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动物实验方法(ppt7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确的结果;体温常用普通温度计检测肛温或用数字温度计检测;血压的测定较为困难,对于大鼠,通常用鼠尾血压计来检测。  一 、 大鼠血压的检测  1. RBP1型大鼠血压计的结构和原理  RBP1 型大鼠血压 计 ( blood pressure meter for rat model, RBP1) 是一种无创性大鼠尾压心率测量仪 , 由滑动式大鼠固定器 、 网套及卡板 、 鼠尾袖带 、 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 、心率数字显示器等部件组成。  采用鼠尾袖带加压阻断法测量大鼠的血压 ,以鼠尾光电容积脉搏波随袖带压力下降而重新出现作为收缩压的检测信号 , 配以高增益低噪音放大器 , 以声 、 光显示容积脉搏波 , 使血压检测信号的识别灵敏度提高 , 保证了仪器的测量准确性。 测压时光电容积脉搏波传感器处于封闭状态 , 抗干扰能力强。  2. 操作方法  ( 1) 保持室内相对恒温 , 预热和恒温加热被测动物 , 配合鼠尾局部保温 , 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 , 以提高测量速度和结果的重复性。  ( 2) 将大鼠固定于滑动式大鼠固定器 , 根据不同体重的大鼠 , 配合大 、 中 、 小三种尺寸的网套及卡板 , 将动物牢固固定 , 以便于实施测量。 大鼠的血压以 mmHg表示。  ( 3) 本仪器配有心率数字显示器 , 可同时显示大鼠的心率 , 以次 /分表示。  ( 4) 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可重复测量 2~3次 , 取其均值作为测量数据。  二 、 大鼠体温的检测  1. 普通温度计测量 牢固保定或麻醉后固定大鼠 , 将肛管内粪便挤出 , 用普通温度计 ( 甩至35℃ 以下 ) 经肛门轻轻插入肛管约 ~2cm, 以温度计尖端的水银部分全部插入为宜。 测量2~3min至温度计水银柱不再上升为止 , 即为大鼠肛温。  2. 数字温度计测量 观察温度对动物功能的影响时 , 需要精确 、 连续测量动物的体温 , 一般采用数字温度计进行测量。 数字温度计由热敏传感探头 ( 或探针 ) 和液晶显示屏组成 , 可以精确测量动物的皮温 、 肛温 、 皮下及腹腔内温度等。 使用时首先校正温度计 0点。 然后将热敏探头置于待测部位 , 注意保持平稳 , 待显示屏数字稳定不变时即为所测温度。  使用注意事项:测量皮温时应奖热敏探头贴近皮肤 , 不能留有空隙。 测肛温时要将肛管内的粪便挤出 , 切勿将探头( 探针 ) 插入粪便内而造成误差;插入时要动作要轻柔 , 深度适中 , 以免刺破肛管或直肠。 测量皮下 、 肌肉或腹腔内温度时 , 注意严格消毒 , 无菌操作 , 皮肤切口以能插入热敏探头为宜。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行为测试 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行为活动习性 ,当发生疾病或人为造成病理模型后 , 其原有的习性将发生改变或发生一定程度的功能缺陷。 应用有关药物或相关治疗措施 ,可能使动物的习性恢复正常或功能缺陷得以改善。 经过对治疗前后的行为进行量化评分和统计分析 , 即可判断所用药物或治疗措施的疗效。 本节以大鼠为例介绍几种动物行为测试方法。  一 、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 1. 神经功能等级评分 大鼠脑梗死后出现肢体功能缺陷 , 通过 Bedersons定量分级 ( 0~3分 ) 可以评价神经功能缺陷的程度 , 但该法过于简单 , 难以全面 、 准确地反映动物的功能状态。 所以 , 目前多应用更为实用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方法 , 总分18分 , 其中 1分代表完成实验项目不稳定或进行的实验反射缺陷 , 2~6分表示轻度损伤 , 7~12分表示中度损伤 , 13~18分表示严重损伤 ( 表 11)。  2. 前肢放置试验 ( forelimb placing test) 总分 10分。  ( 1) 视觉反应亚试验 ( visual placing subtest) : 分为前方刺激反应和侧方刺激反应 ,得分 0~4分。 评分标准:正常得 0分 , 前方和侧方刺激反应延迟但小于 2s者各得 1分 , 延迟大于2s者各得 2分。  ( 2) 触觉反应亚试验 ( tactile placing subtest) : 也分前方刺激反应和侧方刺激反应 ,得分 0~4分。 