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经典管理前沿论坛(doc2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长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我们到底领先什么,我想中国的经济,在未来的 30年,将会发生重大的转折,这个转折就是我们国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优势会逐步的消失。 我们现在感觉好象不大可能,但是这个问题从人口的结构来推算的话,我们很容易推算出来。 2020年我们的劳动总量供给将会下降, 2020年 50岁左右的人口数将会大于净劳动力的人口数。 我们现在在全球经济分工中,我们做的还是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包括上海的很多所谓先进制造业,比如说 IT产业,我们做晶圆,也就是把国外的二手设备引进来,然后找人来做。 将来我们的制造优势没有了,有一天这些制造业会转出去。 这个时候,我们长三角应该领先什么呢。 应该是在增长观念的转变,在知识,在生产创新上领先,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比如说我们要更加重视研发、营销管理、更加注意价值链的两端,我们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对提高人 力资本的服务,比如说教育和医疗。 我们现在的消费品市场,总的来说是供大于求了,但是在教育医疗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不能满足的需求。 另外我们要把我们的人力资本看成是最重要的资产,这个资产要比任何其他的资产更加重要。 我们要进一步的注意人才流动的问题,现在我们人才流动还是很困难的,我想这些是我们上海的企业和长三角的企业所面临的共同的任务。 今天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一起做了这个研究,我们希望他们今后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做更多的合作,为长三角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张毅君:谢谢左学金院长,下面我们有 10分钟的茶歇时 间,茶歇过后,我们将有更加精彩的讨论。 主题对话:号角再吹响,长三角区域经济如何顺利转型。 蔡洪平:谢谢主持人,今天这个会议是非常有意义。 我是从银行家的角度来看待长三角的,我认为从银行的角度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长三角永远是不一样的。 去年我帮长三角引进资金 800多亿,我看到的情况都是第一线的。 我非常具体的看到长三角经济真的是快速的发展。 我也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别,我们也有很多的活动在这些区域。 从未来发展来说,我认为长三角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例举。 我们看到珠三角的制造业还 是比较低端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珠三角的深圳也有非常大的电子制造业企业。 从产业结构来说,长三角非常快速的发展,我认为在生物,我并不赞同你们刚刚说的长三角企业只是从事加工业,甚至是不环保的。 我认为完全不是,我在 10年前做过恒安国际,最近我明显感到在外国上市的企业,正在向更高的产业升级。 我根本不担心中国的企业会落后于外资或者是港资、台资。 我们看最近两年的项目,在每一个香港上市的项目,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我自己的都非常害怕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发展。 现在在长三角有三个产业非常的丰富,一个是传统的制造业,一个是造船业, 我认为十年以后,最大的造船业一定是在中国。 还有生物方面的,这个发展的更快。 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脉搏机放到心脏了以后解决了很多问题。 在生物、医疗器械、造船,都在非常快的发展。 目前的市场现在是非常蓬勃的,这一发展绝对不是政府要他们做的,完全是自然的生态实现的。 在未来的两年,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 我今年 53岁了,我希望在 58岁退休的时候,我可以培养中国全球 20个高端的制造业企业出来。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绝对不是低端的。 我目前已经有 7个了,一个是做手机电池的比亚迪,在浙江、宁波、嘉兴这一代非常优秀的浙江人做了 非常经典的高端制造业,他的纺织可以做到 120针以上,我发现现在有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家正在向高端走。 我们看到做阀门的非常简单,但是他可以做到全世界的阀门离不开他。 我认为长三角的人文条件非常高。 包括政府也是一样的,他们的规划做的非常好。 这是可喜的,我认为长三角制造业方面是发展非常好的。 