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路桥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表 15 桩号 X 切线高程 y=x2/2R 设计高程 K0+520 0 0 K0+540 20 K0+560 40 K0+580 60 K0+600 80 K0+620 100 K0+640 120 K0+660 140 K0+680 160 K0+700 180 K0+720 160 K0+740 140 K0+760 120 K0+780 100 K0+800 80 K0+820 60 K0+840 40 K0+860 20 K0+880 0 0 第二竖曲线计算表 表16 桩号 X 切线高程 y=x2/2R 设计高程 K1+440 0 0 K1+460 20 K1+480 40 K1+500 60 K1+520 40 K1+540 20 K1+560 0 0 第三竖曲线计算表 表 17 桩号 X 切线高程 y=x2/2R 设计高程 K1+ 0 0 K1+940 K1+960 K1+980 K2+000 K2+020 K2+040 K2+060 K2+ 0 0 公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满足行车舒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且便于施工和养护的要求。 .横断面几何尺寸的选择 见图 12 标准横断面的组成: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置, 行车道: 路肩: 路拱横坡: 设超高横坡度: .加宽值 因 R 、 R 250m,,故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该曲线段可不设加宽。 .公路用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一级公路在整个路幅范围以外不少于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 .超高计算 1)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 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超高值 ,新建公路一般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计算如下:见表 18。 一级公路指标: 计算行车速度: 80km/h 行车道: 路肩: 路拱横坡: 设超高横坡度: , 取 = , 则 JD1 处根据内插的方法的超高计算表如表 19。 超高值计算结果表( JD2 点) 表 19 桩号 说明 外侧超高值 (m) 中线超高值 (m) 内侧超高值 (m) K1+ ZH 0 0 0 +960 0 +980 0 K2+000 0 +020 0 0..59 K2+ HY 0 +040 0 +060 0 +080 0 K2+ QZ 0 +100 0 +120 0 +140 0 K2+ YH 0 +160 0 +180 0 +200 0 +230 0 +240 0 K2+ HZ 0 .绘出典型横断面图(标准、特殊)(见第二分册图 SⅢ - 1) .绘出路基横断面图(见第二分册图 SⅡ - 6) .填路基设计表(见第二分册图 SⅡ - 5) .填土石方计算表(扣除路面结构层 70cm)(见第二分册图 SⅡ - 7) 路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土石方调配要求 ① 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② 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 ③ 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④ 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⑤ 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⑥ 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 .土石方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法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 一般采用分段调用。 表格调配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 1)准备工作 调配前先要对土石方计算惊醒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 调配前应将可能影响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深沟、借土位置、弃土位置等条件表于表旁,借调配时考虑。 ( 2)横向调运 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 ( 3)纵向调运 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 =填缺 —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 =挖余 —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量 =纵向调运量 +废方调运量 +借方调运量 ( 4)复核 ( 5)计算计价土石方 计价土石方 =挖方数量 +借方数量 第 二章 公路路基设计 路基处理方案 本路段为低洼河塘地段,路基处理图如下:(草图) 说明:对河塘原地面以下部分,采用先抛石回填 50cm,后用 8%石灰土逐层回填至原地面的处理方案,对地面以上部分,先清表后地面线以下 30cm 5%石灰土处理,底层 20cm 8%石灰土封底,中间素土填筑,顶层用 20cm 8%石灰土封顶。 路基填土标准、规范 项 目 分 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 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值) 压 缩 度( %) 高速、一级公路 高速、一级公路 上路 堤 4 下路堤 以下 3 填料选择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容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冻溶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满足上表要求。 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当采用细砂、粉砂作填料时,应考虑震动液化的 影响。 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宜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 路基稳定验算 因本路段为河塘,最大填土高度为 ,须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验算,经实地勘测各项指标如下: C= 用直线性对砂性土 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 将行车荷载换算成相当于路基岩土层厚度: h0=q/r, q 取值如下 q 的取值 表 22 H(m) ≤ ≥10 < H< 10 Q(kpa) 内插 本段 H=,代入表内插得: q=,则 h0=。 