评分标准同视觉反应亚试验。  ( 3)本体觉反应亚试验( proprioceptive placing subtest): 只有前方刺激反应,得分0~2分。 评分标准同前。  3. 后肢放置试验 ( hindlimb placing test) 分两个亚试验 , 总分 6分。  ( 1 ) 触 觉 反 应 亚 试 验 ( tactile placing subtest) : 也分前方刺激反应和侧方刺激反应 , 得分 0~4分。 评分标准同前。  ( 2 ) 本 体 觉 反 应 亚 试 验( proprioceptive placing subtest) :只有前方刺激反应 , 得分 0~2分。 评分标准同前。  4.平衡木试验( beam blance test) 将动物放置于 30 保持平衡,得分 1~7分。 评分标准:能保持平衡,且四爪均置于木条表面者得 1分;动物有一侧爪子握住木条或动物在木条上摇晃者得 2分;有一或两个肢体滑下木条者得 3分;三个肢体滑下木条者得 4分;动物在平衡木上试图保持平衡但滑下者得 5分;动物试图保持平衡失败悬吊在木条上然后跌落者得 6分;动物直接从木条上跌落而无试图保持平衡的过程者得 7分。  二 、 学习和记忆功能测试  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不可能直接观察到 , 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 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 , 可以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 , 测量其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来衡量这些过程的编码形式 、 储存量 、 保持时间和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等。 学习和记忆试验方法的基础是条件发射 , 各种各样的方法均由此衍化而来 ,常用的有跳台法 ( step down test) 、 避暗法 ( step through test) 、 穿 梭 箱 ( shuttle box) 和 迷 津( maze) 等。  迷津的种类和装置繁多 , 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起步区 —— 放置动物;目标区 —— 放置食物或称安全区;跑道 —— 有长有短 , 或直或弯 , 有一个或几个交叉口供动物选择到达目标区的方向或径路。 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迷津装置。  1. “ Y”型迷宫 ( Ymaze)  该装置是根据大鼠趋暗避明的习性而设计的相互连通的迷宫 , 一般分为三等分 , 分别称为 Ⅰ 、 Ⅱ 、 Ⅲ 臂。 迷宫的底壁和侧壁由铜栅制成 , 并连接于电击刺激控制器 ,顶盖为有机塑料板 , 每个臂的末端安装一个带有可控开关的灯泡。  ( 1) 简单 、 一次性训练的空间辨别反应试验:如以Ⅰ 臂为起步区 , 则 Ⅱ 臂为电击区 , Ⅲ 臂为安全区 ( 图 11A)。 实验在暗室内进行 , 将动物放入起步区 , 操纵电击刺激控制器 , 训练动物获得遭遇电击时直接逃避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 , 反之为错误反应。 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固定训练次数 , 10~15次 , 记录正确和错误反应的次数; ② 动物连续获得两次正确反应前所需要的电击次数; ③ 动物学习成绩以达到 9/10次正确反应前所需要的电击次数表示。 24h后测试记忆成绩。  ( 2) 复杂训练:系按上述方法训练完成后 , 改用 Ⅱ 臂为起步区 , 动物在遭遇电击后直接逃至 Ⅰ 臂为正确反应 , 逃至 Ⅲ 臂为错误反应。 训练达到要求后 ,再以 Ⅲ 臂为起步区 , 动物受电击后逃至Ⅱ 臂为正确反应 , 逃至 Ⅰ 臂为错误反应( 图 11B)。 以动物在三臂训练均达到规定标准所需要的电击次数的总和作为学习成绩。 24h或 48h后测定记忆成绩。  ( 3) 更复杂训练:先以 Ⅰ 臂为起步区 , 动物受电击后逃至 Ⅲ 臂安全区 , 立即以 Ⅲ 臂为起步区 , 电击动物 , 则动物从 Ⅲ 臂逃入 Ⅱ 臂 , 然后以 Ⅱ 臂为起步区进行电击 , 则动物逃至 Ⅰ 臂 ,为正确反应 ( 图 11C)。 要达到这一训练要求 ,需每天训练一次 , 至少训练一周。 连续进行试验 20次 , 记录动物正确反应率 , 达到 16次( 16/20) 正确者可视为动物已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