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与企业经营ppt15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 (不能仅满足于获取比较利益。 从发挥比较优势到创造竞争优势) •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成为主导产业) • 关于重复建设 • (同一产业、同一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是竞争的主要形式) • 关于进口竞争 公司内贸易 指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 、 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公司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关。 因为垂直专业化 就是指利用进口的中间产品 , 去制造最终产品而出口。 ( 为生产而贸易 ) 垂直专业化分工及贸易 • 含义: 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要经过几个连续的专业化生产阶段; 分工体系中的经济体从事一个以上的专业化生产阶段; 中间产品贸易成为垂直专业化贸易的主要内容。 (从为消费而贸易到为生产而贸易) • 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和虚拟化战略 公司内贸易 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是因为在公司内贸易中,商品的运动超出了国界,贸易的结果对各子公司所在国的国际收支均产生影响。 但是,公司内贸易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又有很大区别,公司内贸易的双方都处于共同所有权控制之下,进行交换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市场,价格是跨国公司的调拔价格。 从交易内容看,公司内贸易的商品大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中间产品,这反映了 同一产业内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 跨国公司 为什么要进行公司内贸易 呢。 就其直接动机而言,公司内贸易反映了跨国公司试图绕过成本过高的外部市场让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以降低交易成本。 •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进行公司内贸易 ,是与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国际直接投资,就谈不上公司内贸易。 因此, 应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 在经济全球化、要素特别是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 企业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主体。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日渐融合,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再单单表现为贸易优势或投资优势,而是贸易投资一体化优势。 • 一方面,由于要素流动壁垒的降低,一国企业将无法独享基于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外国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也可以加以利用,从而 整合 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本国企业也可以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在 整合 全球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公司内贸易对我国的启示 • 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开展公司内贸易 • 我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 我国发展跨国公司的模式: 以专业外贸公司为主的综合商社式 生产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 • 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的《 2020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显示: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2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截至 2020年,中国 3439家境外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334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金额 332亿美元。 人民日报 2020年 9月 8日 • 案例:海尔在约旦合格工业区设厂,取道中东,直通美国。 从海尔的境外投资、产业转移、技贸结合,可以看到中国出口产业的出路。 立足于自有知识产权和技术; 开展以转换产品原产地为目的的境外加工装配; 借重并跻身于区域经济圈和自由贸易协定环境中,以求在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继续发展。 这是发达国家曾经针对中国和亚洲四小龙使用过的战略。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所谓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 同一产业 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主要解释产业内贸易)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取得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有合适的 创新机制 和充分的 创新能力。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机遇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 政府作用 要素条件与国家竞争优势 • 要素的分类 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对某一产业十分重要的某类低成本要素禀赋或独特的高质量要素禀赋,该国的公司就有可能在该产业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需求与国家竞争优势 • 老练挑剔的买主可促进产品高标准的建立 买方的高质量要求会使国内公司感到买方压力,促使其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 • 波特认为,由于国内买方与公司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他们最容易使公司嗅到最新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并在买方压力下比国外竞争者更快创新,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并确立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方面的高标准,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相反,买方要求越低,容易使厂商安于现状,产品质量,服务提高得越慢。 因此,买方市场的培育是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 前瞻性的买方需求可使国内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如果一国的买方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 ,则能使公司率先意识到新的国际需求的到来 , 积极从事产品创新 , 并使公司自身不断升级换代。 相关产业和支撑产业 • 相关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 支撑产业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 • 一国要使自己的某一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 必须注意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 , 通过产业分布的集中 、信息的交流 , 取得地方经济和集团经济效果 , 建立起强大的产业簇群。 ( 产业集群决定产业竞争力时代 ) 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与国家竞争优势 不同国家的公司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大不相同,其竞争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上 国内竞争与国家竞争优势 • 激烈的国内竞争不是一种浪费,相反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 减少外国竞争者的渗透 • 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可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 • 强化竞争程度,促进产业升级 • 迫使企业走向海外 两组辅助因素 :机遇和政府作用 • 机遇是指重要的新发明 、 重大技术变化 、 投资成本的剧变 (如石油危机 、 导致石油成本的飚升 ), 外汇汇率的重要变化 , 突然出现的世界或地区性需求 、 战争等。 • 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发展的正常进程 , 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的竞争优势丧失 , 落后国家的公司可利用新机会获得竞争优势。 • 机遇的利用状况根本取决于四种决定因素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合理性 • 为什么要取消一切贸易限制和障碍,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 因为扩大贸易能给贸易双方带来利益。 这种利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利益。 所谓 静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 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出口、进口) • 促进一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 既然对外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对各国都有好处,为什么各国都要保护国内市场呢。 (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 • 保护手段:关税和非关税 • 对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影响不一样(产品市场、收入分配、就业;结构调整、经济主权、政治权力、政治稳定等等。 ) 国际贸易发展新特点 第一, 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 目前全球年贸易额为 6万多亿美元。 服务贸易额约为 1 5万亿美元左右。 但由于大部分国际服务贸易以出口商在进口国投资设立服务企业的方式实现,未被计入国际收支统计 ,因而该数字实际上大大低估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总量。 服务贸易包括:运输、国际旅游、国际工程设计与建筑、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电讯、视听服务、文教卫生国际交流、专业服务(法律、会计、咨询等)、商业批发与零售服务等 12个大类 155个项目。 服务贸易产业主要是指技术、智力、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 4种实现方式 • 过境交付 国外银行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 • 境外消费 出国 旅游、留学 • 商业存在 服务企业到国外开业 • 自然人移动 出国讲学、行医 姚明是中国最大的单个出口商品 • 4年 178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结束后, 2020年有可能获得年薪接近 2020万美元的大合同,如果打到 38- 39岁,工资总收入约在277亿- 297亿美元,扣除税金等,实际收入将在 18亿美元左右。 大约相当于出口大米 102万吨;钢材 46万吨;电视机 239万台;汽车 21万辆。 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发达国家平衡外汇收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重要对外经济政策。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达到 70%左右。 OECD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额已达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 85%左右。 《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以来,各国逐渐开放服务业市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