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doc22-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mm≈ ⑶空气进、出口测量段的温度 t t2 采用电阻温度计测量,在显示仪表上直接读数。 换热管的外壁面平均温度 Tw采用铜 — 康铜热电偶测量,在数字式毫伏计上显示数值 E。 ⑷电加热釜使用体积为 7 升(加水至液位计的上端红线),内装有一支 的螺旋形电加热器,最高使用电压不超过 200 伏(由固态调节器调节)。 ⑸漩涡气泵, XGB— 2 型,电功率约 (三相电源)。 四、实 验方法及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检查工作。 ⑴ 向电加热釜加水至液位计上端红线处。 ⑵ 向冰水保温瓶中加入适量的冰水,并将冷端补偿热电偶插入其中。 ⑶ 检查空气流量旁路调节阀是否全开,电压调节电位器是否旋至最左端(逆时针方向)。 ⑷ 检查普通管支路各控制阀是否已打开。 保证蒸汽和空气管线的畅通。 ⑸ 接通电源总闸,设定加热电压,启动电加热器开关,开始加热。 实验开始。 ⑴ 一段时间后水沸腾,水蒸气自行充入普通套管换热器外管,观察蒸汽排出口有恒量蒸汽排出,标志着实验可以开始。 ⑵ 约加热十分钟后,可提前启动 鼓风机,保证实验开始时空气入口温度 t1( ℃ )比较稳定。 ⑶ 调节空气流量旁路阀的开度,使压差计的读数为所需的空气流量值(当旁路阀全开时,通过传热管的空气流量为所需的最小值,全关时为最大值)。 ⑷ 稳定 5~ 8 分钟左右可转动各仪表选择开关读取 t1,t2,E 值。 (注意:第一个数据点必须稳定足够的时间) ⑸ 重复⑶与⑷共做 5~ 6 个空气流量值。 ⑹ 最小最大流量值一定要做。 ⑺ 整个实验过程中,加热电压可以保持不变,也可随空气流量的变化做适当的调节。 转换支路,重复步骤 2 的内容,进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 测定 5~ 6 组实验数据。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实验结束。 ⑴ 关闭加热开关。 ⑵ 过 5 分钟后关闭鼓风机,并将旁路阀全开。 ⑶ 切断总电源。 ⑷ 若需几天后再做实验,则应将电加热釜和冰水保温瓶中的水放干净。 五、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装置仪表柜上的拉门学生不得随便打开,以防触电。 实验前要在指导教师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冰水保温桶中是否有冰水混合物共存,检查热电偶的冷端,是否全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 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不可低于 1/2 液位,也不可高于 2/3液位。 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 即在给蒸汽加热釜 加热之前,两蒸汽支路控制阀之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支路,且开启和关闭控制阀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也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两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 实验五 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 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方法 测定全回流的总塔板效率 二、基本原理 精馏操作 是分离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单元之一。 在板式精馏 塔中,混合液在塔板上传质、传热,气相逐板上升,液相逐板下降,层层接触,多次部分气化,部分冷凝,在塔顶得到较纯的轻组分,塔釜得到较纯的重组分,从而实现分离,实验物料是乙醇 — 水系统。 精馏塔塔板数的计算利用图解的方法最简便,对于二元物系,若已知其气液平衡数据,则根据流出液的组成 XD,料液组成 XF,残液组成 XW及回流比 R,很容易求出理论板数 NT。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本实验采用全回流状态下,通过测定塔顶,塔釜组成,确定出理论塔板数,计算出全塔效率: 式中: η — 全塔效率 NT— 理论塔板数(块) NP— 实际塔板数(块) NP=7 三、实验简要说明装置 实验装置了为一小型筛板塔,共有七层筛板,板上开有 2毫米筛孔 8 个,塔径 D0=50mm,板间距 L=100mm,堰高 h=10mm,塔体部分上中下各装有一玻璃段,用以观察塔板上气泡接触情况和回流情况。 塔底有一加热釜,装有液位计、测压接管、加料接管和釜液取样口,塔顶有一蛇管式冷凝器,冷却水走管内,蒸汽在管外冷凝 ,冷凝液可由塔顶全部回流,也可以由塔顶取样管将冷凝液(馏出液)全部放出。 另外,加热釜装有 2KW电炉丝,用 TDGC— 1/型调压器控制点加热量,亦即塔内上升蒸汽量。 塔顶和釜底的温度用铂电阻温度指示仪记录。 四、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熟悉精馏塔设备的结构和流程,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然后检查加热釜中料液量是否适当,釜中液面必须浸没电加热器(约为液面计高 2/3 左右),釜内料液组成以含酒精 15%~ 20%(质量分率)的水溶液为宜。 接通总电源,打开仪表柜上的电源和加热开关,用调压器逐渐加大电压。 电流大小由 安培表指示,正常操作可控制在 3~ 4 安培。 注意观察塔顶、塔釜的温度变化和第一块塔板的情况,当见到有上升蒸汽时,打开冷却水,冷却水量可由转子流量计观察,大约 60l/h,其用量能将全部酒精蒸汽冷却下来即可,不必将水阀全部打开以造成浪费,但也要注意勿因冷却水过少而使蒸汽从塔顶喷出。 当各层塔板上汽液鼓泡正常是,操作稳定,塔顶、塔釜温度恒定不变 15 分钟后取样。 由塔顶取样管和塔底取样口用锥型瓶接取适量试样,取样前应先取少量式样冲洗锥型瓶一、二次。 取样后用塞子将锥型瓶塞严,并使其冷却到 20~ 30℃ 之间。 因为比重天平测 锤上的温度计最大刻度为 30℃ ,而取出样品温度一般为 70~ 90℃ ,为了防止损坏测锤,所以要降温;另外酒精组分与比重对照 表上只有 20~ 30 之间的曲线,所以温度又不可降到 20℃ 以下。 注意,一定要夹紧取样管,接净液滴后再拿开取样瓶,避免滴在塔釜上。 用比重天平测出比重。 将取好的样到入特制量筒中,装满为宜。 然后根据液体比重天平测定比重的方法,分别测出塔顶、塔底试样的比重。 并由酒精组分比重对照表查得酒精重量百分比浓度。 测完的样品分别倒回原锥型瓶中。 加大电流至 4 安培以上可以见到液泛现象。 此时塔内压力明显增大。 观察后,将电流减小到 0。 关掉电源,一切恢复原来状态,待塔内没有回流时将冷却水关闭。 %100 PTNN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实验六 洞道干燥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及临界湿含量的实验测定方法,加深对干燥操作过程及其机理的理解; 学习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习被干燥物料与热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物了解干燥操作中废气循环的流程和概念; 掌握由气体流量计读数求指定界面处气体流速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湿物料与干燥介质相接触时,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并 向周围介质传递。 根据干燥过程中不同期间的特点,干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 在过程开始时,由于整个物料的湿含量较大,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 因此,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也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此阶段,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物料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等于热空气湿球温度),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气分压也维持恒定,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当物料被干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便进入降速阶段。 此时,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水分自物料内部 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故此阶段亦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水着湿含量逐渐减少,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逐渐减小,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浸透水的帆布进行干燥,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 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干燥速率的测定   XSGddXSGU CC 式中: U — 干燥速率( kg/) S — 干燥面积( m2) Δτ — 时间间隔( s) GC — 绝干物料量( kg) Δ X — 时间间隔内干燥气化的干基含水量 被干燥物料的重量 G DT GGG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