次的房地产项目上形成合理的投资比例;大力发展和规范房地产租赁市场。 五、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建设优质高效安全的效益农业,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科技型农业 ,资源可循环利用的节约型农业,田园风光优美空气清新的生态型农业,服务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型农业。 (一)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引导对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标准化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与现代都市人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速食型、方便型、保健型食品加工业。 全面推进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鼓励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乡村文化,建设一批生态型种养基地和观光休闲农庄,推广 “农业生态游 ”。 积极发展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及木本花卉为主的林业生态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1 页 共 67 页 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力度,发展一批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 健全农产品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协会。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动物防疫检疫监测体系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构建高效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供直接面向 “三农 ”的信息服务; 加快农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使用先进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装备。 第四章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以 “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为目标,按照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与城市功能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整体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发挥各产业园区优势,引导专业化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依据工业用地容积率、单位土地投资密度和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建立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分工协调、竞争有序的产业区域布局体系。 一、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形成 “一核三极 ”的发展格局,即由一个核心区、三个增 长极、多个扩散点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 核心区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为中心,形成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发挥核心区辐射效应,形成南部海港、北部空港和城市中心建成区为支撑的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22 页 共 67 页 二、工业布局 形成以 “两条发展轴、三个集聚区 ”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两条重点发展轴即东进轴与南拓轴,东进轴沿科学城、黄埔、开发区的西区和东区、新塘等工业区布局,利用产业基础和港口条件,形成东部产业带;南拓轴沿科学城延伸至南沙开发区,建成集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一体的工业带。 三个工业集聚区即东部、南部和北部集聚区。 东部集聚区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主要发展石化、汽车、电子和精细化工等产业。 南部集聚区以南沙开发区为核心,主要发展汽车、石化、生物医药、造船、钢铁、机械装备、电力和造纸等产业。 北部集聚区以花都区为核心,主要发展汽车、皮革皮具、有色金属和珠宝等产业。 三、服务业布局 构建 “一区集聚、三圈协同、四极带动 ”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区集聚 ”,即由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和天河北共同组成的城市中央商务区,要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营造高效商务环境,重点 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文化、会展、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三圈协同 ”,即内圈、中圈、外圈。 内圈即中心城区,充分突出 “精、高、新、特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资源的进一步集聚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