不可喜的地方就是金融这块,长三角的分工非常的明确,但是我并没有看到上海金融业的崛起。 我同意复旦大学的报告上海应该成为长三角的龙头,龙头不是叫出来的,只做几家交易所是不能称为金融中心的,在这个区域中,个人所得税有没有降下来,外 资银行是不是统统进入到上海来,有没有这样的胆识,这样的魄力,这样的战略眼光来这样做。 我看到上海的报纸上写到,现在的领导人非常清楚上海应该做什么。 在 5年前,我到市委党校演讲,我上去的时候说,我说我今天做完演讲以后你不会再请我了,因为我说话不好听。 因为上海有一条标语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大力发展科技。 我说这句话你有依据吗。 我觉得上海应该做金融,我觉得长三角必须要发展金融服务业,这里有非常多的文章做。 当然发展科技是很重要的,但是是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呢。 上海的科技发展很好。 我现在看到渤海湾,滨海搞了创业区,天津搞了金融 区,我曾经泼冷水说天津可以搞起来,你的人才比上海差 100倍,这不仅仅是一条政策就可以做出来的。 现在上海成为金融中心已经呼之欲出,虽然这很困难。 我们有时候想,上海可以不可以进行有控制,有限制的开放呢。 我认为上海市政府应该和中央政府沟通一下,金融开放有什么可怕的呢。 其实我们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这时候对于上海来说,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两个推动,一个是江浙沪的制造业不要摆在上海这里了,只要把金融服务业做好就可以了。 我到江苏一看,那里的民营造船企业做的太大了,做的非常好。 后来我一看,大批的工程师都是上海交大过去 的,都是国营企业过去的,哪里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发。 现在上海的大批的工程师都是在那里,而且给的是高薪,其实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其实,我觉得江苏和浙江的政府非常的开明,我以前看不起温州起来,我错了,每一个十年和五年的发展,都证明我错了。 以前我们觉得纺织以前温州做的不好,都是做低端的,现在我们看我们的美特斯邦威,他已经开始走品牌道路了。 我认为我们不要盲目的崇拜外资,我觉得未来外资做不过内资。 我认为和谐是长三角未来发展非常好的推动的势头。 上海作为金融龙头怎么样思考,怎么样真正的成为产业和生态的龙头,我认为目 前现在已经清楚了,我们作为一个外资银行,和不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样让上海这个地方成为真正的新加坡、香港,让上海成为遥遥领先的金融中心,我们目前只差一步,当然这不仅需要上海,还需要国务院。 谢谢大家。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 我的发言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谢谢。 张毅君:谢谢蔡总经理的演讲。 接下来的讨论,我们请到王于渐校长做我们的主持人,参与我们的贵宾包括蔡总经理,德勤的卢伯卿总经理,瑞安房产的邓嘉华总经理,以及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先生。 有请。 王于渐:各位专家,非常高兴他们出席这个论坛,关于今天的长三角 :重返经济舞台中心的论坛。 刚刚大家听了多位院长的报告。 我想先请每一位嘉宾给我们讲一点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先请左学金院长给我们讲讲。 左学金:中国现在大的城市群来说,如果不把港澳放在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实力是最强的。 我认为长三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会在两个方面做工作,一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的企业能在更加完善市场经济工作中运作,不受行政边界的阻碍,各种要素比较自由的流动,自重要素的价值,可以更好的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 另一方面,长三角要加强协调,在协调机制方面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很多的基础设施 确实有着行政边界,内部自己做。 我觉得应该跨越行政边界做规划,做建设。 现在大家做规划,我想实际上做规划的时候,就不应该各家自己做,而应该成为一个规划的机构。 规划的时候就应该一起做。 我想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对长三角的发展,我们确实应该有充分的信心。 卢伯卿: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本人很荣幸的能够参加这次的论坛,找到重返德勤 1917年的时候,就在上来上海建所,改革开放的前期来说,等于也是一个重返。 从德勤在华员工的规模来看,他也算是德勤最大的一个基地。 我们要重返到 什么样的进程,什么样的氛围来讲,上海在上个世纪初是亚洲的经济中心,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目前距离这个目标可能还有蛮长的距离要走。 