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板基础知识(doc16)-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如果设计的过大,那么封装技术就要改变,或是重新作分割的动作。 在选择技术时,也要将线路图的品质与速度都考量进去。 绘出所有 PCB的电路概图 概图中要表示出各零件间的相互连接细节。 所有系统中的 PCB都必须要描出来,现今大多采用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 Aided Design)的方式。 下面就是使用 CircuitMakerTM 设计的范例。 PCB的电路概图 初步设计的仿真运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7 页 共 16 页 为了确保设计出来的电路图可以正常运作,这必须先用计算机软件来仿真一次。 这类软件可以读取设计图,并且用许多方式显示电路运作的情况。 这比起实际做出一块样本 PCB,然后用手动测量要来的有效率多了。 将零件放上 PCB 零件放置的方式,是根据它们之间如何相连来决定的。 它们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与路径相连接。 所谓有效率的布线,就是 牵线越短并且通过层数越少(这也同时减少导孔的数目)越好,不过在真正布线时,我们会再提到这个问题。 下面是总线在 PCB 上布线的样子。 为了让各零件都能够拥有完美的配线,放置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测试布线可能性,与高速下的正确运作 现今的部份计算机软件,可以检查各零件摆设的位置是否可以正确连接,或是检查在高速运作下,这样是否可以正确运作。 这项步骤称为安排零件,不过我们不会太深入研究这些。 如果电路设计有问题,在实地导出线路前,还可以重新安排零件的位置。 导出 PCB上线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8 页 共 16 页 在概图中的连接,现 在将会实地作成布线的样子。 这项步骤通常都是全自动的,不过一般来说还是需要手动更改某些部份。 下面是 2层板的导线模板。 红色和蓝色的线条,分别代表 PCB 的零件层与焊接层。 白色的文字与四方形代表的是网版印刷面的各项标示。 红色的点和圆圈代表钻洞与导孔。 最右方我们可以看到 PCB 上的焊接面有金手指。 这个 PCB的最终构图通常称为工作底片( Artwork)。 每一次的设计,都必须要符合一套规定,像是线路间的最小保留空隙,最小线路宽度,和其它类似的实际限制等。 这些规定依照电路的速度,传送信号的强弱,电路对耗电与噪声的敏感度,以及材质品质与制造设备等因素而有不同。 如果电流强度上升,那导线的粗细也必须要增加。 为了减少 PCB 的成本,在减少层数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这些规定是否仍旧符合。 如果需要超过 2 层的构造的话,那么通常会使用到电源层以及地线层,来避免信号层上的传送信号受到影响,并且可以当作信号层的防护罩。 导线后电路测试 为了确定线路在导线后能够正常运作 ,它必须要通过最后检测。 这项检测也可以检查是否有不正确的连接,并且所有联机都照着概图走。 建立制作档案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16 页 因为目前有许多设计 PCB 的 CAD 工具,制造厂商必须有符合标准的档案,才能制造板子。 标准规格有好几种,不过最常用的是Gerber files 规格。 一组 Gerber files 包括各信号、电源以及地线层的平面图,阻焊层与网板印刷面的平面图,以及钻孔与取放等指定档案。 电磁兼容问题 没有照 EMC(电磁兼容)规格设计的电子设备,很可能会散发出电磁能量,并且干扰附近的电器。 EMC 对电磁 干扰( EMI),电磁场( EMF)和射频干扰( RFI)等都规定了最大的限制。 这项规定可以确保该电器与附近其它电器的正常运作。 EMC 对一项设备,散射或传导到另一设备的能量有严格的限制,并且设计时要减少对外来EMF、 EMI、 RFI等的磁化率。 换言之,这项规定的目的就是要防止电磁能量进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