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美国关于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oc1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y Paul H. Nitze, A Shaky Balance of Brinkmanship, in Ivo D. Duchacek (ed.),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e, 1963), .【注尾】但也有美国学者认为: 边缘 战略可能是一门艺术,但肯定不是一门容易掌握的艺术,因错误或误判而得到的惩罚将是非 常明显的。 虽然边缘战略和升级策略是危机管理的关键,但它们也使 ‘ 灾难避免 ’ ( Disaster Avoidance)这一中心任务更困难和更紧迫。 【注释】 Phil Williams, Crisis Management: Confrontation and Diplomacy in the Nuclear Age, .【注尾】因此,菲尔 威廉姆 斯提出,在立场坚定的同时需要显示和解的姿态,双方对 共同利益的强调必须使危机中心 互相冲突的利益处于次要地位,并在和平解决危机的同时维持它。 【注释】 Ibid., p. 135. 【注尾】 (二)危机管理机制 美国的危机管理机制是以总统为核心,由总统在听取高级顾问或高层工作班子意见和建 议后作出决策。 总统可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危机形势, 也可以组成高层工作班子帮助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总统作出最适当的决定。 处理危机的高层工作班子通常由副总统、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 务顾问、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央情报局长、财政部长等组成。 有美国学者认为,危机管理决策小组的最佳人数 1215 人,【注释】 Phil Williams, ., .【注尾】因为其既能确保主要相关机构的代表均可参与坦率的讨论,又能减 少决策泄密的机会。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总统成立了一个由 17 人组成的高层工 作班子,而实际参与危机决策讨论会议的平均人数是 14 至 15 人。 1950 年 6 月杜鲁门作出派 遣美地面部队入朝的决定前,举行了 6 次重要会议,每次参加会议的人数为 12 至 15 人不等。 还有美国学者认为,发生危机时,与国际法专家咨商并听取他们的建议非常重要,因为 许多危机牵涉到国际法问题,制定的对策也必须考虑到是否符合国际法,因为违反国际法将 导致在国际政治上付出代价。 【注释】 Daniel Frei (ed.), International Cris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England: Saxon House, 1978), .【注尾】在 1962 年 古巴导弹危机 中, 美国国务院的法律顾问建议将对古巴的封锁称为 防御性隔离 ( Defensive Quarantine), 这足可以表明美国采取的行动在政治上是防御性的。 他们还建议,由 美洲国家组织 援引 1947 年《里约热内卢相互协助条约》授权进行对古巴的 隔离 行动,而不仅是援引《联合 国宪章》第 51 款规定的自卫权。 因为要获得像 美洲国家组织 这样一个地区机构在《联合 国宪章》第八条下的授权是非常困难的,今后其他国家难以援用这件事作为先例。 (三) 危机管理方式 在处理国 际政治危机时美国一直很重视利用国际法作为自己行动的法律基础和表明自己 是公正的,利用国际机制来组织联盟和号召国际社会。 例如,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利用联合 国通过决议,打着 联合国军 的旗号干涉朝鲜内政。 在无法援用国际法的情况下,美国甚 至以国内法和单方面承诺来干预他国内政。 例如,在 1996 年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国以《与台 湾关系法》为依据派出两艘航空母舰到台海附近干涉中国内政。 此外,在发生国际政治危机时,美国对美方有关人员的安全与自由问题予以特别关注。 解决这一问题,常常成为解决某些没有涉及美国根本利益的 危机的转机。 例如, 1955 年 8 月, 在中美大使级第一次会谈开始时,中国政府宣布释放 11 名美国间谍,不仅缓和了会谈气氛, 取得了会谈主动权,而且争取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 又如, 2020 年 4 月,在美侦 察机撞毁中国战斗机并降落在中国海南岛的机场后,美方最关心的是其机组人员的安全及早 日回国问题,派美驻华使馆人员多次前往探望,布什总统多次公开要求中方让美机组人员早 日回家。 为了争取中方同意让他们回国,美方还以驻华大使的名义向中方发出致歉信。 在美 机组人员回国后,这一事件基本上得以解决。 最后,在谈判中 ,美方比较擅长用强制性讨价还价的方法,在相互妥协、相互交换中寻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求于己有利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美国前官员认为,除非美国运用 外交和实力两样东西,否 则想在与北京谈判中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 【注释】 Kenh T. Young, Negotiating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19531967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1968), .【注尾】在国际政治 危机时,美国有时还会使用 特洛勒普计 策 ( Trollope Plot),即甲方接受乙方一个没有提出的建议或两个相互矛盾的建议中的一个, 以便促使乙方接受甲方已接受的立场。 【注释】 Coral Bell, The Conventions of Crisis: A Study in Diplomatic Management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71), .【注尾】例如,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领导人赫鲁 晓夫向美 国总统肯尼迪发出两封信,一封信暗示要对美国对古巴的封锁采取强硬路线,另一封信则显 示出温和甚至屈服的态度,而且美方不清楚两封信写作的先后顺序。 美国决策者决定将第二 封信作为苏联政府的真正信息,而故意忽视第一封信的信息。 正是这种建设性地运用模棱两 可(的外交手段)使危机得到解决。 【注释】 Ibid., .【注尾】 二影响危机管理的若干主要因素 在国际政治中,实力对比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影响危机管理的首要因素。 实力包括力量、 使用力量的决心与能力。 这里的力量指国力,包括硬国力与软国力。 在美 国学术界,对于在 国际政治危机的管理中,是实力对比还是国家利益起主要作用有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实力 对比在超级大国之间的危机管理中起主要作用。 其代表人物之一布热津斯基说,在 1962 年古 巴导弹危机中, 假如美苏战略力量均衡,美国要想通过运用常规力量优势(海军封锁)来达 到主要目标(迫使苏联将导弹运出古巴)要困难得多。 【注释】 Z. Brzezinski, USA/USSR: The Power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The Impact of the Changing Power Balance: Selecte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