不管我们讲一市两省还是 15个城市的规划,我是比较同意几位学者的看法。 我认为政府要构建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去辅导。 应该尽量的减少行政性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 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在 90年代的时候,我们很多的省份提出来要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工业,大量重复的建设,甚至我们看到长三角也有 11个市作为支柱型的产业来发展。 这里面肯定有一部分的细分,甚至可以说整个长江流域以汽 车产业为动向的话,当然我们中国很大一部分的生产、流动是放在长三角区域的。 是什么样的契机呢。 比如说航运,航运离不开平台和机制的建设。 一个是我们集装箱货柜的标准化,大西部的开发是政府想要做的事情,但是集装箱标准没有出来之前,是很困难的。 过去 20年来,海运的成本占一个产品的产品结构来说降低了 80%,也是因为这样的契机造成了全球化的推动。 而相对来说,刚刚前面也有提到,长江流域从他的吞吐量来说,他的利用率只有 15%。 就是从这 15%来说,和公路、铁路来说,他也是最成熟,最可以发挥效益的。 因为公路本身的建设,和铁路本身的 提速来说,他还是需要一部分的投资,一部分的成本相对提高。 水上的交通是唯一可以持续性发展,解决内地发展的条件。 这个条件中就包括怎么样制订标准,包括集装箱货物的标准化,有的东西从重庆或者是南京上柜以后,是不是可以一路沿江就可以到海外去。 包括信息的建设,包括海关的出口。 这部分是企业要做的,至于说企业本身的参与这部分应该市场解决,包括上海的国际海运中心,他在沿江上已经做了很大的投资,这是一个企业自主的行为,政府不需要多加干涉,只要有利润的地方,有开发的前景,企业走是会勇往直前的。 所以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干预去把他制约和 拉动的。 这是的个人看法,谢谢。 王于渐:我有几个问题,因为我们今天是讲一个区域的发展,长江三角洲也好,珠江三角洲也好有一定的历史因素。 和珠江和长江有关,随着经济发展来说他只是一个历史上的成因,随着经济不断的持续发展以后,他原来的角色依托会慢慢的减少。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有一个区别。 刚刚说到珠江三角洲,香港和广东的体制不太一样,经过的水平并不是同一水平的。 而长江三角洲来说,他的互动率更高一些。 两年前,经济学人有一个小册子,就是把全世界各个国家城市的经济资料集在那边,他把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一 个排列 我印象中往往是墨西哥城,巴西的圣保罗是最大的。 但是我觉得很奇怪,在前几年中,我发现了纽约。 我记得纽约没有那么大,怎么会进入前列呢。 我印象中要进入这个排名的前列的话,一定要有千万城市 ,我一看,我发现他后面的名字不一样,他里面还包括了新泽西州的一个城市,因为他和纽约的融合的几乎为一体,虽然说政治上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州,但是从经济上来说,他们又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融合的非常好。 这样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他是可以融合的,不再有行政的干预。 但是他有基本的条件,比如说人才、信息、标准 等等都比较要统一。 所以我想请他们谈一下长三角:重返经济舞台中心这个话题,长三角昨天是什么样的格局,今天是什么样的格局,未来,长三角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资金、人才、经济等等将是什么样的规划。 左学金:刚刚陆院长说到,要搞行政特区,或者是把上海版图扩大,我也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但是我非常的同意王于渐校长说到的就是经济的融合。 经济是可以跨越行政边界的,比如说打电话,可能以前需要先打区号的,是长途电话的。 而现在则不再是长途了。 我想今后上海的都市圈的发展一定会扩大,比如说我们上海,我们今后轨道交通就不应该受行 政的制约,比如说我们将来要是到昆山的话,我觉得不一定非要隔开。 我觉得劳动力的流动,资本的投资,政府方面的制度都不应该再有什么差别。 我们现在看来我们好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还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最重要的就是融合方面的。 蔡洪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可以说从政府的层面来说,我们分为两块,一个是公共事业,公共事业就是建设、规划、法律,这些政府是要做的。 而企业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融合,我希望长三角会像国外的先进的经济圈一样。 我在前几年听到一个流传的很厉害很有意思的故事,我们知道宁波高速公路,就因为这条路香港盛 传上海和江苏打架,就因为这个名字的叫法问题,上海这边叫沪宁高速,可是在香港的上市公司确叫宁湖高速。 