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技术设计(doc35)-五金塑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保持不变,进行必要的有限非标准设计。 绘制模具装 配图示范 有了模具结构典型组合图,就可以着手绘制模具装配图。 我们一般应根据模具结构典型组合图绘制模具结构草图,这样无论在布置图面、还是考虑结构细节等问题上都将带来许多便利之处。 1. 图面布置规范 为了绘制一张美观、正确的模具装配图,必须掌握模具装配图面的布置规范。 图 3 所示是模具装配图的图面布置示意图,可参考使用。 图纸的左上角 1 处是档案编号。 如果这份图纸将来要归档,就在该处编上档案号 (且档案号是倒写的 ),以便存档。 不能随意在此处填写其它内容。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图 3 图面布置示意图 1档案编号处 2布置主视图 3布置俯视图 4布置产品图 5布置排样图 6技术要求说明处 7明细表 8— 标题栏 2 处通常布置模具结构主视图。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它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有约 50~ 60mm 的空白,不要画得“顶天立地”, 也不要画得“缩成一团”,这就需要选择一合适的比例。 推荐尽量采用 1:1的比例,如不合适,再考虑选用其它《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上推荐的比例。 3 处布置模具结构俯视图。 应画拿走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 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表之间也应保持约 50~ 60mm 的空白。 4 处布置冲压产品图。 并在冲压产品图的右方或下方标注冲压件的名称、材料及料厚等参数。 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 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 5 处布置排样图。 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 6 处主要技术要求。 如模具的闭合高度、标准模架及代号及装配要求和所用的冲压设备型号等。 7 处布置明细表及标题栏。 结合图 4标题栏及明细表填写示例,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明细表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数量、材料、标准代号和备注等栏目; (2)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 (3)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 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 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表中的零件图号应从 01 开始计数。 没有零件图的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零件则没有图号。 (4)备注一栏主要标标准件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 一般不另注其它内容。 图 4 标题栏及明细表填写示例 8 处布置标题栏。 作为课程设计,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 其余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内容可不填。 图 5 倒装复合模 1-下模座 3-导柱 4-卸料螺钉 5-下垫板 6-凹模固定板 7-凸凹模 8-弹压橡皮 9-卸料板 10-挡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料顶 11-推块 1 27-冲孔凸模 13-冲孔凸模固定板 14-开制三叉通孔的垫板 1 233-圆柱销 16-上模座 1 18-导套 19-模柄 20-防转销 21-打杆 22-三叉打板 23-上垫板 24-顶杆 26-凹模 28-内六角螺钉 29-活动挡料销 30-半圆头螺钉 31-扭簧 32-内六角螺钉 2. 装配图的绘制要求 图 5 所示是垫圈冲孔落料复合模的装配图,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 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还有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销钉作图比例失真,漏线条等错误屡见不鲜。 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 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结合范例,下面简要地叙述绘制模具装配图的具体要求。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为什么要绘制模具装配图。 绘制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 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起码要求一是模具装配图中 各个零件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或部件 )不能遗漏。 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二是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它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 下面简要叙述装配图的作图技巧。 (1)装配图的作图状态 冲裁模装配图可以画成敞开状态,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敞开 10~ 15mm,具有读图直观的优点。 对于初学者则建议画合模的工作状态,这有助于校核各模具零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2)剖面的选择 图 5 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所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状、各模板之间的装配关系 (即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 ),模柄与上模座间的安装关系及由打杆、打板、顶杆和推块等组成的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等。 上述需重点突出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采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装配关系则可不剖而用虚线画出或省去不画,在其它图上(如俯视图 )另作表达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凹模的安装关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状、各模板间 的安装关系(即螺钉、销钉如何安装 )、漏料孔的形状等,这些地方应尽可能考虑全剖,其它一些非重点之处则尽量简化。 图 5 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 中国最庞大的实用下载资料库 (负责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凹模洞口形状及螺销钉的安装情况 (并在左面布置销钉、右面布置紧固螺钉及另一销钉显得错落有致 ),对于模柄与上模座的联接情况进行了局部剖 (并顺便画出防转销钉显得构图极为巧妙 ),而对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也尽量全剖,使其他读图者一目了然。 下模部分对凸凹模的固定,凸凹模洞口及漏料孔 的形状,卸料板与卸料螺钉的联接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