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与理论(ppt4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升高,进口减少,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 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则在他国压力下实行货币法定升值( Revaluation),以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 • (四)直接管制 • 直接管制( Direct Control)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直接管制包括:财政金融管制和贸易管制两种。 • 金融管制是从外汇方面限制国际经济交易,如外汇管制。 • 财政管制包括关税与出口信贷、出口补贴等“奖出限入”的政策。 • 贸易管制是直接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如实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贸易保护措施。 • 直接管制通常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能按照本国的不同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 一、“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理论 •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休谟 大卫( Hume, David)论述了“物价 — 现金流动机制” ( 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支付大于收入),其汇率会下跌到黄金输出点,而引起黄金外流。 • 二、弹性分析理论 • 它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分析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浮动汇率制为基础,分析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它着重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逆差所需的 弹性条件和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条件影响 这两个方面。 • 1.弹性分析理论的前提条件。 • 弹性分析理论研究的是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贸易收支的均衡条件对整个国际收支均衡而言是一种局部均衡,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 2.弹性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 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它有意忽略劳务进出口与国际间的资本移动,假设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因而把问题集中到贸易差额的分析上,考察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 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是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应的程度:弹性大,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 • 弹性小,说明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供求数量的影响较小。 • 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价格下跌而促进出口,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而抑制进口。 出口值增大,只发生在出口商品数量的增长率大于出口价格下跌的比率时,亦即国外需求弹性大于 1时;进口值减少,只会发生在进口需求有弹性而且大于零时,进口才会减少。 这样,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贸易收支便得到改善。 假设出口需求弹性为xD,进口需求弹性为iD,当1 ix DD时,货币贬值会使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改变,但是进出口的金额不变,因此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 当1 ix DD时,货币贬值会使出口收入减少,而且出口收入下降的金额大于进口支出减少的金额,贸易收支的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当1 ix DD时,货币贬值可以减少进口,扩大出口,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这就是著名的“ 马歇尔— 勒纳条件 ”( M a r s ha l l L e r ne r C ond i t i on )。 这是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所必须具备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