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doc3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制造业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都在建设之中,有的已经成型。 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研发转化能力、发展科研机构、大力吸引人才、培育名牌产品,从而加快研发转化基地建设。 航运、物流业。 天津港与世界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2020 年货物吞吐量 亿吨,其中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的货物占 70%以上;集装箱吞吐量 460 万标箱,来自天津以外地区的占 60%以上。 天津口岸进出口总 值超过 800 亿美元,北京出口总值的 42%、河北的 59%、山西的 50%、内蒙古的 35%都是从天津港出海的。 开发、开放的先行优势 作为我国第一批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天津对外开放环境优越,城市开放度,产业聚集力有了显着增强。 特别是通过建设滨海新区,天津在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经贸知识、掌握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外向型人才,初步建立起与国际经济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随着对内对外开放的继续扩大和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 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开放性地区。 但是,制约天津功能发挥的限制性因素也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经济总量、财政收入都还不高。 2020 年,全市的地区生产总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值预计达到 3665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达到 %以上, 2020 年,财政收入预计 725 亿元,年均增长 %,应当说增长十分迅速。 但同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要求相比,经济辐射能力还不强,与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地位尚有一定差距。 现代服务业还不够发达,区域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目前天津服务业的增加值总量只相当于上海的 %,北京的 %、广州的%。 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中,商贸餐饮、交通邮电、仓储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 服务业的区域服务能力不够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还不多。 水源、能源的瓶颈制约明显。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160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15。 根据预测, 2020 年全市人口载量 1150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 7000 亿元, 初步预计全市总用水量 亿立方米。 其中城市需水 亿立方米,农村需水 亿立方米。 如果 仅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全市总需水量 亿立方米,其中城市需水 亿立方米,农村需水 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也十分有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湿地锐减,这些都制约了天津的更快发展。 (二)天津融入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战略 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离不开整个区域的支撑,同样区域的发展也有赖于发挥天津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发挥天津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城市和区域的“共赢”,应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找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功能和战略 定位,把主动协调好同京冀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考虑,把握好同北京、河北合作发展的切入点。 天津融入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双核”之一,以打造港口这一核心资源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制造研发、航运物流、现代服务等区域服务功能,在交通基础设施的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一体化建设、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区域公共事务协商合作、政策互惠等方面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实现合作共赢。 港口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加速发展港口、市内快速交通以及城际高速交通,巩固天津的综合交通优势,加 强同都市圈的紧密联系。 新区 —— 对内对外服务带动。 以天津港和开发区、保税区和塘沽、大港、汉沽三个行政区等组成的滨海新区为龙头,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京冀提供优质的服务。 政府 —— 协商合作推进。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强化服务功能,突破行政边界,使商品、要素、服务等在区域内自由、低成本流动;在基础设施共建、区域事务协作、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公共领域加强合作;加强引导,在合理的成本 ——收益分析基础上,通过产业、空间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规划,用以引导市场发展的方向。 产业 —— 集群联系强化。 以打造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为突破口,加强同北京、河北在产业方面的联系。 依托区域内科技优势,促进区域内科学技术和成果的转化,积极打造面向世界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为国际国内制造业向都市圈内转移提供条件。 (三)天津融入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重点 天津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实施依托京津冀,辐射环渤海,面向东北亚,走向全世界的发展战略,操作中要坚持紧靠北京、协调南北(南为山东半岛,北为辽东半岛)、西联东拓(西为中国西部地区,东为东北亚各国)、共同发展的方针,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重点先行,有序竞争。 特 别是要统筹考虑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战略及合作重点,发挥天津在区域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围绕以下几大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建立现代化综合大交通体系 海港建设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实施 25 万吨级深水航道、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液化天然气接卸码头、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和国家级战略原油储备基地等港内 12 个大项目和港外以集疏运信道为重点的 22 个配套工程;建设北疆集装箱、南疆能源和散货、东疆保税、临港产业等港区。 到 202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3 亿吨,集装箱超过 1000 万标准箱,使天津港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港,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 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 同时建设北塘、海河内河及环渤海中心渔港等港区。 落实国家发改委《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加强天津港和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乃至青岛港、大连港等港口的分工与合作,组织协调环渤海港口的海陆联运。 