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doc2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外高科技园区 “ 无差异 ” ,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起保障作用。 ㈢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逐步发展三、四环路和公路一环周边的骨干商业 调整提高三、四环路周边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的布局和水平 城市发展和住宅郊区化的趋势,使三环路和四环路周边地区成为北京商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带。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的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约有 50%位于这一地带,大部分已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要区别不同情况,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功能。 翠微路(公主坟)、木樨园、马甸等市级商业中心分别位于三环路西、南、北方向,主要为周边的居民及部分流动人口服务,网点设置以完善功能为主,营业面积总规模分别在 1020 万平方米 之间。 其中 翠微路商业中心主要以档次齐全、大众化为特征 ,木樨园商业中心、马甸商业中心要加快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大钟寺地区商业的批发功能已不适应城市发展趋势,应逐步调整为发展零售商业为主,与双榆树地区商业共同组成新型现代化商业中心,双榆树 —大钟寺地区商业营业面积总规模在 20 万平方米左右。 三环路和四环路周边原规划的地区级商业中心,已经基本形成的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尚未形成规模的要加快发展,如酒仙桥、丰台镇、卢沟桥、望京、丰台桥南、西三旗、五路居、芍药居、六里屯、南八里庄、南磨房、北太平庄、五道口等;尚未建设的要与周边住宅的开发建设同步发展,近期不能开发建设 的要保留商业规划用地。 如角门、毛家坟、大红门、万泉寺、二里庄、太平桥、西八里庄等。 其中,万泉寺、二里庄为新增地区级商业中心。 新发展的居住区, 1015 万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区级商业中心。 根据周边地区人口数量,营业面积总规模为 35 万平方米 左右。 调整提高四环路周边各类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布局和水平 要逐步解决现有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 “ 小、散、乱 ” 的问题,逐步达到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完善功能、提高水平的目标。 调整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布局。 现有三环路附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多数将不适宜继续发展,要逐步调整转变功 能。 今后十年重点在四环路外的适当地区发展规模较大的永久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类工业品专业市场。 除新发地、玉泉路等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展外,在东北和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东南四环路外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各发展 1 个占地 30- 40 万平方米、管理规范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更加合理。 在四环路外逐步形成 10 个左右大型工业品和原材料市场, 10 个左右规范化的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35 个规模化、规范化的旧货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 4 个规范化的汽车贸易服务园区。 提高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进 一步健全市场管理体系,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组织制度、准入规则、交易规则、运行规则、标准化经营等系列管理规则。 新发展的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要具备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条件,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积极引入连锁、代理、配送、拍卖等现代营销方式,鼓励探索仓单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使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从传统的交易方式、管理手段向现代化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 在公路一环以外发展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和现代化商业物流配送区 参照国外经验,选择公路一环以外交通方便、接近 旅游风景区和新建居住区的适当地点,在条件具备的时候,鼓励投资商或大型商业集团投资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 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条件,结合城市边缘集团建设,可依次在城市西北、东南、东北和西南方规划建设 4 个风格各异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每个建筑面积 20万平方米左右。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综合考虑交通、用地等条件,在公路一环以外京石快速路附近、京津或京沈高速公路附近以及靠近京沪或京九铁路附近地区,规划三至四个大型物流配送区,每个占地面积分别为 25 平方公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逐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 送区。 鼓励中外企业到物流配送区投资建设各类物流配送设施,开办物流配送中心。 鼓励现有四环路以内有条件的仓储企业,优化资产经营,调整到物流配送区投资重建。 鼓励大型连锁公司在物流配送区建设配送中心,或依靠大型物流配送区发展属于第三方物流的配送中心,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㈣适应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商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中心,以小型网点为主,大力发展食品、日用品、餐饮、文化等各类日常生活需要的商业和服务业,尤其要大力适 应家务劳动社会化和日常生活现代化的趋势 ,在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符合社区特点的大众餐厅、社区茶馆、洗衣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老年服务、修理服务、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现代生活服务业 ,不断提高生活服务水平。 社区商业的重点是规划、建设好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中心,全市市区和郊区城镇大体形成 400 个左右。 距离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 1 公里以外的居民区,原则上居住人口 13 万应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商业中心,营业面积总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规模一般应为 500015000 平方米,以一家经营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大中型综合超市和一家 经营蔬菜等鲜活商品、摊商集中的社区菜市场为骨干,同时发展餐饮、美发、洗染、修理、回收、代办等各类小型生活服务及金融、邮政等配套网点,使之基本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需要。 已经建成的城市居住区及平房保护区,商业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的,应通过调整结构、置换房屋用途等办法,按社区商业中心的要求逐步加以完善。 新建居民区和危改区要按照社区商业中心配置标准进行配置。 在老年人居住较集中的地方,适当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经营网点。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适当发展符合民族消费习惯的商业服务经营网点。 在规划、建设好社区商业中心的同时, 鼓励居民区内有条件的沿街楼宅底层居民开办无污染、不扰民的连家店,积极发展特许连锁等微型便利店、专业店,方便居民生活。 ㈤适应消费和流通的新变化,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 (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