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的真实决策doc1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门的经理确实 想为企业带来变化 ,如合并数据中心,使软件标准化或者装备成本监控 系统等等,可他们想提高效率的努力却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而当外部的供应商 出面 时,问题却迎刃而解了。 外购的决策应由高层管理人员和 IT部门的经理共同作出 :成功有赖于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富有远见,在推动企业变革方面具有较大的权力。 而 IT 部门的经理除了负责进行外购合同的可行性 研究之外,在制订服务标准、 绩效评估和技术先进性方面也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寻 求新的 IT 供应商 从长 在 长 达 1200 多页的采访记录中,他们得出了影响外购决策结果的七种重要变量,分别为: 范围 决策者(高层管理者 /IT部门经理) 评价过程 操作上的规模 合同所订的时间长短 合同的类型 合同所订的日期 除此之外,拉西提和威尔考克斯报告中的不少观点也同样令人深受启发。 尤其是他们认为: “所有的外购决策都应以这样的观念为出发点: IT 是企业的一种辅 助 工具。 ……只有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融为 一体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 “没有一个外部供应商或内部 IT部门能拥有所有的 IT专门技能和规模经济性,来保 证 IT活动 最 有效地运行。 ” “如何评价 诸 如 建议、 称心的服务 和 环 境 调 查 等无形因 素。 ” “确保供方获得合理的收益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供方可能会产生‘捞一把就走’的心理。 ” “有些 企业耗费了巨资才摆脱 掉外购合同的限制,重新建立起自身的 技术 开发 能力。 ” “企业的内部纷 争 往往使得 IT 部门的管理者无法采用外部供应商的做法。 ” 决策者的 观点 然而,那些参与 制 定 外购决策 的人们对外购的评论恐怕是最有启发价值的。 “一个用户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许会签一两个这样的合同,而供应商每周都要签一两个。 ” —— IT部门的经理。 “一旦你与一个供应商签约,那么除了遵循合同条款以外你别无选择 ……。 如果 这些条款都是得到法律保证的,那么当出 现 合同 纠 纷 时,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你将怎么做。 起诉他们。 解除合同。 终止与他们的合作。 ” —— 某一主要航空 公司的财务主管于签署一个为期十年的外购协议后。 决策者的决策路线图 由上可知,外购决策是多么地 困难。 然而,我们仍能看出,如何将前面章节中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用的框架。 即便对于外购这类复杂问题,我们也能从这一框架中获得出发点。 下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列表。 我们探讨的究竟是何种决策。 战略性的还是操作性的, 亦 或 同时具备这两种性质。 “大”决策还是“小”决策。 “人”的决策还是“钱”的决策。 决策在何时到达不规点。 高层管理人员停止了思考。 签署了合同。 适用于哪一种决策模型。 垃圾筒。 博奕论。 是否存在有 助于我们理解决策内在意义的工具。 例如,角本计划。 重要的时间尺度是什么。 我们必须在何时之前作出决策。 我们应在多长的时间内执行这一决策(合同的期限)。 谁应当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仅限于高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加上 IT部门经理。 其他人,如 将要使用这一系统的一线员工。 根据决策结构和企业文化,确保所需人员真正参与进来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委员会 特别工作组 项目组。 我们是否掌握了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 它是否存在。 我们是否已明确定义了试图实现的目标。 决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是否赞同这一定义。 对于购进 的服务,我们是否完全明白。 我们是否需要更多地征询自己 IT人员的意见。 我们是否需要对供方作更多的了解。 我们是否应向那些同样与供方签定了合同的企业了解情况。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我们是否存在着“倾向性”的毛病。 我们如何才能弥补这一缺陷。 我们怎样才能测试出,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带有倾向性。 成本是否会超 标。 我们是否考虑了隐性成本。 服务标准的订立是否有足够的弹性。 以后技术的升级换代将花费多少。 这部分成本中有多大比例将由我们负担。 对 于 下列问题,我 们的 直觉 是 什么。 外购的逻辑。 供应商。 直觉的结果正确吗。 决策中是否包含着道德因素。 我们是否为裁员留出了足够的余地。 我们是否确信与供方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供方是否向竞争对手提供或准备提供服务。 如果外购系统出现差错,是否会造成人身危险。 是否会危及到与顾客的关系。 什么地方可能出现差错。 我们是否充分考虑到初期的暂时困难。 如果决策的错误升级为灾难的话,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轻易化解。 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我们是否掌握了外购决策的特点。 案例 A 在竞争压力下,一家玻璃 塑料制品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将总部的工作移交给了各个业务单位。 在 IT 部门,老化的主机和客户服务器的研制工作,连同45名职工中的大多数,依据一项初订为两年的外购合同,被一起承包给了某个外部供应商。 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可能的风险并作了具体处理, 保留了商业资料、 IT 战略和修订合同的主动权。 该公司在进行外购的过程中,先签定一个短期合同,视服务质量满意与否来决定与供方未来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这就使得作为顾客的该公司在外购中掌握了主动权。 其以前的 IT经理成为供方的财务总监,更加确保了这种关系。 供方负责开发 当地 网 络 ,但本公司拥有所产出的资产。 公司根据合同雇佣以前的员工, 由于这些员工掌握了供方的技术专长, 对 公司的贡献大大增强。 最后,外购合同成功完成,公司节约了 125万英镑的成本,并就以后三年的进一步合作与供方进行了重新协商。 该公司的信息主管( CIO)评价 道:“我们的一些其它业务所签订的合同要比 IT 略长一些,但我们对它们也是持有保留态度的。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如何,我们要在这种变化之外保持一定的独立。实践中的真实决策doc1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