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诊断手册(doc61)重磅推荐!-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谈 18例 业务员 深度访谈 基层员工 自填问卷 100例 诊断实施 方案制定、问卷 /提纲设计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52 页 诊断的日程安排 诊断内容 时间 参与人 备注 中高层、基层深访 — 刘总或朱总、张亮、陈旭东、罗刚、马建华、朱洪华、彭鸿荣等 XX 公司员工在金威办公地点进行深访。 基层员工问卷填写 — 张亮、彭鸿荣 问卷分析、处理 — 项目小组 内访报告撰写 — 项目小组 附件 附件一、《 基层员工问卷》 附件二、高层访谈纲要、中层访谈纲要、基层员工访谈纲要 方案、问卷提纲的验证、探讨、确定 正 式 具 体 操 作 调研资料分析、整理 撰写诊断报告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52 页 五、“企业病”诊断中的望、闻、问、切 当一个企业患上企业病之时,要想恢复健康,可能最需要的不仅是医者高超的医术,更需要医者的细心。 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对症下药。 在这方面,中医的“望、闻、问、切”之道,对我们的企业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望的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有了明亮的双眼,即可洞察一切。 在内部诊断的时侯,尤应发挥自己双眼的“望”功,善于发现问题点、症结点之所在,然后再 作出科学明智的举措和决策。 也就是说“善望才能善断”。 “望”之艺术性,不仅在于“知望“,重要的是 “善望”、“会望”,做到望大亦望小,望远亦望近,望高亦望低,望细亦望粗。 例如:诊断人员可要求察看与被诊断工作区域有关的现场、文件资料和实物。 再者通过与被诊断方工作人员的接洽言谈,察言观色找出蛛丝马迹。 闻的艺术 “闻”即“听”,要随时听,不断听,兼听,专心听,追着听,从不同角度来听。 一般来说,“听”的过程实际上是捕捉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掌握言者心态的过程,不但要善于“听”,更要善于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及时地反馈。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52 页 例如:诊断人员听被诊断工作领域有关人员按“调查提纲”来进行介绍时;除了例行的介绍工作状况信息外,还应让被诊断方提供书面的证实文件、资料或记录作为言者的证论。 问的艺术 人体的内部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一个企业或部门也一样,要使其健康起来并非易事,在一定时期内,必然要连续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除了要靠“医生”本身去“望”,“闻”发现问题外,还要主动地询问,以得到更多的潜在信息,但是如果不“问”或不讲究“问”的方式,那么潜伏性强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最终会造成不良后果。 诊断人员可以在望、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请 有关人员解答。 切的艺术 在中医学中, “ 切“就是为病人号脉,诊断人员根据望、闻、问的结果,顺藤摸瓜,核实望、闻、问的实际情况,向生产工人、基层工作执行者、高层管理者提问,并且察看原始凭证等等。 企业诊断应用调研时,还可应用一些科学的统计工具,例如调查表法、 KJ 法等,以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和情况。 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情况,在新老 QC 七种工具中选用适用的统计工具,例如排列图、因果分析图进行分析统计,使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情况形成信息,供评价和确定问题时使用。 (二)望、闻、问、切方法的 具体应用 企业诊断中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归根结底的也就是各种调查方法的综合运用,从整体上看待涉及对书面材料、口头资料的具体分析,那么我们将从以下最主要调查方法一一阐述,说明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对诊断工作有所帮助。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9 页 共 52 页 资料调查 这种调查一般是指利用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料,如有关生产、材料、销售、劳务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且分析企业的健康状况,此外,还可利用分工规则、就业规则、会计规则、工作标准、厂内规定等条文来整体了解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点。 这种调查的重点在于统计调查。 在调查时,为 了使对方能够填写,资料的形式最好少用文章的形式,多采用分项的形式。 同时,为了便于企业人员的处理,最好采用标准的格式。 在取得各种相关资料之后,就要对企业整个经营状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分析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大体知道企业的好坏及健全、收益率、生产率等。 因为这种数值可以和同行业者的平均值或标准值进行比较,所以在诊断企业的健康的第一阶段,这是一种有效的也是必须的调查方法。 但利用这种经营分析进行判定是有限度的,所以也不要过分相信在诊断中的作用。 征询调查 在中小企业,由于受行业、企业情况、经营方针、经营者的 想法及其他经营条件的影响,其性格和特点说差别极大。 因此,为了要在短期内进行有效而又确切的诊断,首先要掌握企业的特性,并采取与其相应的措施。 因此,为了提高诊断企业的效率,就有必要采用征询调查。 