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ppt2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仅有 5个 P波下传夺获心室(上图第 6个 P波,有 C 字标记;下图第 7个 P波),类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仔细观察,可发现 RP间期 的窦性 P波均可下传夺获心室,但其 PR间期轻度延长 ()。 心室夺获的 RP间期 +PR间期 = + =,相当于 75次 /min。 来自 料库下载 由此可见 , 本图患者如果心房率 75次 /min, 每一个P波均可下传 , 仅 PR间期延长。 由于心房率增速 (108次 /min)合并 Ⅰ 度房室传导阻滞 , 干扰性因素合并轻度房室传导阻滞造成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假相。 来自 料库下载 (3)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引起 “ 房室传导阻滞 ” :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既未能下传产生 QRS波群 , 也未能逆传产生 P39。 波 , 但可造成交界区新的不应期 , 影响下一个窦性激动的传导 , 轻则引起 PR间期延长 ,重则引起 QRS波群脱漏 , 如连续发生 , 则酷似 Ⅱ 度Ⅰ 型 ( 文氏型 ) 房室传导阻滞。 此种心电图如不进一步分析 , 很易发生误诊。 来自 料库下载 图 8基础心律为窦性 , 所有的心搏 PR间期均呈延长( ), 为 Ⅰ 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 导联第 3个 QRS波群为间插性交界性早搏 , 其后心搏 PR间期明显延长 ( )。 aVR导联第 2个心搏 、 aVL导联第 3个心搏 PR间期均延长 , 其前 RR间期与包含交界性早搏的 RR间期基本一致 , 推测其内含有隐匿性交界性早搏 , 产生了与 Ⅱ 导联间插性交界性早搏对房室传导相同的影响 , 造成新的不应期 , 使下一个激动传导延缓。 如果没有 Ⅱ 导联心电图对比 , 就不易肯定隐匿性交界性早搏的诊断。 遇到某一个心搏 PR间期突然延长或突然发生房室传导受阻 , 应多考虑干扰性因素。 来自 料库下载 室上性心搏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 室内差传 ) 很易与室性异位心搏发生混淆。 (1)房性早搏合并室内差传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合并存在的鉴别:一般认为提早出现的 P波,其后继以畸形 QRS波群即可诊断为房性早搏合并室内差传,但有时也可能是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同时发生,合并或不合并室性融合波。 来自 料库下载 图 9上图有 2个 P39。 波提早发生 , 其后继的 QRS波群宽大畸形 , PR间期略长于基础心律的 PR间期 , 因此很容易诊断为房性早搏合并室内差传。 中图第 6个 QRS波群形态与上图畸形 QRS波群一致 ,其前有提早出现的 P39。 波 , 但 P39。 R间期太短 , 反映 P39。 波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