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ppt2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认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竞争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并不优于垄断。 几种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比较。 (三)市场结构的计量方法(见书 P14g) 1. 以产品为基准的计量方法。 用产品的替代程序计量垄断竞争程度,需要引进产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产品需求交差价格弹性越大产品替代性越大,产品差别性越小,竞争程度越高。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两个比之比。 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也是计量工具。 2. 以绩效为基准。 通过三种市场结构指数计量:( 1)勒纳指数。 是着重考察企业销售情况的集中程度,公式为: 勒纳指数,其中, P为产品价格, MC为边际成本,勒纳指数在 01之间变化,当指数等于 0,即 P=MC时,处于完全竞争。 当指数等于 1,即 MC=0,处于完全垄断。 ( 2)贝恩指数。 是通过利润度量垄断势力大小,如果某一市场持续获得的超额利润,意味垄断势力,是可能的垄断势力,而不是对垄断势力的直接计量。 ( 3)还有一些其它指数,如帕波恩列奥指数是对用交叉价格弹性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 3. 以产业内企业组合基准的计量方法。 以上述产品和绩效为基准度量有诸多困难,如边际成本和交叉价格弹性现实很难计算。 一种可选择计量方法产业内企业分布的规模结构,而企业分布规模结构又可归结到更简洁的产业集中度,分绝对和相对。 绝对指在前几位,可用劳动、资本集中度,更多是用销售额,亦即生产集中度。 P MCP 二、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企业市场行为) (一)价格行为 1. 定价行为(隐含的条件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价格接受者,完全垄断一家制定)。 ( 1)不同经营目标下企业定价行为不同。 把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为只有边际成本( MC)等于边际收益( MR)时,利润最大化,此时的价格是利润最大化价格,这是边际原理定价法,现实边际成本很难鉴定,更多是全成本定价法,利润收入加成本;当企业把销售额作为经营目标时(公司制现代企业),这时定价将是产量( a)最大而价格相应低于MC=MR时的价格,此外,企业往往还把稳定和增长作为目标,利润适度。 2. 阻止进入定价行为。 追求利润最大化属短期行为,因为会诱发新企业进入。 厂商为阻止新(潜在)企业进入,降低、放弃部分利润,把价格定在恰好可以阻止进入的水平,该水平取决于该企业进入壁垒的高低。 3. 驱逐竞争对手定价行为。 往往低于成本,条件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发出的信息让对手相信。 现实有时对手不信;有时提价后又进入。 该行为被视为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中国 93年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规定“不得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2和 3亦自然数掠夺性定价行为。 规避掠夺定价途径有三(博弈):说通老厂商联合(美反托拉斯法禁止掠夺定价,也禁止导致垄断的兼并);厂商在进入或退出前,先从买主获得一批定货合同,予定价格(面临进入威胁的老厂商才会这样做);在掠夺期内减产以减少损失。 若退出无须成本,可将资产转移它用,待提价后再回来。 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掠夺性定价不能成功。 判断掠夺性定价的法律标准难掌握:低于边际成本数字难以获得;与正常竞争难区分,负作用是有效率的厂商不敢降价,怕起诉。 有人提出。 降价赶走对手后又提价,法院才受理判掠夺定价。 4. 价格歧视。 亦称价格差别,是卖方垄断市场流行的价格竞争行为,指厂家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价格,比单一价格能获得更多利润。 实现条件是: 场存在不完全性。 市场各个部分被运输成本、消费者信息不灵和壁垒阻隔时,卖者能分别控制; b. 需求弹性不同,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高价;。 根据差别程度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 ( 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 垄断者了解消费者为购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据此确定价格。 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超额利润; ( 2)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 ( 3)三级价格歧视,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价格,如对工业和民用用电实行不同价格,可在高价市场收取超额利润。 5. 价格协调。 更多实用寡占市场企业为减少相互竞争和各自独立决策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