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优势及其来源(ppt4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的宏观战略构思,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明确的方向感。 与此同时,迥异于国内市场的国际经营环境,使许多中小企业家难以再凭直觉找到市场机会了。 企业宏观国际经营战略规划的缺失以及企业家主观判断能力的下降,使得其国际竞争能力出现下降。 20201012 •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普遍面临着融资 “ 瓶颈 ” ,主要表现在: • A. 在间接融资方面 ,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 国内银行还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需求急 、 需求频繁的贷款要求。 • B. 由于受国际证券市场创业板普遍不景气的影响 , 我国证券二板市场的开设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 , 使得投资于中小企业的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缺少相应的退出机制 , 制约了这些基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含量高 、 创新性强 、 市场风险较大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 , 不利于中小企业持久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20201012 •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与研发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 A. 研发和技术改造的实际投入普遍较少 ,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投入。 • B. 高素质经营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又一主要障碍。 20201012 • 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综合能力有待深化 , 具体体现在: • A. 过分依赖低价策略来取得国际市场份额 , 造成倾销指控不断。 • B. 许多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跟不上国际市场变化的潮流 , 往往成为非关税壁垒 、 特别是日趋蔓延的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限制对象。 • C. 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少国际化经营的宏观战略规划 , 其开拓市场的举措常带有较浓重的先验性及不科学性。 20201012 ( 3)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一 , 多角度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上的差距 , 使企业管理水平符合国际化经营的正常要求。 • A. 要实现从创业型简单管理向成长型复杂管理的转变。 • B. 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20201012 • 第二 , 构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系统发展规划。 • A. 要立足于巨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断增多 ,投资项目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现状 , 鼓励跨国公司集中投资的地区的中小企业继续以集群发展的方式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 , 分享现代国际分工体系中技术进步的好处。 • B. 我国中小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还得靠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来实现 ,要积极寻求被国际大企业忽视的 , 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新产品以及新项目 , 不断创造某些领域中的 “ 小型巨人企业 ”。 • C. 在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中要特别注意采用现代技术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作出改造 , 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动态转化。 20201012 • 第三 ,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 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应该有所创新 ,政府及银行应对不同的中小企业采用不同的贷款方式。 • A. 对于一些投资前景不明 、 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应通过创建创业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的形式予以股权投资;对普通中小企业应通过创建二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 B. 要充分发挥保险的特殊功能 , 通过开设保险公司或与保险公司合作 , 发展担保信用保险 ,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 C. 在国内二板证券市场开设尚无正式定论的情况下 , 鼓励中小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 20201012 第四 , 抓紧中小企业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 , 从政府及法制层面 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20201012 竞争优势的 “ 波特四因素 ” 模型 上述种种理论各有一定道理 , 但都不很全面。 其共同的弱点是 , 不能解释同一国家内部 、 行业与行业之间在国际竞争优势方面的巨大区别。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 波特教授提出的 “ 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 ” 的模型则试图综合各家所长 , 对此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 波特四因素模型的主要贡献 , 并不在其对于 “ 国家竞争优势 ” 问题所提供的答案 , 而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 前面所列举的种种理论 , 都是以国家 , 以国民经济总体为其分析单位的 , 分析的焦点是国与国之间相对经济实力的变化。 波特把提问题的角度改变了 , 他认为 ,国家竞争优势问题应当从行业的角度来考察。 20201012 迈克尔 波特 Michel Porter 迈克尔 波特,哈佛商学院教授, 1979 年麦肯西基金会 “ 哈佛商业评论最佳文章 ” 奖获得者,《华尔街日报》客座专栏作家。 主要作品 竞争战略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1980 竞争优势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85 国家竞争优势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0 主要 贡献: 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 五种竞争力量 ” —— 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20201012 波特的基本观点是 , 国家经济实力不可笼统而论。 一个国家可以在某些行业遥遥领先 , 但同时在其他行业远远落后。 国际商务应当回答的问题是 , 一个国家的经济 、 社会 、 政法环境如何影响各个行业的竞争力的问题。 为此 , 波特提出了 “ 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 ” 的模型 , 如图 1所示。 生产 要素 相关 产业 企业 组织 、战略 和 竞争 程度 需求 情况 20201012 “ 四因素 ” 模型的基本观点是 , 企业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环境制约影响企业开发其竞争优势的能力。 其中影响最大 、 最直接的是四项 , 即生产要素 、 需求情况 、 相关产业以及企业组织 、 战略和竞争程度。 一个国家的众多行业中 , 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 “ 四要素 ” 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 此外 , 政府的作用和纯粹偶然性的因素也会起相当的作用。 20201012 生产要素 • 不论在什么行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 • 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工等 , 基本要素状况,如石油存量、人口多少、土地面积、国家的地理位置等等,是“ 遗传 ” 的或天赋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给定的先天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