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doc3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破碎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 (三)封印损坏或超过校验有效期限。 第五十一条 应加强液面计的维护管理,经常保持完好。 应对液面计实行定期检修制度,超过检验期限、损坏、不起作用时应停止使用予以更换。 第五十二条 釜盖的开启关闭安全联锁装置应定期检查,确保灵活可靠,对已损坏和不能保证安全的装置应及时检修和更换,否则停止使用。 第五十三条 蒸压釜 的阻汽排水装置,使用必须有效可靠,应经常清理釜内料渣和检查清理排水装置,防止堵塞,确保排水通畅。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蒸压釜所有单位发生重大或爆炸事故,必须按 此资料来自企业 照国家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进行报告和处理。 第五十五条 本规程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于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第五十六条 本规程自一九九0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国家建材局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发布的《硅酸盐建筑制品蒸压釜安全生产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的管理范围 工作压力大于 ,暖气设备等。 工作压力大于 1kg/cm2 表压的气瓶。 工作压力小于 15kg/cm2表压的高压贮氨罐。 以上均属低压。 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压力容器安全监查规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暂行条例》进行维护检修、使用和管理。 压力容器要严格按照上述规程,定期进行检查、试压、探伤和变形的测定。 监督压力容器的正确使用,车间要维护好压力容器。 此资料来自企业 使用容器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容器的技术性能制定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容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压力、温度条件使 用,不得在超温、超压和超负荷下运行。 变动温度、压力控制指标,报请领导批准,方可变动。 使用容器的单位,必须对每台压力容器进行编号、登记、建立设备档案。 加强容器、管道的防腐工作,容器和管道外表面要经常喷刷保持油漆完整。 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定时、定量、定线的进行检查。 生产技术部对容器的使用、维护、检验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 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和紧固工作。 1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做内外部检验 ,必要时做全面检验。 ( 1)停断使用二年以上,需要恢复使用的; ( 2)由外单位拆卸调入将安装使用的; 此资料来自企业 ( 3)改变或修理容器主体结构,而影响强度的; ( 4)更换容器衬里的。 1压力容器配备的安全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处理。 1压力容器发生异常现象,如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可值,采取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受压件发生裂纹、鼓泡、变形、泄漏等缺陷;安全附件失效;紧固体破坏等不能安全运行,操作着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报告。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正 确、合理的操作和使用压力容器,是保证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其基本要求是平稳操作,防止超压、超温和超载。 压力容器的安全平稳操作主要是指缓慢地进行加载和卸载以及运行时保持载荷的相对稳定。 它取决于操作人员对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以及操作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其中特别应注意容器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以及盛装液化气体和容器的装载量和控制和调节。 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往往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为了防止容器在运行中发生超压、超温和超载,应注意以下事项: 此资料来自企业 1.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艺操作条件,提高操作时的工作责任心。 2. 在某些关键阀门和操作装置上挂安全操作牌,或者装设安全连锁装置,防止误操作。 3. 充装液化气体时应严格计量,严禁超装,防止意外受热。 4. 装设可靠的安全泄放装置和超压报警装置。 5. 操作工艺上的间歇操作和开停车时,应尽量做到压力、温度的平稳升降,避免不必要的开停车。 压力炉安全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了规范压力炉的安全操作规程。 2 范围 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合金部烧结班压 力炉的操作者。 3 职责 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此安全操作规程。 此资料来自企业 4 程序 作业前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烧结前准备 压力炉每年由负责压力容器部门专门进行染色检查。 高压氩气压力表(尤其负责炉内压力),高压进气阀要定期检修。 高压气口不能对准人。 炉内通气孔至少每月通一次。 必须每周检查冷却水过滤器进出水压差,若大于 1Kg/cm2, 则更换过滤芯;必须检查旋片泵、罗茨泵油位,少油则要加油。 若要使用脱蜡系统 ,则需检查排蜡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冷却水压是否大于 1Bar;高、低压氩气、压缩空气阀是否打开,是否有足够的气体等。 检查炉内发热元件等是否有损坏和严重变形等现象,硬毡隔热层是否有损坏,一经发现,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或更换。 检查石墨感应箱及密封盖是否有烧穿或裂缝等现象,有则 此资料来自企业 需进行修补。 装炉操作之前,必须检查炉膛内的石墨滚轴传送机是否受损,滚轴缝隙内是否掉入小的合金碎块,必要时加以清理,以防滚轴的损坏及卡住。 装料操作 确保转料台车的运行通道畅通无阻,转料车在装运过程中应降到最低限位处,盘堆要用挡板挡住,以防料盘滑动、倾斜倒塌而导致产品的损坏。 进炉时,需将台车高度降低至石墨感应箱滚珠传送机构同样高度,方可进出产品。 装炉时,要用合适的盖板盖住脱蜡口,进料结束要取走脱蜡口盖板。 装炉时,料盘堆要用手推入至炉内滚珠机构上,第一堆产品必须推到传送机构末端的限位柱垫为止。 以后的每一盘堆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盘堆间产品的相互碰撞,有 利于出炉时放进铁钩。 此资料来自企业 装炉时堆盘与感应箱壁应留有间隙,使堆盘与感应箱壁之间无应力产生。 关炉门前,检查绝热体盖子的弹簧是否工作正常;炉门密封面上的润滑剂涂抹要均匀。 炉子工作中 炉子通电后,先自动检漏,检查压差是否正常。 每隔 30 分钟检查冷却水系统。 烧结过程中一旦发生停电,应立即打开辅助供电发电机(自动控制),尽可能减少设备的损坏。 烧结过程结束,开启排蜡阀排蜡。 蜡必须排放在 防渗漏的专门器具中。 卸料操作 炉门彻底打开后,检查石墨板的清洁度和可能存在的损。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doc3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1999)的仓储物品储藏养护制度。 6.有各岗位(包 括装卸、搬运、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和防火花工具使用等)安全操作规程。 A 7.有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一般包括:应急处理组织与职责
9 Monitoring and Review 监测与评议 Assess effectiveness of measures taken 评估所用方法的效率 provides more data 提供更多数据 provides information need to review risk management decision and if needed risk
运、包装仔细。 2. 压机中小心取出。 3. 自动取出,及时放入铁框。 模具伤痕 模具使用、 搬运不当 1. 压铸过程中不得用硬物碰伤模具。 2. 模具搬运时小心。 3. 伤痕补焊打光。 10 (七)内部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原 因 对 策 收 缩 气 孔 肉厚部铝液的供给 量不足 肉厚极端变化 1. 浇口改厚、改宽、位置变更,或者渣包的大小位置更改。 2. 浇口速度加快,充填时间减小。 3.
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辩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及性质: —— 火灾和爆炸 ;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 有毒,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 30mg/m3。 气体外溢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液氨有腐蚀性,可灼伤皮肤。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 在上风处灭火。 储运注意事项:可放在阴凉通风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氟、氯、溴、碘及酸类物品分开存放。 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
安全设施落实 5 * 根据危化品及生产特性,设置相应的安全设备设施;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定期检验,证件齐全;制订监控设备管理制度和台帐,定期校准和维护。 第 1 项 4 分,余各 分,扣完为止。 甲、乙类、剧毒、高毒等未设置报警仪扣 1 分,无应急冲淋设施扣 1 分,应防爆而未防爆全扣。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1 确定重点部位并制订专人管理制度;制订应急预案并半年演练 1 次。 每项 分。 查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