又静力平衡可得: K= 取 1m 为单位长度。 ① 取 1 点 = L= K= 试算 法分析直线滑动面边坡稳定性 表 23 Q W L K 1 3/4 1/2 1/4 经用直线法验算各点 K 值均大于 ,故路基(砂性)稳定。 利用表解法进行计算: K=f A+ ,其中 f=tan =tan37 =,c=, r=,H=,则 K= A+ B,其中 A, B 查表可得 带入相关数据得下表 Q1 Q2 Q3 Q4 Q5 A B K 稳定系数均大于 ,该边坡稳定。 公路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重力式挡土墙位置的选择 路堑挡土墙大多数设在边沟旁。 山坡挡土墙应考虑设在基础可靠处,墙的高度应保证墙后墙顶以上边坡的稳定;当路肩墙与路 堤墙的墙高或截面圬工数量相近,基础情况相似时,应优先选用路肩墙,若路堤墙的高度或圬工数量比路肩墙显著降低,而且基础可靠时,宜选用路堤墙;沿河路堤设置挡土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来布置,注意设墙后仍保持水流流畅,不致挤压河道而引起局部冲刷。 .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 1)确定挡土墙的起讫点和墙长,选择挡土墙与路基或其他结构物的衔接方式。 路肩挡土墙端部可嵌入石质路堑中,或采用锥坡与路堤衔接;与桥台连接时,为了防止墙后填土从桥台尾端与挡土墙之间设置墙及接头墙。 ( 2)按地基、地形及墙身断面变化情况进行分段 ,确定伸缩缝和沉降缝的位置。 ( 3)布置泄水孔和护拦的位置,包括数量、尺寸和间距。 ( 4)标注特征断面的桩号,墙顶、基础顶面、基底、冲刷线、冰冻线和设计洪水位的标高等。 .挡土墙的横向布置 横向布置选择在墙高的最大处( ),墙身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他必须桩号处的横断面图上进行。 根据墙型、墙高及地基与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等设计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成套用标准图,确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布置排水设置等,并绘制挡土墙横断面图。 .挡土墙的作用及要求 1) 作用 ( 1)路肩墙设置在高填路堤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基边坡或基地滑动,确保路基稳定,同时可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土数量,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以及保护临近线路的既有建筑物。 ( 2)滨河及水库路堤,在傍水一侧设置挡土墙,可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侵蚀,也是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的有效措施。 ( 3)设置在隧道口或明洞口的挡土墙,可缩短隧道或明洞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 4)设置在桥梁两端的挡土墙,作为翼墙或侨台,起着护台及连接路堤的作用。 ( 5)抗滑挡土墙则可用于防止滑坡。 2) 要求 ( 1)不产生墙身沿基地的滑移破坏。 ( 2)不产生墙身绕墙趾倾覆。 ( 3)不出现因基底过渡的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的倾斜。 ( 4)地基不产生过大的下沉。 ( 5)墙身截面不产生开裂破坏 .挡土墙的埋置深度 对土质地基,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冲刷时,应在天然地面以下 1m;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 1m。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疏干墙后土体和防止地面水下渗,防止墙后积水形成静水压力,减少寒冷地区回填土的冻胀压力。 排水设施主要包括:设置地 面排水沟,引排地面水,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面松土,防止雨水及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加设铺砌,对路堑挡土墙趾前的边沟的因用铺砌加围,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设置墙身泄水,排除墙后水。 浆砌片石墙身应在墙前地面以上设泄水孔。 墙较高时,可在墙上部加设一排汇水孔,排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墙前地面。 为防止水分渗入地基,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 厚的粘土隔水层。 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免孔道阻塞。 .沉降缝与伸缩缝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身开裂,需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异 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 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 设计时,一般将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设置,沿路线方向每隔 10~ 15 米设置一道,兼起两者的作用,缝宽 2~ 3cm,缝内一般可用胶泥填塞。 但在渗水量较大、填料容易流失或冻害严重地区,则宜用沥青麻筋或涂以沥青的木板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内,外、顶三方填塞,填深不宜小于。 .土质情况描述 土质为砂性土,取最不利情况, ,。 9.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情况描述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 一 般多用片(块)砌筑,在缺失石料的地区有时也用砼修建。 重力式挡土墙圬工量大,但其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较强,故被广泛采用。 根据设计要求在填土高度 2~ 5 米范围内应设重力式挡土墙,故在 K0+600~ K0+800设重力式路堤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计算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