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验安全手册(doc116)-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 ◆ 用旧的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 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的门被炸碎。 ◆ 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的过氧化物之故)。 ◆ 当拔出 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时,常会发生爆炸。 ◆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剧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 爆炸品 爆炸品包括: [火药]黑色火药、无烟火药、推进火药(以高氯酸盐及氧化铅等为主要药剂)。 [炸药]雷汞、叠氮化铅、硝铵炸药、氯酸钾炸药、高氯酸铵炸药、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黄色炸 药、液态氧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起爆器材]雷管、实弹、空弹、信管、引爆线、导火线、信号管、焰火。 爆炸品是将分解爆炸性物质,经适当调配而制成的成品。 关于这类物质的使用,必须遵守政府有关法令的规定,并按照导师的嘱咐进行处理。 5. 有毒物质 实验室中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是有毒物质,这种说法并不算夸张。 通常,进行实验时,因为用量很少,除非严重违反使用规则,否则不会由于一般性的药品而引起中毒事故。 但是,对毒性大的物质,倘若一旦用错就会发生事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经常使用的药品中,对其危险程度大的 物质,必须遵照有关法令的规定进行使用。 然而,通常在实验室中,经常使用不受法令限制的有毒物质。 因此,必须从下面示例的物质中,推断其危险程度的大小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按照表5 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但是,这个分类是基于各自独立确定的法令而划分的,因此,有时一种物质可能会在两个分类中重复出现。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表 5 有毒物质的分类 [表注]由法令所规定的毒物,除上述这些以外,还有由劳动安全卫生法预防有机溶剂中毒规则及预防特定化学物质伤害规则所规定的特别有害物质以及与公害有关的法令所规定的有害物质等等。 毒气 毒气包括下列气体: [容许浓度在 毫克 /米 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气、光气、臭氧、砷化氢、磷化氢。 [容许浓度在 毫克 /米 3(空气)以下的毒气]氯气、肼、丙烯醛、溴气。 [容许浓度在 毫克 /米 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化 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甲醛。 [容许浓度在 10 毫克 /米 3(空 气)以下的毒气]氰化氢、硫化氢、二硫化碳。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容许浓度在 50 毫克 /米 3(空气)以下的毒气]一氧化碳、氨、环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 [容许浓度在 200 毫克 /米 3(空气)以下的毒气]氯甲烷。 注意事项 1).当被上述毒气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 毒性大的毒气还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2).一吸入浓度大的毒气,瞬间即失去知觉,因而往往不能跑离现场。 3).容许浓度低的毒气,要特别注意。 即使很微量的泄漏也不允许。 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空气中毒气的浓度。 防护方法 处理毒气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 事 故例子 误认为充有氯气的钢瓶空了,但当打开阀门时,喷出大量氯气而中毒。 ◆将丙烯与氨的混合气体进行加压反应的过程中,发现阀门有少量漏气。 在修理过程中,泄漏增大,以致不能进行修理并中毒(在加压情况下进行修理很危险)。 ◆于自制的容器中填充氨气,用帆布包裹,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容器的焊缝破裂,冲出氨气而冻伤。 并且,呼吸器官也受到损害。 ◆直接闻到溶解在反应生成物中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未起反应的氨的臭味而摔倒、受伤。 ◆长时间吸入氯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等的低浓度气体后,心情烦燥,并感到头痛、恶心。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用下列 符号分别表示各种物质的毒性: ●:剧毒物; ⊙:毒物; ○:一般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 *; ■:特别有害物质。 (续上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续上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续上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续上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续上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注:所谓腐蚀性物质,即会刺激皮肤和粘膜、侵蚀肌体组织的物质。 注意事项 1).因为有毒物质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状态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并且,当直接接触时,还可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 因此,使用有毒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毒物、剧毒物要装入密封容器,贴好标签,放在专用的药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纳登记。 万一 被盗窃时,必须立刻报告导师。 3).在一般毒性物质中,也有毒性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4).使用腐蚀性物质后,要严格实行漱口、洗脸等措施。 5).特别有害物质,通常多为积累毒性的物质,连续长时间使用时,必须十分注意。 