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的临床运用(ppt7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血气分析在一段时间内稳定,血红蛋白维持 10g/dl以上 . 酸碱失衡得到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向病人讲明撤离呼吸机的目的和要求,病人能够予以配合。 二、 撤离呼吸机的生理指标 最大吸气压力超过 20cmH2O。 自主潮气量 5ml/kg,深吸气量 10ml/kg。 FiO2=, PaO2300mmHg。 FiO2, PaO2=60mmHg, PaCO250mmHg。 胸肺顺应性 25ml/cmH2O。 三、撤离呼吸机的方法 直接撤机 ( 1)方法:病人自主呼吸良好,且不耐受气管插管,直 接撤离呼吸机,让自主呼吸。 测量潮气量 5ml/kg, RR10次 /分, MV,咳嗽 反射恢复,可拔除气管导管。 必要时经面罩或 鼻导管吸氧。 ( 2)适应范围: 1)全麻后病人。 2)短时间术后呼吸机 辅助呼吸病人。 SIMV过渡撤机 压力支持( PSV)过渡撤机 气管导管的拔除 一、 气管拔管的指征 撤离呼吸机成功,观察 12天。 在 FiO2,血 气分析正常,估计不再行机械通气治疗。 病人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恢复。 咳嗽力量较大,能自行排痰。 自主潮气量 5ml/kg;呼吸频率:成人 20次 /分, 小儿 30次 /分,婴幼儿 40次 /分。 检查无喉头水肿,上呼吸道通畅。 下颌活动良好,以便拔管后出现呼吸障碍再度插 管。 胃内无较多的内容残留,避免拔管后呕吐误吸。 具备以上所有指征时才考虑气管拔管。 二、拔管方法 准备好吸引器、吸引管、面罩、简易呼吸器、开口器、喉镜等物品。 拔管前先将存留在口、鼻、咽喉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引干净,放掉套囊中的气体,再次吸引气管。 拔管前吸入 50100%氧气 12分钟。 拔出导管前让病人深呼吸几次。 将吸引管插入导管并越出内端口,一边作气管内吸引,一边随同气管导管一起慢慢拔出( 5分钟左右),以便将存留在气管与导管外壁缝隙中的分泌物一并吸出。 拔除导管后,继续吸引口、咽部的分泌物,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 密切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托起下颌,面罩给氧,必要时可放入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管。 气管切开病人导管拔除前 12天应放出套囊的气体,间断堵塞导管外口,观察经上呼吸道自主呼吸情况良好。 拔管后可丛造口处插入吸引管抽吸气管内分泌物。 气道通畅者,可用纱布堵盖造口,间断换药,使其自行愈合。 拔管后若发生喉痉挛或呼吸不好,应面罩紧闭加压吸氧,必要时再度插管。 严重喉痉挛者可给予镇静剂或肌松药后,再次插管。 三、拔管后即刻或延迟性并发症及处理 喉痉挛:表现:吸气性或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尖调气流通过声,有缺氧征象。 处理:一般托起下颌或面罩吸氧后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静脉注射安定 1020mg或琥珀胆碱 2050mg后加压给氧,必要时再插管。 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多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 处理:一旦发生,立即将头偏向一侧吸引,并面罩给氧,必要时采用头低位。 严重误吸 咳不出者应再行气管插管吸引。 咽痛:因咽部粘膜上皮细胞剥脱引起,女性多见。 处理:一般 4872小时内痊愈,无后遗症,严重时可局喷雾 1%地卡因。 喉痛:常伴声嘶及咽异感,多为声带、假声带充血、水肿和黏膜下出血所致,处理:一般可自愈,必要时行雾化治疗。 喉或声门下水肿:小儿及婴幼儿易发生,常见 原因: 插管机械损伤、上呼吸道感染、过敏、输晶体液过多。 处理:若发生应面罩辅助给氧,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若水肿严重,应考虑气管切开;紧急时迅速行环甲膜穿刺,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 喉溃疡:多见于声带后部、勺状软骨声带突部位,女性多见,经口插管更易发生。 处理:一般经严格控制声带活动即可自愈;伴有肉芽肿者行肉芽肿切除术,并保证声带绝对休息。 气管炎:予对症消炎处理 气管狭窄:较少见,若发生行气管扩张或狭窄段气管切除术。 声带麻痹:不影响呼吸时,不需处理。 勺状软骨脱臼:罕见并发症,早期予复位治疗,严重者行关节固定术。 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护理 • 气管插管的护理 • 气管切开的护理 •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一、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的监护 注意气管插管插入的深度,插管的位置应妥善固定,为防止插管压迫咽后壁致局部损伤,头部位置应后仰,每 12小时转动头部。 气管切开后用支架固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