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WATER FURNACE 等 ,他们提供符合 ARI 的专门用于地能系统的标准系列产品。 而对于大地换热器 ,北美采用的多是单 U 型的垂直埋管方式和水平埋管的方式 ,钻孔深度为 50160 米。 在欧洲,由于环保和节能的要求,目前,在欧洲,地能热泵系统在供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系统设计的角度看,欧洲多采用水系统,欧洲的水水热泵机组更多偏重于制热,但没有专门的地能热泵机组标准和专门的地能热泵设备制造商。 而对于大地换热器,欧洲采用的多是双 U 型的垂直埋管方式。 地源热泵发展趋势 地源热泵与中央空调相连接的供热/制冷系统是目前的发展趋势。 综合利用低品位热能、高效率利用热能、简单化和一体化的地源热泵系统等 都是目前地源热泵系统技术的前沿课题。 根据地源热泵 20年来的发展趋势,其系统技术的发展大致有如下三个方向: (1)综合利用热能的趋势。 将来的地源热泵系统不仅用于一般住宅、办公用户的供热和制冷,更趋向于将供热的废弃能量 (冷能 )和制冷的废弃能量 (热能 )综合利用,比如用供热的废弃冷能运转冷藏库、自动售货机等,用制冷的废弃热能供应温室养殖、种植和生活热水等。 (2)一体化趋势。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将来的地源热泵系统可能将热泵的转换系统与地上散热系统一体化,使采热和传热的效率更高。 (3)实地建造的趋势。 随着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常年供暖、制冷、热水和冷藏的功能。 因此,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能源,因地制宜地设计、制造和配套安装相应的地源热泵系统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 第 2 章 空调负荷计算 设计原始资料 土建资料 建筑物平面图(附图),该旅馆高 ,窗底标高。 外墙为厚 240mm砖墙,属教材附录表 21中序号 2,属Ⅲ型, K=(㎡178。 K) 屋顶采用教材附录表 E2中 序号 2,保温材料为水泥膨胀珍珠岩,厚 50mm,属Ⅲ类。 K=(㎡178。 K) 内墙为 240mm 砖墙,内外表面分别抹 20mm 厚白灰。 窗:玻璃为 5mm 厚吸热玻璃,双层钢窗;窗内遮阳设施为浅蓝布帘,遮阳系数。 K=(㎡178。 K) 气象资料 上海室外设计参数 纬度:北纬 31176。 10′, 东经: 21176。 26′; 海拔: ; 夏季:空调干球温度 34。 0℃,湿球温度 ℃,室外日平均温度 ℃,通风温度 32℃。 室外风速 ,相对湿度 79% 大气压力: 冬季 : 空调干球温度- 4℃,通风温度 3℃,采暖室外温度- 2℃, 室外风速 ,相对湿度 43%,大气压力:。 主导风向:夏季 —— 东、东南向 冬季 —— 西北向 最大冰冻深度: 80 毫米。 室内设 计参数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夏季舒适性空调的计算参数如下: 温度:采用 2228℃ 相对湿度:采用 4065% 风速:不应大于 综合考虑本设计的设计参数如下: 温度设定为 夏季: t=25177。 ℃ 相对湿度 =55177。 5% 冬季: t=20177。 ℃ 相对湿度 =50177。 5% 室内冷负荷计算 为方便表达以下计算结果均以客房 201 为例,其他房间详见附录 第 2 章 空调负荷计算 5 外墙及屋顶冷负荷的计算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 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Q=F178。 K178。 ( tlntn) 式中: Q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 ,W; F——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 m178。 ; K——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 W/( m178。 178。 ℃); tn—— 室内计算温度,℃; tl n—— 外墙和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根据外墙和屋面的不同类型分别在表查取。 必须指出式中的各围护结构的冷负荷温度值都是以上海地区气象参数为依据计算出来的,因此对不同地 区和不同情况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t39。 l n =( tl n +td) ka178。 kp 式中: td—— 地区修正系数,℃; ka—— 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 kp—— 不同外表面的颜色系数修正系数; 表 21:西外墙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t ttn F K LQ 286 274 267 264 266 272 285 306 334 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 玻璃窗瞬变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 Q3=F178。 K178。 ( tl – tn) 式中: F—— 外玻璃窗面积, m178。 ; K—— 玻璃的传热系数, W/( m178。 178。 k); tl—— 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 ;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6 tn—— 室内设计温度,℃。 表 22:南外窗瞬时传热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t ttn F K LQ 55 61 66 69 70 68 68 68 6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 Q4=F178。 C Z178。 D 178。 CLQ 式中: F—— 玻璃窗的净面积 ,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 , C Z—— 玻璃窗的综合遮挡系数 C Z=Cs178。 Cn ; 其中, Cs——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 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中间色活动百叶帘 Cn =; D —— 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 W/m178。 ,由表 118查得; CLQ —— 冷负荷系数。 表 23:南窗透入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时间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CLQ Cz Dj, max 149 LQ 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Q6= qs178。 n178。 n/178。 CLQ +ql178。 n178。 