防护方法 使用有毒物质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时要穿防毒衣。 事故例子 使用氰化钾后,在拿茶碗喝茶时,不知不觉的把沾到手上的氰化钾吞食了。 约经过半分钟,眼睛眩晕发黑,叫做 “氰酸钾 ”中毒症状,同时很快失去知觉。 附近的同事发现后,立刻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洗胃才得救。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第二章 危险装置的使用 1. 前言 实验室中,对于具有危险的装置,如果操作错误,那么可以说全部装置均为危险装置。 特别对那些可能会引起大事故的装置,使用时必须具备充分的知识,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下面按照表 2— 1 的分类,分别叙述与大事故有关的危险器械的使用方法。 表 2— 1 危险装置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的能量越高,其装置的危险性就越大。 使用高温、高压、高压电、高速度及高负荷之类装置时,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谨慎地进行操作。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对不了解其性能的装置,使用时要认真进行仔细的准备,尽可能逐个核对装置的各个部份。 并且,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导师检查。 3).要求熟练地进行操作的装置,应在掌握其基本操作之后,才能进行操作。 随随便便的进行操作,容易引起大事故。 4).装置使用后要收拾妥善。 如果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必须马上进行修理,或者把情况告知下次的使用者。 2. 电气装置 触电 所谓触电,即是电流流过人体某一部份的现象。 这是最直接的电气事故,常常使人致命。 触电是由于接近或接触电线或电气设备的通电或带电部位,或者电流通过人体流到大地或线间而发生。 触电的危险程度,随通过人体的电流量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而定,但也与当时的电路情况有关。 同时,还随触电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异。 即便是同一个人,也随其当时的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 50~ 60 赫兹的交流电,触电时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大致如表 2— 2所示。 表 2— 2 电流量对人体的影响( 50~ 60 赫兹的交流电)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例如,被 60 赫兹一定强度的电流触电时,心脏肌肉每秒钟颤动 60 次,因而发生痉挛。 产生痉挛而受损的心脏,要自行复原是很罕见的,以致大多数在数分钟内即死亡。 一秒钟对人类来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电却是很长的时间。 因此,必须牢记,触电时即使通电时间为 2 秒,也是很危险的。 再从电压方面看,人体的电阻分为皮肤电阻 (潮湿时约 2020 欧姆,干燥时为 5000 欧姆)和体内电阻( 150~ 500 欧姆),随着电压的升高,人体的电阻则相应降低。 若接触高压电而发生触电时,则因皮肤破裂而使人体的电阻大为降低,此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即随之增大。 此外,接近高压电时,还有感应电流的影响,因而是很危险的。 电压高低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如表 2— 3 所示。 表 2— 3 电压对人体的影响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关于触电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防止触电 1).不要接触或靠近电压高、电流大的带电或通电部位。 对这些部位,要用绝缘物把它遮盖起来。 并且,在其周围划定危险区域、设置栏栅等,以防进入安全距离以内。 2).电气设备要全部安装地线。 对电压高、电流大的设备,要使其接地电阻在几个欧姆以下。 3).直接接触带电或通电部位时,要穿上绝缘胶靴及戴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 不过,通常除非妨碍操作,否则要切断电源,用验电工具或接地棒检查设备,证实确不带电后,才进行作业。 对电容器之类装置,虽然 切断了电源,有时还会存留静电荷,因而要加以注意。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4).对使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不要由一个人单独进行,至少要由 2~ 3人以上进行操作。 并要明确操作场合的安全信号系统。 5).为了防止电气设备漏电,要经常清除沾在设备上的脏物或油污,设备的周围也要保持清洁。 6).要经常整理实验室,以防即使因触电跌倒了,也能确保人身安全。 同时,在高空进行作业时,要配戴安全带之类用具。 发生触电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 如果不能切断电源时,要用干木条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东西,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2).把触电者迅速转 移到附近适当的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身舒展。 3).不管有无外伤或烧伤,都要立刻找医生处理。 4).如果触电者处于休克状态,并且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时,要毫不迟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 即使乍一看认为不可能救活了,也要送往医疗部门至少继续抢救数小时,不要轻易作出不可救活的结论(关于人工呼吸法及心脏按摩法,可参阅第三章)。 [事故例子]用干燥的手接触电压较低的通电设备没有什么感觉,而用湿手摸时,受到猛烈的电击(因湿皮肤与干燥皮肤的电阻不同之故)。 ◆因设备发生故障,切断电源开关进行修理时,其它人不了解情况, 合上开关致使触电。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电气灾害 由电所引起的灾害,有火灾和爆炸。 其主要起因,可举出如表 2— 4 所列的各种因素。 表 2— 4 引起电气灾害的主要原因 发生上述情况时,如果在其周围附近放有可燃性、易燃性物质,或者有可燃性气体及粉尘等东西存在时,即会发生火灾或爆炸。 关于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情况,力争及早发现漏电并予消除。 同时,认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 2).在开关或发热设备的附近,不要放置易燃性或可燃性的物质。 3).要注意防止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之类物质。 