征询调查是运用定性的询问项目来进行调查,一般说来,征询调查的内容很多难能用定量来表示,但为了使结果便于比较,还要尽量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调查,并整理出结果。 但在确定征询调查表的格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 1) 列出简单明确的询问项目,以便易写易读易回答。 ( 2) 应按选择方式列出解答项目,以便回答者就符合项目打上记号。 实态调查 实态调 查的主要内容有:生产分析。 这是经由了解生产作业实态及数字上查明作业条件来谋求作业方法的改革及作业方法的标准化。 其特点是借助记号和图表来表示调查结果,以此来具体表明复杂的现象。 这种生产分析一般包括工序分析,也就是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0 页 共 52 页 照工序调查从材料出库到成品入库的加工工序过程来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及作业方法、生产方式,并就加程序、单位组织、运输方式等进行改革;开工率分析;作业分析。 在进行这些分析时,还要重视下述调查:日常的作业情况、检验结果、材料消耗情况、库存情况等。 接触调查 由于征询调查的内容受到询问事项的限制,适用于对 多数人的集体进行综合调查。 接触调查可以就特定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因为它是依据调查对象的情况选择话题。 接触调查适用于在有限的调查对象和询问项目之内进行重点调查。 它在通过征询调查及其它书面调查了解概况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但存在下列问题,所以不能草率实施。 ( 1) 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 2) 调查人员的能力。 在进行接触调查时,调查人员要注意: ( 1)让被调查者畅所欲言。 开始时可以适当插话,但注意不要形成诱导询问或说教。 ( 2)在听取汇报前要事先确定调查表的格式、调查项目及顺序。 还要听取负责调查的人员 们改进意见。 ( 3)在调查时,由于在短时间内要求对方回答提出的问题,所以必须了解经营者的能力、性格、企业特点、经营上的问题等。 ( 4)在对下级工作人员为对象进行调查时,为了不使对方产生戒心,有必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并应注意谈话的态度。 六、企业内部诊断的内容 企业诊断的目的指导整个诊断活动,诊断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每次诊断都要针对调研目的,来确定诊断的重点内容。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诊断内容的主要类别: 一般而言,诊断的内容主要有:企业的组织构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营销管理、企业员工的满意 度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1 页 共 52 页 (一) 企业的组织架构诊断 企业组织结构 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一系列“ 组织 过程”去实现 企业 的经营活动,进而构建 企业 的最优价值链。 因此,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组织架构。 为了寻找对 企业 的人、财、物进行 适当 组合的方式 ,给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更优的组织环境,企业需要诊断。 企业 的构成体系 如人员的归属、部门(或单元)的划分、职责的确认、部门(或单元)间的控制方式等等。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企业 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 企业 个体成员或构成单元相互间的协同关系 如上下级之间的主从约束(纵向)、各 部门 /各单元间的配合(横向)。 协同关系是 组织结构 形成、运转、重构的最重要的前提。 企业 的 组织 行为 企业 的 组织 行为必须限定在相关的活动空间,并受到一定的规范约束,规范性既是指导 企业组织 运作的基础,亦是实现 组织 协同的前提。 因此,规范性是本定义强调的又一个重要特性。 动态性 企业 的 组织结构的市场性 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 组织结构 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直接制约着 企业 的生存。 因此, 企业 的 组织结构不能再墨守 过去那种刚性的、僵化不变的形式,应随市场变化而敏捷地作出调整。  基本问题 1. 企业 是否有明晰的 组 织结构。 2. 这个 组织结构 是否满足 企业 的需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22 页 共 52 页 3. 企业组织结构 中的管理跨度是否合适。 4. 企业组织结构 中类似的活动是否被恰当地安排在一起了。 5. 职能部门是否放在 企业组织结构 的合适位置。 6. 企业 的 组织结构 是否体现了统一命令的原则。 7. 企业 的管理者是否进行了恰当的分权。 8. 企业的岗位描述是否明确。 责、权、利 是否 明确。 ( 员工知道自己在企业中的功能、作用、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结果,具体内容有:职位介绍、主要职责、职位资格、职位权限、组织结构、职位关系。 ) 9. 企业 职工是否感到他们的工作岗位有意义,有满足感和挑战性。 (二) 企业的营销管理 诊断 为了制订正确的营销政策,搞好市场信息管理和广告宣传,以及售后服务,实现用户完全满意,更好地参加市场竞争,战胜竞争对手,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需要进行诊断。 企业营销诊断 的内容一般包括 市场要素诊断 、 产品及价格策略诊断 、 分销渠道诊断 、 促销策略诊断 、 营销组织及队伍状况诊断。  基本问题: 市场要素诊断 1. 所在行业的体系是什么样的。 1. 企业将会如何发展。 2. 公司在本行业中属于哪一种类。 3. 供求为什么会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