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文章(doc24)-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库存 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 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 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 ?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 ?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 ?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 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 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人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感觉是昨天发生的,亦或是觉得好像发生了好久 ?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 ?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 ?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 ?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时间都改变了。 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 如果你打算人生中做出一件错误的事,那么就低估自己的能力吧 (当然,那可不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存 ),不过这件事可并不容易做,毕竟人类的能力远大于所能想像的程度。 事实上根据许多调查,发现悲观的人与乐观的人在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时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只想做到合乎要求即可,可是后者往往却想做到超过能力所及的地步,就是这种对自己不务实的要求造成后者的 成功。 何以最终前者会失败而后者会成功呢 ?因为乐观的人心里根本就没有成功或失败的依据,即使有他们也刻意不去注意,从而就不会产生像“我失败了“或“我不会成功”的念头。 相反地,他们不断加强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发挥想像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以至于终于成功。 就是这种特质和不寻常的观点,让他们得以坚持不懈,以期达到所企望的成就。 成功之所以让那么多人向往,乃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并未有过足够的成功经验,可是对于那些乐观的人来说,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过去并不就等于未来”。 一切伟大的领导者,不论他们是在 人生的哪个领域中有杰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发出的力量是无比的,哪怕他们丝毫不知道要怎么去做。 如果你能拥有积极信念,其所衍生的信心必然能使你完成各样的事情,即使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样去面对“失败”,处理得好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要记住这句话:“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 有些人在历经了一些挫折失败后便开始消沉,认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种消极的信念蔓延开来让他觉得无力、无望、甚至于无用。 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 企望的美梦,就千万不可有这样的信念,因为那会扼杀你的潜能,毁掉你的希望。 像这样具有摧毁性的心态在心理学上是这种称呼:无用意识,这是指一个人在某方面失败的次数太多,便自暴自弃地认为是个无用的人,从此便停止任何的尝试。 宾州大学的马丁 塞利格曼教授就会对这种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那本《乐观意识 )一书中就指出,有三种特别模式的信念会造成人们无力感,最终便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这三种信念是“永远长存”、“无所不在”及“问题在我”。 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无视于横亘在眼前的巨大困难或障碍而做出伟大的 成就,乃是他们相信那些困难或障碍不会“永远长存”,不像那些轻易就放弃的人,把即使是小小的困难都看得像永远挥之不去。 当一个人相信困难会永远长存时,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注入了致命的毒药,你别指望他会拿出任何力求改变的行动。 八年前在我人生最低潮、处于极度绝望的时候,我以为这样的困境将永远没有尽头,因而每天都过得极为痛苦,甚至有一度差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如今想起来实在是很蠢,今后再也不这么想了。 同样地,我也不希望各位和我当时一样,如果你听到别人跟你说这个困难会没完没了的话时 ,可千万别轻信,最好离 他远一点。 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顾的事,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迟早是会过去的。 ”只要你能坚持下去,终必会有云散天开见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赢家与输家、乐观者与悲观者的第二个差别,在于是否相信困难的“无所不在”,乐观的人从不相信人生处处都是困难,因而不会单为一个困难便把自己绊住,反而把困难视为是一种挑战。 那些悲观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败,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他方面也会失败,结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钱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际关系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他们既无能管好自己的信念,当然对其他的事情也就无能为力。 相信困难“永远长存”且“无所不在”是很伤人的,所以当你碰到困难时一定要确信自己能找出解决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对的行动,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这些消极的信念。 塞利格曼教授所指的第三个不当的信念就是“问题在我”,这个意思乃是认为自己才是问题的所在。 