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利弊分析doc11-保险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自身产生了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 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金融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逆向选择,例如,潜在的贷款风险往往来自于那些申请贷款最积极的人。 逆向选择表现在,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结果 (银行倒闭 )的人正是那些想充分利用保险的人。 由于受保的储户没有理由对银行施加约束,爱冒险的企业家发现银行业是最诱人 中国最 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5 页 共 10 页 进入的行业 —— 他们将能够从事高风险的活动。 存款保险的存在使得储户收集信息、监管银行的动力大大降低,因为就算银行破产,他们也不会遭受损失。 这使不法商人也发现银行业是一个最具吸引力的行业,因为他们的 欺诈和贪污可以免受制裁。 存款保险最严重的弊端来源于道德风险,即交易的一方从事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活动的动机。 相对逆向选择而言,道德风险则发生在金融交易之后,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它存在于下述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有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 (或利益 ),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它是委托 —— 代理关系中难以克服的顽症。 具体到金融领域来说,在存款者 —— 金融中介 —— 贷款者的委托—— 代理关系中,他们三者都可能具有道德风险,如存款者在交易中不谨慎选择金融中介机构,因为可能有外部机构为他们降低或消灭了这种不道德行为带来的后果。 金融中介机构经营者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利益,而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决策,使所有者蒙受损失。 而贷款者可能将贷款用于银行不希望从事的高风险领域,从而使该笔款项潜在的风险变得很高。 存款保险客观上鼓励了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那些许诺付利息高的金融机构,而对这些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是否弱于对手并不关心。 同时,一些银行为弥补较高的存款成本而在投资活动中冒更大的 风险,因为作为存款契约剩余收益的求偿者,他们可以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的获利中得到全部好处;而股权的有限责任性质又可以避免他们承担投资项目失败的全部损失。 因而事实上,存款契约等于赋予银行管理者一个卖出期权,他们可以在投资项目损失超过其投资额 (资本额 )上限时将该项目“出售”给存款人。 而如果情况顺利,他们又可以通过支付债务而获得投资项目的“上涨”收益。 而且在资本额一定的前提下,投资项目的风险层级越高,存款契约卖出期权的价值也就越大。 这样,那些资金实力弱、风险大的银行就会得到实际的好处。 结果,较之未投保而言,对存款投 了保的银行会冒更大的风险。 这将诱使 中国最 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6 页 共 10 页 投保银行提高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依赖度,倾向于从事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银行业务,如以较高利润吸收存款,从事风险较大的贷款,从而加大了投保银行承受的不适当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公众对金融机构风险的识别,降低了社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程度,保护了无能者、落后者,放松了金融风险对投保银行冒险经营行为的抑制,投保银行由此获得承担更大风险的激励机制。 没有了存款人挤兑的影响,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总是倾向于用银行资产去“赌博”。 如赌赢了,这些投保银行将获大利;若赌输了, 大部分损失将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 特别是对风险等级不同的银行收取统一的保险费率,就意味着同样规模但风险较大的银行并不需付出更多的保险费用,这将鼓励投保银行从事高风险的资产组合增加其预期收益,它承担的风险将由经营保守的银行补贴。 因而,尽管存款保险制度旨在保护投保银行的存款人而不是投保银行本身,但却引发出了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 从存款保险制度的利益各方行为来看,存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