n /W 式中: Q6——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W; qs——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W; 第 2 章 空调负荷计算 7 n—— 室内全部人数; n/—— 群集 系数,宾馆群集系数为 .; CLQ—— 人体显然散热冷负荷系数, 人体显然散热冷负荷系数。 湿负荷的计算 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 mw =0. 278179。 179。 g 式中 : mw—— 散湿量,㎏ / h ; ψ —— 群集系数,由表查得为 ; n——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g—— 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由表查得为 96g/ h。 以客房 201 为例, mw =179。 179。 179。 179。 179。 96= ㎏ / h。 其它房间的热湿负荷见附录。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8 第 3 章 空调方案的设计 空调方式的确定 方案(一): 全空气空调系统 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设置在专用的空调机房,管理和维修比较方便,使用寿命长,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低,因为全空气系统管道输送的是空气,如果风量大,则风道的面积也相应较大,所以全空气系统所占建筑的空间也较大,适用与处理空气量多,服务面积比较大的建筑,如纺织厂、百货商场、影剧院等工业和民用建筑。 方案(二): 新风加风机盘 管系统 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克服了全空气系统由于有风道截面积大、占用建筑面积和空间较多以及系统灵活性差等缺点,在这个系统既有水,又有空气,因此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适用于其房间的用途和使用者的要求不同,并且要求灵活性高的建筑,如旅馆、办公楼等。 通过对比分析方案(一)和方案(二),确定此旅馆空调系统采用方案(二),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 空气处理过程设计 送风方式的确定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的新风供给方式用单设新风系统,独立供给室内。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方式有 : 1.新风处理到 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 2.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含湿量线,新风机组承担部分室内冷负荷; 3.新风处理到焓值小于室内状态点焓值 ,新风机组不仅承担新风冷负荷,还承担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和全部潜热冷负荷,风机盘管仅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可实现等湿冷却,可改善室内卫生和防止水患; 4.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温线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很大,特别是湿负荷很大,造成卫生问题和水患; 5.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并与室内状态点直接混合进入风机盘管处理。 风机盘管处理的风量比其它方式大,不易选型。 第 3 章 空调方案的设计 9 本设计一 层为餐厅,二层为旅馆,因此通过对比,针对不同楼层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其中一层采用靠墙洞引入新风的方法,风机盘管不承担新风负荷;二层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新风,风机盘管承担新风负荷。 目前,我国空调设计中对新风量的确定原则,仍采用现行规范、设计手册中规定或推荐的原则 , 旅馆房间的新风量取 30 m179。 /h•人。 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W ()wnSQ G h h新 其中: SQ新 —— 夏季新风冷负荷, kW; WG —— 新风量, kg/s; hW—— 室外空气的焓值, kJ/kg; hN—— 室内空气的焓值, kJ/kg。 冬季新风冷负荷: W ()nwWQ G Cp t t新 其中: WQ新 —— 冬季新风冷负荷, kW; WG —— 新风量, kg/s; pC —— 空气比热容, kJ/kg178。 ℃; wt —— 室外空气的焓值, kJ/kg; nt —— 室内空气的焓值, kJ/kg。 夏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 通过冷负荷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空调房间总余热量∑ Q=3202W,总余 湿量为∑ W=。 要求空气维持的空气状态参数为: tn=25℃ Φ =55% 当地大气压力 101325Pa。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1)求热湿比 ε =Q/W=3202/= (2)确定状态点 在 id图上确定室外状态点 w并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 N。 通过该点画出ε = 的过程线。 取送风温差为 t0=5℃,则送风温度 t0=20℃ .由送风温度 t0与热湿比线的交点,可得出送风状态点 O,在 id图上查得: 东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0 i0= ( 3)计算送风量 G=Q/(ini0)= ( 1)冬 季室内热湿比ε′和送风点 O′的确定 ε′ =Q/W= 当冬、夏季采用相同风量和室内发湿量相同时,冬、夏季的送风含湿量 d0应相同即: d0== 则送风点为 d0和热湿比线的交点 o,可得: io=57kj/kg t0=32℃ ( 2)由于 N、 O、 L等参数与夏季不同,因此需要按冬季参数确定室内状态点及新、回风混合点 ,进而找到送风状态点,具体步骤与夏季相似。 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因此必须对房间进行合理的空处理方式和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 气流分布设计的目的是风口布置,选择风口规格,校核室内气流速度、温度等等 因此,一个合理的空气处理方式和合理的气流组织对于室内的空气质量有着直接和主要的影响,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面风口;按照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有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 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