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集团宪章doc10)-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职能 集团公司根据资本经营和实业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性质定位,具有财务投资和产业统筹的双重角色,主要行使投资决策、资本经营、子公司监管、资金资产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职能。 根据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其职能部门包括:战略研究部门、投资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 门、财金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管理关系 集团公司以产权关系为依据确定与各类子公司及委托管理的企业之间的管理深度和分权方式。 对子公司的管理,集团公司依据以下原则: (一)集团公司对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的独立经营地位和独特经营个性,给予充分的尊重;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子公司对其法人资产拥有占有权、支配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二)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主要在集团公司与子公司董事会之间发生。 集团公司职能部门与子公司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主要是业务系 统内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三)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授权关系严格按《公司法》规范确定。 对于有弹性的部分,如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等,将按子公司的资产存量、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阶段等不同情况,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之间作适当的划分。 基本原则是:在监管约束有效的前提下充分授权。 第二十二条 完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集团公司保障和推进子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规范化有效运作。 集团公司向子公司选派合格的董事和监事。 集团公司的决策意志通过子公司董事会中的董事来体现;集团公司的监管目标通过子公司监事会中的监事来实现。 集团公司未来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培养、发掘、引进能胜任董事和监事之职的高级人才。 同时,建立健全董事、监事的评价考核、激励约束制度。 集团公司所派董事、监事需维护集团权益,忠实执行集团公司的决策,尽职尽守,并不断提高决策及监管水平。 集团公司将在子公司董事会中逐步导入外部董事制度。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以不影响子公司活力及正常的经营活动,保证所有者权益为原则。 控制方式包括: (一)股权控制。 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以资本纽带,行使公司法中规定的股东权力,包括管理监督权 、利益分配权、股份处分权等。 (二)财务控制。 集团公司按“大财务”理念对子公司的投资规模和方向、资产结构、资产安全、成本利润等实施监督、指导和调节。 (三)人事控制。 集团公司向子公司派出董事或监事作为产权代表。 同时透过子公司董事会掌握子公司重要管理职位的任免权。 集团公司将不断完善产权代表管理制度。 (四)制度控制。 按照国际惯例对子公司实施定期报告制度,实体考核制度,监督审计制度等。 (五)信息控制。 集团公司凭借信息网络动态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反应。 第二十四条 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的创新功能 变革创新是集团公司职能部门的最基本功能和存在的主要理由。 职能部门务必保持危机意识、变革冲动和创新激情,成为集团新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经营战略的设计师、倡导者和推进器。 第五章 持续成长 第二十五条 经济形态升级 鉴于集团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变化和环境的变化,经济形态升级是未来几年内统揽集团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是集团持续经营变革的主题。 经济形态的升级,意味着集团经济质量的根本改善和提高,经济内在活力的增强和新的增长点的培育、形成,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从资源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 即从主要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物质资源发展经济转变为主要凭借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智力资源发展经济;进言之,发挥知识资本的决定性作用,增加经济中的科技、文化含量。 (二)从区域型经济向跨区域型经济转变。 即从主要在华侨城开发区范围内开发经营转变为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国内、国际)内投资经营。 集团经济要从拥有政策优势转变拥有企业优势,要走出华侨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入更为复杂、更富挑战性也更加充满机会的新环境。 第二十六条 知识就是优势 根据经济形态升级的战略要求,集团要通过良好的体制、文化环境,富有 吸引力的机制和政策,强有力的投入,着重开发、培育、保护、增加知识资源,在国内形成知识资源优势,同时营建走向世界的知识资源基础平台。 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组织的整体经营智能和科技创新能力。 前者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输出能力,创造具有市场优势的运作模式和业绩的经营能力。 后者具体表现为专有技术以及新产品等的开发能力。 集团提倡营造“工作 +学习”的工作氛围,比别人更善于学习是华侨城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二十七条 激活就是价值 激活资本要素,即物质资本、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是集团经营管理的核心命题。 激活是指将沉寂的资本要素转为充分利用和充分实现价值;以现有的资本要素为基础,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整合利用更为丰富和博大的资源,即以“小资本”驱动“大资本”,以“无形资本”驱动“有形资本”;重新发现和评估资本要素价值;以更加积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