如果你不幸失败了,不但不把它视为是调整行动的好机会,反认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么很快地你就会没劲再做下去。 请问你到底要怎么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那不是比单单改变行动来得更困难吗 ?千万别把一切的问题都怪责到自己头上,毕竟一味地打击自己并不能使你振作,不是吗 ? 当你 一直死抱着这些不当的信念,那就有如成年累月地服食少量砒霜,你的人生可说已经完了。 也许你不会马上完蛋,可是只要不丢掉这些信念,那就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因此你要竭力抛掉它们。 请注意,只要你有了某种信念,它就会自动导引你的脑子去过滤掉一切跟它相违的讯息,只接纳能跟它相容的讯息。 准备好决定系统 大部分人所作的大多数决定都不用心,尤其是上述所说的那三个决定要素,结果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对于这种现象的人生,我称之为 尼加拉瀑布症。 我认为人生就像是一条大河,大多数的人都未加思索去向,便纵身跳进这条河里。 他们所能看见到的尽是眼前的,如眼前的事情、眼前的恐惧、眼前的问题等,当到了岔口时他们依然没决定好方向,只是随着水流载浮载沉地一路漂去,完全放弃自我控制的能力。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不知漂流了有多久,直到有一天听到万马奔腾的响声,才惊觉到原来已到了尼加拉瀑布且不及五尺之距。 这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船划开这块危险之地,可是却又找不到船桨,结果抱着一脸的惊恐冲落渊底。 这个瀑布在人生中可能是健康方面、可能是钱财方面、也可能是情感方面,当你不知不觉来到这个瀑布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若你在上游就能及早作出好的决定,这 场悲剧便可避免。 如果你被卷进这条滚滚大河中要如何脱身呢 ?是要操着双桨拼命划向另一个方向呢,或者预先为前面的去向作好打算 ? 决定好自己确实要去的目的地,同时备妥一份计划及地图,这可使你一路好作各种到达目的地的决定。 也许你从未想到要怎么做,不过你的脑子早巳为你准备好了决定系统,这个系统彷佛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你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导引着你的思想、行动和感受。 这个能帮助我们评估每样事的系统 ,大部分受控于我们的潜意识,那是长久以来被父母、师长、朋友、电视、广告和社会形形色色影响的结果,很少是我们苦心塑造的,从而人生就难以自我掌握。 决定系统是由五个部分所组成: 一是你根本的信念,或可称之为自发的信念;二是你的人生价值观;三是你的心范,这包括学识及经验;四是你常习以自问的问题;五是你在任何时刻的情绪反应。 这五个部分总合而成的力量,影响你是否采取行动、使你对未来抱着期望或担忧、感觉被人接受或拒绝、认清成功或快 乐的程度、主宰你做或不做一件事。 你只要变动这五项中的任何一项,就可马上使 人生有很大的改观,你不须再为事后烦恼,而可未雨绸缪地事先找出原因。 就以常常吃得过量这个问题来说,症结不在于食物本身,而在于你的价值观或信念出了毛病。 本书将一步步引导你去设定自己的决定系统,如何把它调整得与你所企望的相配合,而不再受制于先前不利的决定系统。 当你拥有这样的能力后,也可认清别人的决定系统,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们无须让过去所形成的决定系统来主宰我们的现在及未来,只要有心便可重新建立能发挥作出更佳决定的价值观及信念系统,将你导向所企望的人生方向。 要想好好运用决定的力量尚得排除一个障碍,那就 是你得克服 作错决定 的恐惧。 人生中没有那个人能免去不作错决定,我本身就不例外,甚至于还错得不少。 然而我并不会因此就不再作决定,只不过我决定不管作了什么样的决定都要保持弹性的心态,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然后从中汲取经验,作为日后作出更佳决定的参考。 别忘了:成功源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于错误的判断。 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候却是最宝贵的,一个人当他成功就容易自得意满,但一个人当他失败时就会戒慎恐惧,从而会好好决定出一条更成功的人生道路。 我们必须用心地从所犯的 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自责,否则日后依然会重蹈覆辙。 一个人的亲身经验固然重要,然而若能找一个人作为 学 样 的对象会更有价值,他可以指出你人生河流前面的急湍,可以提供你前面道路的地图。 像这样的学样对像你可以选择财务方面的、感情方面的、健康方面的、工作方面的乃至于其他任何方面的,只要你有心想去学,这可帮你省却走很多冤枉路,同时得以避开危险的瀑布。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人独自在这条人生的河流上航行,此时你不得不自行作一些重要的决定,这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因为只要你肯学习,不管是碰上多艰困的事情,都能让 你从其中 学到很宝贵的学问,可帮助你未来作出更好的决定。 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士若要告诉你他成功的秘诀 他若是肯老实说的话 都必然会归功于曾经作过太多太多的差劲决定所致。 在参加我研讨会的学员经常会问我这个问题: 你认为我得花多久时间,才能熟练那些特别的技巧 ? 我会立刻回答: 那得看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 ?如果你一天练习十次 (假设学习绩效和练习时间成正比例的话 ),而别人一个月只练习一次,那么你一天的学习绩效就等于别人学习十个月,很快地学会这门技巧是必然的。 不过令人气急的是,当你学会之后,别人却 会认为你不是天份好便是运气好。 我之能成为一位极优秀的演说家,乃是尽可能一天安排三次演讲的机会,而不是一个星期只有一次。 我公司里的其他讲师通常一年只排四十八场,这个场数一般只够我讲二个星期, 所以我若讲上一个月,就能拥有他们二年的经验,讲上一年就能拥有他们十年以上的成长经验。 我的同事常常羡慕我有演说的天份,可是我却告诉他们这句话:熟练一样技巧的程度和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事实上我的演说技巧还并不算好,可是我很用心地从每次演说中汲取经验并且不断改进,直到今天能面对各行各业侃侃而谈。 不管你对人生有多少 准备,我敢向你保证一件事,就是在这条人生之河中你必然会碰上不少礁石。 当你碰上了礁石可别 一味自责 失败 了,而要记得人生中并没有 失败 这一回 事,而只有 结果。 如果你没得到所想要的结果,那么就从这个经验中学习,好在未来能作出更好的决定。 好好想一想 10 年前的你正在做些什么。 结交了哪些朋友。 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 正做着什么样的梦。 如果当时有人问起你 10 年或 15 年后的成就,你是怎么回答他的。 你目前的情形是否就是当年所期望的。 决定:开启能力之道 你是否还记得披头四合唱团的主唱,约翰列依在寓所前被人枪杀的消息。 你是否也还记得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夷平方圆一百五十平方里的消息。 你是否曾为美国冰球国家代表队击败苏联队,进而赢得奥运金牌而雀跃不已。 这些事都发生在八十年代之初 好好想一想当时的你正在做些什么。 结交了哪些朋友。 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