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管理概述(doc1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管理是一门科学,因为它与其它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和真理性。 但是管理科学又与其它科学不同,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管理的许多内容不能以逻辑思维的一般形式表达出来,更不能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只能以形象思维的形式来实现,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人们从事管理活动需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这种技能包括经验、才识、思维力和创造力,这些就是艺术。 管理的重心在于“ 人”,而人是靠思想、感情支配的,因此管理工作必然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现代管理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筹艺术,即善于从全局考虑问题,能综合运用主客观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的关系去实现总体目标;二是决断艺术,即善辨是非曲此资料来自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8 直、权衡利弊得失、区别轻重缓急,且能果断决策;三是用人艺术,即要知人善任、用人唯贤、讲究为人正道,做到得其心而致其力;四是应变艺术。 即处变不惊、因势利导,能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变不利为有利。 三、企业管理的任务 根据一般管理的定义,企业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有效地利用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过程。 显然,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如生产任务目标、产品质量目标、社会服务目标、经营利润目标、企业发展目标等。 但是,企业最根本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二是社会效益目标。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即实现社会效益目标。 企业 的其它各种具体目标,实际上都是这两个目标分解而成的分目标。 企业管理的目的既然是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当然也就包括了根本目标和保证根本目标实现的各种分目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协调这种矛盾,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之一。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应该完成如下几项工作任务: 第一,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中心,管理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 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制定科学的管理 制度,使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职责分明、责权一致、信息畅通、协调配合。 第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 人、财、物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只有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才能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提高了,才能为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第三,促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管理应不断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尽快地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转此资料来自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9 换成企业的直接生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市场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第四,加强职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的源泉。 加强职工教育,不断地提高职工的科技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不仅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 第五,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且,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在这些影响和 交换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内外关系的协调,并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五节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家 一、管理人员的类别与技能要求 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称为管理者或管理人员。 从本质上讲,管理人员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 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不直接从事具体工作,他主要是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等活动,促成作业人员努力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好坏负最终责任。 管理人员按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 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上层,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把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 中层管理人员处在组织中间层次上。 他们的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也称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处于组织中的最低层。 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作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活动。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总的来说,包括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但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职责不同,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也就不一样。 1.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善于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综观全局,发现机会和威胁。 这对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此资料来自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0 2.人际技能。 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即理解人,激励人,善于在人际之间进行沟通的能力。 人际能对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都十分重要。 3.技术技能。 是指用某与专业领域内的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对于管理者来说,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具体的作业工作,当然没有必要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 但他们要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协调,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如果管理人员对所管辖领域的有关技能完全不 了解,他将无法从事该领域里的管理工作。 所以,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 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由于他们是在一线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 二、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略。 三、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科斯认为,企业家是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主体。 钱德勒从企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考查企业家,认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的企业的业主,属于传统的企业家,而在以多层次、多单位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企业中以经营管理能力取得控制权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乃形成一个完全新的企业家阶层”。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认为,实际上企业家是个经济学的概念,他说明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 企业家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眼光,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赚钱机会;二是有胆量,敢于拍板,不敢冒险不行;三是有组织能力,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产生高效率的综合能力。 厉以宁教授还强调,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还应加一条,就是有社会责任感。 第六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科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管理也就相应的落后。 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 也不需多少管理活动。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是一种简单协作劳动,需要一些管理,但仍比较简单,而且不需要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 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教育和大的土建工程方面。 例如,诞生于2200 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是一部论述国家政权职能的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