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oc1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电量,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 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不计入综合电耗。 水泥综合电耗统计范围 DB33/ 645— 2020 4 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量。 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不计入综合电耗。 注: 对有部分熟料外购的水泥生产 企业,其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和可比水泥综合能耗计算中熟料综合电耗按购入熟料生产企业的可比熟料综合电耗计算。 水泥粉磨企业综合电耗统计范围 从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等进入生产厂区到水泥出厂的整个水泥生产过程消耗的电量。 统计方法 燃料统计方法 在统计期内水泥企业定期统计用于烘干原燃材料、水泥混合材和烧成熟料的原煤用量,以及点火用油或用气量。 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时,烘干废弃物消耗的燃料用量单独统计,采用废弃物作为水泥混合材时,其烘干所消耗的燃料量也应单独统计。 同时统计所消耗燃料对应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窑头冷却机 废气和窑尾废气用于余热电站发电时,应统计余热电站发电量及余热电站自用电量。 采用窑头冷却机废气和窑尾废气进行其它余热利用时,应对余热利用进口和出口热量及余热利用系统的散热损失进行定期检测。 检测方法按 JC/T 733的规定进行。 电耗统计方法 水泥生产企业定期根据生料制备、燃料制备、熟料烧成和水泥粉磨等过程各电表记录的电量进行统计。 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水泥混合材时,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单独统计。 计算方法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熟料综合煤耗按式( 1)计算: huheCLBM arn e tCcl eePQ QPe ,= …………………………( 1) 式中: ecl —— 熟料综合煤耗,单位为千克 标准煤 每吨( kgce/t); PC—— 统计期内用于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的入窑与入分解炉的实物煤总量,单位为千克( kg); Q,ar—— 统计期内实物煤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 QBM—— 每千克标准煤发热量, 见 GB/T 2589,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 ; PCL—— 统计期内的熟料总产量,单位为吨( t); ehe—— 统计期内余热发电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 单位为千克 标准煤 每吨( kgce/t) ; ehu——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的热量折算的单位熟料标准煤量 , 单位为千克 标准煤 每吨( kkgce/t)。 余热发电折算标准煤量按式( 2)计算: CLhehe P qqe )(=  ………………………… ( 2) 式中: —— 每千瓦时电力折合的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 kgce /kWh); qhe—— 统计期内余热电站总发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 kWh); q0 —— 统计期内余热电站自用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 kWh)。 余热利用热量折算标准煤量按式( 3)计算 : DB33/ 645— 2020 5 CLBMHDHEHIhu PQ HHHe )( = ………………………… ( 3) 式中: HHI——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进口总热量,单位为千焦( kJ); HHE——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出口热量,单位为千焦( kJ); HHD—— 统计期内余热利用系统的散热损失总量,单位为千焦( kJ)。 燃料发热量:固体燃料发热量按 GB/T 213的规定测定,液体燃料发热量按 GB/T 384 的规定测定;企业无法直接测定燃料发热量时,按 JC/T 733的规定计算。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按式( 4)计算: a = 4 A …………………………( 4) 式中: a—— 熟料强度等级修正系数; A—— 统计期内熟料平均 28d 抗压强度(按附录 A 的规定),单位为 兆帕( MPa) ; —— 统计期内熟料平均抗压强度修正 到。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按式( 5)计算: ekcl = aKecl ………………………… ( 5) 式中: ekcl—— 可比熟料综合煤耗, 单位为千克 标准煤 每吨( kg/t)。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按式( 6)计算: QKCL = a KQCL ………………………… ( 6) 式中: QKCL—— 可比熟料综合电耗, 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 kW h/t); QCL—— 统计期内熟料综合电耗,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 kW h/t)。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 可比熟料综合能耗按式( 7)计算: ECL= ekcl + 9 QKCL ………………………… ( 7) 式中: ECL—— 可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