我觉得这多么的狭隘。 我觉得政府要做的事情是融合,千万不要因为政府的自我的格局影响了。 我觉得长三角一定要打开,我非常同意都一个号码,包括轨道交通,我们取消一些省界,多一些融合。 我认为长三角的融合,政府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做,首先是狭隘的眼光。 其实上海的领导人很多都是江浙过来的,本地的领导人不多的,何必呢。 当然如果说要华东区没有必要,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三方坐下来好好谈一下,上海和江苏比较紧张,和浙江比较好。 我认为很 多事情可以放开来谈,可能我们是商人,和政府看的角度可能不一样,可能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谢谢大家。 卢伯卿:我昨天从苏州回来很辛苦,一路很多的收费站,从某种程度来说,高速公路设太多的点收费,在流量方面应该是不好的事情,包括环境的污染,速度的流畅,效率的问题,还有充分的建设,因为要造这么多的收费站,还要造很多的发票。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形,我希望我们更多的考虑。 在洛杉矶他们就是以一个区域去谈的,包括华盛顿,包括纽约他们都是。 甚至我们看东京都的概念,其实如果以都的概念来说的话,也是很小的。 可是我们今天讲东京的 话,包括了横滨,包括了东京湾,其实我们还是以一个区域来看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行政上的分开我认为是不必要的。 我们看到太多的国际的大都市他们都是形成了大的经济体系。 怎么样在行政方面进行协调,保持他们的流。全球商业经典管理前沿论坛(doc2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 • (1) 污渍没有完全去除 • (2) 衣物褪色 • (3) 衣物的颜色互相沾染 • (4) 手洗时耗用太多的力气揉搓 • 污渍没有完全去除 • 洗涤花费太多的时间 • 衣物褪色 • 干洗衣物太贵 发达国家 全球 不发达国家 •污渍没有完全去除 •衣物的颜色互相沾染 •衣物褪色 •衣物缩水变形 需求不尽相同 • 污渍没有完全去除 • 花太多的时间折叠和摆放干净衣物 • 洗涤花费太多的时间
录。 规格为注射剂:300 万 U/瓶、 500 万 U/瓶。 本品 2020 年世界性销售额为 亿美元,比1999 年增长 %,在世界前 200 个畅销药中列第 26 位。 安徽安科是国内首家通过 GMP 认证的生产干扰素 α2b 的企业,商品名为 “安达芬 ”,其 他上市的品牌还有 “安福隆 ”(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公司 )、 “隆化诺 ”(丽珠集团苏州新宝药厂 )、 “利分能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发展 : 据 WHO报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 210万人死于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多数为婴幼儿。 在工业化国家受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影响的人群为 30%。 其中每百万人中有 20人死于食源性疾病。 有许多事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食源性疾病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在 1980至 2020年期间,在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中,沙门氏菌肠炎的发病率增加 20倍;日本
司 斯普林特公司 BOUYGUES 公司 桥石公司 德意志巴恩公司 纳贝斯科控股公司 罗士控股公司 中分电力公司 诺威治联合公司 电子数据系统 巴西银行 樱花银行 AMP 公司 东京海事与火灾保险公司 佛兰兹汉尼尔公司 瑞士再保险公司 巴里巴斯金融公司 大伊智贯鱼银行 德意志邮政公司 劳 .加兹普罗姆公司 阿歇丹尼尔斯 .米德兰公司 马自达汽车公司 豪尔法克斯建筑会社 安田互助人寿保险公司
获利大幅度提升,厂商开始扩增产能。 19992020年台湾厂商全面量产。 过度投资。 98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日、韩扩厂意愿减弱。 第三次景气循环 台湾包括友达、奇美、华映、彩晶纷纷投入多条第 或第 4代生产线。 15“LCD显示器在2020年下半~ 2020年价格滑落近 60%,市场销量迅速上升。 1995年 Q31997年 Q4 1997年 Q42020年 Q3 2020年 Q3—现在
感,有的集团就先设立分公司,经过一段过渡期后再分立为子公司。 ,适度分权 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主要是决策职能的集权与分权。 因此,应当根据战略决策集中,适度分权的原则,对 决策职能进行分类,使各项决策职能各归其主。 决策职能大致可分为五类:投资决策职能、研发决策职能、营销决策职能、生产决策职能及人事决策职能。 这五类决策职能对子公司来说,其权限依次递增,即投资决策职能的权限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