建立区域内的港口协调机制,按照降低成本、有利于物流配送的要求,实现港口间的错位经营,在加强天津港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支持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专业码头建设,增强其能源输出的基本功能。 发挥天津港信息广和航线多的优势,建立区域港口信息系统,组织协调京津冀都市圈大中港口的海陆联运,逐步 形成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等功能各有侧重的港口群发展格局。 提高港口综合服务水平,联合对外,共同承接东北亚国家货物吞吐业务,增强港口群的整体效应和国际竞争力。 空港建设 按客货运兼容、共同发展的思路,加快改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 万平方米航站楼、 27 万平方米站坪,延长现有跑道至 3600米,新建一条 3600 米平行滑行道及相应配套设施,满足大型客机起降要求,提高旅客运输能力,推进京津航空一体化。 建设中国北方航空货运基地,承接北京货运航班,实现天津机场与天津港保税区、北京机场的货物直通。 利用天津机场 第五航权,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开国内国际航线、航班,扩大国际旅客和货物中转。 2020 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 560 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 50 万吨, 2020 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 1000 万人次,建成北方航空货运基地和客运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干线机场。 同时,以空港发展为中心,建设 102 平方公里的航空城。 铁路建设 建设天津港输港铁路战略信道,形成沟通周边和腹地的便捷、高效的客、货运铁路交通网。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设霸州至保定铁路,形成由天津港 —霸州 —保定 —石家庄 —太原 —中卫(银川)直通西部的铁路信道。 加快建设黄万铁路、蓟港铁 路复线,实现港区铁路与大秦线和朔黄线贯通,形成南北输港铁路信道。 加快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并尽快从天津机场延伸至滨海新区,实现两市间半小时通达,北京至新区 40 分钟内通达,建设天津至通州的轻轨铁路,形成京津客运快速铁路信道。 争取尽快启动京沪高速铁路和津秦客运专线,将津石客运专线纳入国家规划,形成客运铁路南北信道。 强化天津铁路枢纽功能,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加快形成客运系统“两主三辅”(天津站、天津西站为主,天津北站、塘沽站、华苑站为辅),解编系统“一主一辅”(南仓站为主,北塘西站为辅)的总体布局。 公 路建设 建设“四四五一”路网骨架,形成连通 “三北 ”,通达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公路体系。 四横:加快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抓紧启动三线,改造现有京津塘高速公路,形成三条京津高速公路信道;建设国道 112线高速,打通新区通往河北保定的连接,并辐射山西、陕西及蒙西地区。 四纵:建成海滨大道,形成连接环渤海各港口的高速公路信道;建设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开辟新区通往胶东半岛乃至华东、华南地区的快速陆路信道;争取将塘沽至承德高速公路、西延唐津高速公路至石家庄纳入国家规划,并尽快建设。 五条联络线:完善津滨高速;建设津汉、津宁 、津港高速;在海河南侧建设新区至市区的双向八车道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交,带动沿线地区开发。 一个港城交通枢纽:建设海滨大道与进港高速公路和津滨大道相互连接的立体交通枢纽。 加快建设新区核心区内、中、外三环路,构筑 “十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横八纵 ”的快速路网框架。 政策建议 目前天津市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及疏港能力不足。 二是对外信道不畅。 缺乏直通西部信道;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不畅;天津机场航线航班少,尤其是缺少国际航线。 建议加快理顺交通管理体制,从促进京津冀交通物流及经济发展的高度,制定区域性综合 交通体系规划,使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建议以改善京津间交通条件为突破口,加快完成丹拉公路唐津支线天津段、京沪(正线)天津段、威乌天津西段、津汕等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及国家重点干线公路项目。 建议改善口岸环境,积极推进大通关。 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以港兴市和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的观念,简化通关程序,缩短流程,继续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办公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巩固港口直通成果,实现天津口岸与更多腹地口岸直通,促进更多货物在天津口岸通关,努力将天津口岸建设成为成本低、服务好、 速度快的一流口岸。 改善交通收费环境,减少收费卡口,降低养路费征收标准,降低路港综合运价。 加快壮大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强化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优势产业,努力建成面向世界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成为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区。 电子信息产业。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重点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显示器、电子元器件、光电子、汽车电子和软件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等产品 ,形成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 通过引进日本丰田公司技术并与一汽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建成中高档轿车、经济型轿车、乘用车和豪华客车四大整车生产基地。 完善产业链,扩大发动机生产能力,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 化学工业。 发挥我市土地优势,进一步增强石化工业的带动力,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建设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聚酯、百万吨级聚氯乙烯等一批大型石化与化工装置,形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一碳化工、能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 结合工业战略东移,引进世界一流的技 术设备、对冶金工业进行改造,以石油钢管等为发展重点,积极建设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势钢材深加工区,努力做到布局集中、产品衔接、互补性强、配套水平高。 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 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工程药,重点建设“三素一酸”和治疗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大病种药物生产基地。 加快中药生产现代化步伐,建成产业化基地。 新能源及环保产业。 依托国家级科研单位的优势,重点建设绿色电池产业基地,发展锂离子、镍氢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以环保技术为重点,开发和生产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大气污染 治理设备。 高新技术产业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大幅提高高技术的规模产业化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立汽车、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成套装备等 10 个重大产业技术平台。 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在移动通信、智能化仪器仪表、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鼓励引导企业对集成电路、汽车关键零部件、节能及环保等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巩固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环保科技、纳米与新材料、海洋科技、民航科技等战 略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 以天津软件园、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 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为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