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病毒性肝炎ppt5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过 1020年发展成肝硬化, 12%发展为肝癌。 潜伏期226周。  丙肝确有母婴传播,并呈隐袭过程或慢性携带状态。  病原诊断:血清中出现 HCV抗体可诊断为HCV感染。 PCR技术检测 HCVRNA阳性是病毒血症的直接证据。 来自 料库下载 丁型病毒性肝炎 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 HBsAg作为外壳,才能进行复制,其慢性化程度高,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均与乙型肝炎类同。 潜伏期420周。  丁型病毒性肝炎可发生母婴传播。 广西某地 1036例 46天 5岁幼儿中,查出抗 HDV15例,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  病原诊断:急性感染时 HDVIgM出现阳性,一般持续 24周,随后抗 HDVIgG阳性。 慢性感染时 HDVIgM持续阳性。 来自 料库下载 戊型病毒性肝炎  为 RNA 嗜肝病毒,主要经粪 口途径传播,我国新疆南部地区于 1986年 9月 1988年 4月曾发生大流行,罹患人数 119280例。 国内其它地区均陆续有散发病例。 潜伏期 28周。  戊肝好发于青壮年,与甲肝相比,病情重,病程长,黄疸深,高黄疸病人需 23月后才能自行恢复,少数病例病程长达 612个月,但不转变为慢性。  病原诊断:急性期血清中可检出高滴度的 HEVIgM,恢复期血清中可检出低水平的 HEVIgG。 来自 料库下载  孕妇对戊肝易感性高,并易重症化。 重型肝炎发生率高达 %。 妊娠早、中、晚期戊肝病死率分别为 %、 %、 21%。 产后出血常见,早产、死胎、低体重儿增多。 产时、产后母婴传播达 %,但未见宫内传播报道。 TTV、 HGV、 SENV 来自 料库下载 (四)、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归纳有如下特点:  肝炎发病率高,为非孕期 9倍,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有报道最高为非孕期66倍左右,妊娠晚期最为突出,以乙肝最多,病死率高,为非孕期。 在各型肝炎中,以戊肝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最大。 来自 料库下载  起病形式:多为隐袭性,约半数为亚临床型,常在产前检查发现,仅 1/3表现为急性起病。 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应与单纯孕吐相鉴别。  孕中晚期合并肝炎患者肝脏肿大不易触及,肝掌、蜘蛛痣发生率高;腹水发生率高(与肝炎及妊娠、分娩均有一定关系),而非孕期肝性腹水仅见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 来自 料库下载  随着孕月增加,肝功能损害可加重,分娩可明显加剧肝炎病情,甚至急转直下,转变为重型肝炎。  血清白蛋白常降低至 3035g/L,严重可降至 20g/L,需与重型肝炎或肝硬化相鉴别。 来自 料库下载 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发生率高,分别为 32% vs 13%、 12% vs 2%。 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窒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均明显增高,分别为 2%、 %、 %、 %、%。 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两倍。 来自 料库下载 四、鉴别诊断 妊娠剧吐 :常发生于妊娠早期,少数可持续至妊娠结束,约 20%的病例有肝功能损害,临床有剧吐,继之出现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ALT轻~中度增高,但随呕吐控制肝功能可迅速好转,治疗上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中毒及营养不良。 妊高征性肝损害 :本病属小动脉痉挛和血管内皮损害性疾病,可侵犯脑、心、肾及肝等器官, 来自 料库下载 除妊高征表现外,轻症患者有 24%、重症有 80%肝功能损害,黄疸以溶血为主,重型可并发肝梗塞和肝血肿。 血肿破裂可引起大量腹腔内出血及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即可致命,因此对妊高征患者出现右上腹剧痛,即应考虑本病。 来自 料库下载 溶血、肝酶增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HELLP): 1954年 Pritchard首先报告,之后国内均有陆续报道。 约 10~ 20%妊高征病人可发生 HELLP。 是妊高征的一种特殊表现,也可能是 DIC在妊高征中的早期表现。 发病机理可能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致血小板聚积消耗、红细胞破碎、肝细胞损害。 分为三级 Ⅰ 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