不得已在充满上述气体或粉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时,必须安装防爆装置或危险警报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4).绝缘性能高的塑料之类物质,由于会产生静电作用,容易发生放电火花。 故应考虑将其导体化或接上地线,以减少带电量。 5).在实验之前,要预先考虑到停电、停水时的相应措施。 发生火灾时应注意的事项 1).由于发生电气事 故而引起火灾时,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要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才开始灭火。 2).因特殊情况,需要在通电的情况下直接灭火时,由于用水灭火有发生触电的危险,故应用粉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之类灭火器进行灭火。 3).对于若发生灾害时不能切断电源进行灭火的场合,为了防备事故的发生,必须预先制订相应的特别对策。 表 2— 5 使用电气装置应注意的事项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续上表) [事故例子]在实验桌上,把刚加热完的电热器的电源开关断开,检查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但回宿舍后不久,即发生火灾(因木质实验桌,由于电热器加热时积蓄热量,表面炭化而里层却着火,其后,火从裂缝慢慢扩大所致)。 ◆打扫配电盘时,剥落了油漆,其后合上 开关,引起有机溶剂着火及爆炸。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3. 机械设备 使用机械、工具的作业,常常给初学者带来意外的事故。 因此,必须在熟练操作者的指导下,熟习其准确的操作方法。 千万不可一知半解就勉强进行操作。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操纵机床时,要用标准的工具。 损坏机械或丢失工具时,必须由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负责配备。 2).常因加工材料的种类、形状等的变化而引起意外事故,故要很好加以注意。 3).对机械的传动部份(如旋转轴、齿轮、皮带轮、传动带等),要安装保护罩,以防直接用手去摸。 对大型机械,要注意,即使切断了电源开关,还需经过一 定时间,才能停止转动。 4).当起动机器时,要严格实行检查、发信号、起动三个步骤。 而停机时,也要实行发信号、停止、检查三个步骤。 5).即便是停着的机械,也可能有其它不明情况的人合上电源开关。 因此,对其进行检查、维修、给油或清扫等作业时,要把起动装置锁上或挂上标志牌。 同时,还要熟悉并正确使用安全装置的操作方法。 6).停电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开关和拉开离合器等装置,以防再送电时发生事故。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7).指示机械的构造或运转等情况,要用木棒之类东西指明,决不可使用手指。 8).焊接(电焊或气焊)时,要由熟练人员进行操作。 9).工作服必须做得合适,使其既不会被机械卡着,又能轻便灵活的进行操作。 工作服:把袖口、底襟收小较好。 靴:着安全靴较好。 决不可穿木板鞋、拖鞋或皮鞋。 手套:一般不戴。 其它:最好戴帽子、防护面罩及防护眼镜。 表 2— 6 使用机床应注意的事项 大量。化学试验安全手册(doc116)-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息。 h、负责向上级部门燕山石化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做事故及救援报告。 应急救援技术组 由 质量技术部、科技部、 消防中队、气防站、职业病防治所的专家组成,其职责如下: a、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对重大危害控制系统进行评价。 b、协助建立重大危险源、危险 设施、化学毒物数据库,向有关机构提供咨询和应答 c、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为事故预案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d、对编制人员进行培训
各种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的供应必须齐备、合格。 投料前必须进行分析验证。 第六十五条 检查 阀门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加情况,保证装置流程畅通,各种机电设备及电气仪表等均应处在完好状态。 第六十六条 保温、保压及洗净的设备要符合开车要求,必要时应重新置换、清洗 和分析,使之合格。 第六十七条 安全、消防设施完好,通讯联络畅通,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装置开车,应通知消防、气防及医疗卫生部门的人员到场。
、 坝面是否有排水沟 坝体是否有变形、开裂、滑坡、沼泽化、跑混等情况 坝体是否有完好的排渗设施 坝外是否植草、或石、土护面 三等坝(高 60~100 米)的尾矿库的干滩长度和安全超高 四等坝(高 30~60 米)的尾矿库的干滩长度和安全超高 五等坝(高小于 30 米)的尾矿库的干滩长度和安 全超高 是否有对洪涝和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及演练记录 评 价 检 查 表 变配电站及发电设备安全性评价检查表
溶液里 能同时生成的是 ( ) A、 NaCl、 H2O B、 NaOH、 CuSO4 C、 Cu、 Hg(NO3)2 D、 KOH、 CaCO3 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时,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 有错误或操作上不可行或经济上不合理的是 ( ) A、 Fe Fe2O3 Fe2(SO4)3溶液 B、 CCOCO2Na2CO3溶液 C、 CuOCuSO4溶液 Cu
可能遇到的环境因素。 原料药和药物制剂应在影 响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包装,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的包装应与拟上市包装一致。 原料药可采用模拟小包装,所用材料和封装条件应与大包装一致。 稳定性研究中应对各项试验条件要求的环境参数进行控制和监测。 (三)考察时间点 由于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药品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研究中一般需要设置多个时间点考察样品的质量变化。
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和 Chiral gas chromatography , Chiral HPLC 和 Chiral GC)、核磁共振( NMR)、单晶 X衍射( XRSD)以及旋光色散( 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 ORD)、圆二色谱( Circular dichroism, CD)等。 其中单晶 X衍射为直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