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设计标准规范(doc6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在观众厅周边,能看到舞台表演区,应有合适的监视窗口,每间面积小应小于 5 M2. 功放室应远离调光柜室,宜设在靠近主扬声器组的位置,甲等剧场面积不应小于 12 M2,乙等不应小于 10 M2,丙等不应小于 8 M2。 功放室与声控室之间应敷设相应的控制管线。 功放室应设有通风及空调装置。 台上机械控制室宜设在二层天桥中部,或在一层天桥上部设置专用的台上机械控制室;控制室应有三面玻璃窗,密闭防尘,操作时并能直接看到舞台全部台上 机械的升降过程。 面积按舞台工艺设计要求确定。 ,可设在电动吊杆控制室相对应的位置,应能直接看到舞台机械运行状况,其他技术要求同台上机械控制室,面积视舞台工艺需要而定。 、重量、使用面积和安装位置,按舞台工艺要求而定。 对频遇值和准永久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的有关规定采用。 ,应符合下列规定: 台面活荷载不应小于 ; 当有两层台仓时,在底层的楼板活荷载不应小于 ; 舞台面上设置的固定设施,应按实际荷载取用; 主台面上有车载转台等移动设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 :不动时,不应小于 ;可动时,不应小于。 ,不动时均不得小于 ;可动时不得小于 ; ; 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假台口上的栏杆不应小于 ; 座席地坪高于前排 及座席侧面紧邻有高差之纵走道或梯步所设计的栏杆不应小于; 主台上部栅顶或工作桥的活荷载按舞台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取用,但最低不应小于;栅顶应与舞台结构部分牢固连接,保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向下荷载,均应根据工艺设计的实际荷载计算,但安装员杆卷扬机或放置平衡重的天桥活荷载不应小于 ;其他不安装卷扬机或放置平衡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3 页 共 53 页 重的各层天桥不应 小于 ;仅作通行使用的后天桥其活荷载不应小于 M2; ,凡有配重块升降的部位,均应设护网,护网承受的水平荷载不应小于 ; 布景吊杆应有 4个或 4个以上的悬挂点,吊杆可按 算。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台口宽度在 ; 台口宽度在 ~ ; 台口宽度在 ~ 吊杆不得小于 ; 台口宽度在 ~ ; 台口宽度在。 : 台口宽度在 ; 台口宽度在 ~ ; 台口宽度在 ~ ; 台口宽度在 ~ ; 台口宽度在。 ;,灯架活荷载不应小于 ; 的梁、牛腿、平台的荷载,应按舞台工艺设计所提供的实际荷载取用。 7后台 ,主要化妆室应与舞台同层。 当在其他层设化妆室时,楼梯应靠近出场口,甲、乙等剧场有条件的应设置电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人的小化妆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M2; 4~6人的中化妆室,每人不应少于 M2; 10人以上的大化妆室,每人不应少于 M2; 甲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 4间,总面积不宜少于 200 M2; 乙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 3间,总面积不宜少于 160 M2; 丙等剧场大、中、小化妆室均不宜少于 2间,总面积不宜少于 110 M2; 采光窗应设遮光设备。 化妆室应设洗手盆,小化妆室每室一个,中化妆室每室不应少于一个,大化妆室每室不应少于二个。 甲、乙等剧场供主要演员使用的小化妆室应附设卫生间。 甲、乙等剧场的化妆室应设独立的空调系统或分体式空调装置。 、女分别设置。 甲等剧场不应少于 4间,使用面积不 应少于 160 M2;乙等剧场不应少于 3间,使用面积不应少于 110 M2;丙等剧场不应少于 2间,使用面积不应少于 64 M2;服装室的门,净宽不应小于 ,净高不应低于。 ,门净宽不应小于 ,净高不应小于。 、下场口设置。 、乙等剧场应设乐队休息室和调音室,休息室和调音室位置应与乐池联系方便,并防止调音噪声对舞台演出的干扰。 、浴室、厕所不应靠近主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盥洗室洗脸盆应按每 6~10人设一个;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4 页 共 53 页 淋浴室喷头应按 6~10人设一个; 后台每层均应设男、女厕所。 男大便器每 10~15人设一个,男小便器每 7~15人设一个,女大便器每 10~12人设一个。 ,面积视剧场规模而定。 ,净宽不得小于 ;净高不得低于 ; 、丙等剧场后台跑场道兼做演员候场及休息用时,净宽不得小于。 排练厅的大小应按不同剧种设定,当兼顾不同剧种使用要求时,厅内净高不得小于. ;面积可按 ~ M2/人计。 ,每个合唱队演员所占面积可按 M2/人计。 M2,应设置空调,保持室内温暖度恒定。 、琴房不应靠近主台,并应防止声音对舞台演出的干扰。 15M,宽不应小于 10M,净高不应低于 7M,门净宽不应小于 ,净高不应小于。 绘景间宜靠近木工间。 长不应小于 18M,宽不应小于 12M,净高不应低于 9M。 沿墙设置吊杆,三面或四面设工作天桥。 3~5个洗 笔水池,地面应防水并设排水设施。 ,如设在侧台或后舞台下部,应设置大型运景电梯。 6M,门净宽不应小于 ,门净高不应低于。 8防火设计 甲等及乙等的大型、特大型剧场舞台台口应设防火幕。 超过 800 个座位的特等、甲等剧场及高层民用建筑中超过 800个座位的剧场舞台台口宜设防火幕。 ,或按本规范第。 不燃烧体。 (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应采用不燃烧体,而火极限不应于。 、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面积恐怕是小于 6 M2的前室,并应高甲级防火门。 、特大型剧场应设消防控制室,位置宜靠近舞台,并有对外的单独出入口,面积不应小于 12 M2; 、隔热、保温材 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观众厅(包括乐池)的天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不应低于 A1级,当采用 B1级装修材料时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面光桥及耳光室各界面构造均采用不燃烧材料。 舞台上部屋顶或侧墙上应设置通风排烟设施。 当舞台高度小于 12M 时,可采用自然排烟,排烟窗的净面积不应小于主台地面面积的 5%。 排烟窗应避免因锈蚀或冰冻而无法开启。 在设置自动开启装置的同是地,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当舞台高度等于 或大于 12M时,应设机械排烟装置。 舞台内严禁设置燃气加热装置,后台使用上述装置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并不应靠近服装室、道具间。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5 页 共 53 页 当剧场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或毗连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隔开,并不得开门窗洞;当设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上下楼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B1级材料。 : 出口均匀布置,主要出口不宜靠近舞台; 楼座与池座应分别布置出口。 楼座至少 有两个独立的出口,不足 50座时可设一个出口。 楼座不应穿越池座疏散。 当楼座与池座疏散无交叉并不影响池座安全疏散时,楼座可经池座疏散。 、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双扇门,净宽不小于 ,向疏散方向开启; 紧靠门不应设门槛,设置踏步应在 ; 严禁用推拉门、卷帘门、转门、折叠门、铁栅门; 宜采用自动门闩,门洞上方应设疏散指示标志。 : 坡度:室内部分不应大于 1: 8,室外部分不应大于 1: 10,并应加防滑措施,室内坡道采用 地毯不应低于 B1级材料。 为残疾人设置的通道坡度不应大于 1: 12; 地面以上 2M内不得有任何突出物。 不得设置落地镜子及装饰性假门; 疏散通道穿行前厅及休息厅时,设置在前厅、休息厅的小卖部及存衣处不得影响疏散的畅通。 疏散通道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 疏散通道内装修材料:天棚不低于 A级,墙面和地面不低于 B1级,不得采用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 疏散通道宜有自然通风及采光;当没有自然通风及有光时应设人工照明,超过 20M 长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排烟。 :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 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段,并不得小于 ; 不得采用螺旋楼梯,采用扇形梯段时,高踏步端扶手水平距离 ,宽端扶手处不应大于 ,休息平台窄端不小于 ; 楼梯应设置坚固、连续的扶手,高度不应低于。 、栅顶的垂直交通,舞台至面光桥、耳光室的垂直 交通应采用金属梯或钢筋混泥土梯,坡度不应大于 60176。 ,宽度不应小于 ,并有坚固、连续的扶手。 : 观众厅应建在首层或第二、三层; 出口标高宜同于所在层标高; 应设专用疏散通道通向室外安全地带。 B1级材料。 800个座位的剧场,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800个座位以上,特等、甲等剧场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机械化舞台台仓部位,应设置消火栓。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6 页 共 53 页 剧 场超过 1500个座位时,闷面面光桥处,宜增设有消防卷盘的消火栓。 1500个座位的观众厅的闷顶内、净空高度不超过 8M 的观众厅、舞台上部(屋顶采用金属构件)、化妆室、道具室、储藏室和贵宾室应设置闭式自动喷火灭火系统。 超过 1500 个座位的剧场,舞台的葡萄架下,应设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超过 800 座的剧场舞台葡萄架下宜设雨淋喷水灭火系统。 : 按本规范 ,应设防护冷却水幕系统; 按本规范 条规定应设置防火幕有困难 的部位,超过 1500 个座位的剧场舞台台口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应设防火分隔水幕。 按本规范第 ,宜设防火分隔水幕。 、雨淋灭火系统和水幕系统的设计,应按现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J 84的规定执行。 ,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雨淋喷水灭火系统的雨淋阀和水幕系统的快开阀门,应位置明确,便于操作,并有明显的标志和保护装置。 剧场建筑灭火器配置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 140 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大型剧场下列部位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观众厅、观众厅闷顶内、舞台、服装室、布景库、灯控室、声控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前厅、休息厅、化妆室、栅顶、台仓、吸烟室、疏散通道及剧场中设置雨淋灭火系统的部位。 甲等和乙等的中型剧场上述部位宜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当上述部位中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灭火系统除外)时,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声学 ;建 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 观众厅每座容积 表 剧场类别容积指标( M3/座) 歌剧 ~ 戏曲、话剧 ~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 设置扩声系统时,每座容积可适当提高。 ,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电声设计应避免电声源的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 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 1: ,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7 页 共 53 页 ,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反射面。 : 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 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表 定: 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歌舞 ~ 话剧 戏曲 多用途、会议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 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表 使用条件 125Hz2020Hz4000Hz8000Hz 歌舞 ~~ 话剧 戏曲 多用途、会议 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 600~1600座观众厅。 ,采用 12 250、 500、 1000、 20 4000、 8000Hz等 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 10%以内。 ,按同一空间进行混响设计。 ,具有舞台反射罩(板)的观众厅的混响另行设计。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执行。 : 甲等≤ NR25 噪声评价曲线; 乙等≤ NR30 噪声评价曲线; 丙等≤ NR35 噪声评价曲线; ,其振动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 60DB( A),其他舞台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小于或等于 50DB(A)。 、前厅、休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