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端盖注塑模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型腔的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由材料工艺特性确定:该制品需要冷却,其冷却方法为:水冷 冷却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四 模具零件结构尺寸设计 1.注塑设备选择 (1)计算制品体积及重量 制品体积为 V: V=21*(7^24^2)+3*(44^237^2)+3**40^2 +14*(40^237^2)2*3**3^2 =++15072+ =^3 (2)结合型腔及浇注系统初定注射容量为 150000mm^3 (3)根据容量初选注塑机 ,其型号为 XSZ500 (4)纪录所选注塑机主要参数 额定注射量 :500cm^3 注射行程 :200mm 合模力 :3500KN 最大成型面积 :1000cm^2 最大开模行程 :500mm 模具最大厚度 :450mm 模具最小厚度 :300mm 拉杆空间 :540*440mm 动、定模固定板尺寸: 300*280mm (1) 由流道布置及所选注射机的喷嘴尺寸、定位圈尺寸、主流道衬套的尺寸如下: (2)计算分流道尺寸 图如上所示 ,查表 53得 :塑料为 ABS的分流道直径为 因此 :d=5mm,采用圆形截面 ,经计算得 ,分流道总长为 :L=75mm (2) 计算浇口尺寸 (4)计算流动比 流动比 ,它是指塑料熔体在模具中进行最长距离流动时 ,其各段料流通道及各段模腔的长度与其对应截面厚度之比值的总和。 如图所示的侧浇口进料的塑件,其流动比为: Y =L 1/t1+L 2/t2+```+L 8/t8 =45/4+ 51/3+5/3+2/1+7/3+20/3+sqrt(84^2+20^2)/3+21/3 =+17++2++++7 = 经校核:在注射成型时不会发生填充不足的现象。 3.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由侧向凹凸机构计算所需抽拔力 对于侧型芯的抽芯力,往往采用如下的公式进行估算: F =chp(BcosAsinA) 式中: F-抽芯力( N); c-侧型芯成型部分的截面平均周长( m);c =30+30+12*==*10^2m h-侧型芯成型部分的高度( m);h =6mm=6*10^3m p-塑件对侧型芯的收缩应力(包紧力); p=*10^7Pa B-塑料在热状态时对钢的磨擦系 数,取 B= A-侧型芯的脱模斜度或倾斜角;A =22 将数据代入式中,得:F = (2)斜导柱倾斜角及斜导柱直径的确定 斜导柱轴向与开模方向的夹角称为斜导柱的倾斜角A,它是决定斜导柱抽芯机构工作效果的重要参数。 斜导柱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由设计要求知:斜角Q 斜导柱倾斜角A,一般为: Q=A+2~ 3 由抽拔力及总体结构查表得:A =22 因此:Q =25 ②确定抽芯距S =H/ctgA=20/ctg22= ③斜导柱的工作长度为L:L =S/sinA= 与抽芯距S对应的开模距为H:H =20mm ④弯曲力和开模力的确定 根据 Fw=Ft/cosA Fk=Ft*tgA 式中: F w-侧抽芯时斜导柱所受的弯曲力; Ft-侧抽芯时的脱模力,其大小等于抽芯力F c; F k-侧抽芯时所需的开模力。 将数据代入式中得: Fw=490N Fk= 斜导柱的直径为 d:d^3=FwLw/(Qw),代入数据得: d=8mm 由以上数据查表得:斜导柱工作部分的直径为 8mm,固定在动模座板的斜导柱的直径为12mm。 (3)斜导柱长度设计 斜导柱的总长为L z:Lz=L1+L2+L3+L4+L5 =d2/2tgA+h/cosA+d/2tgA+S/sinA+5~ 10mm 式中: Lz-斜导柱总长度; d2-斜导柱固定部分大端直径; d2=12mm h-斜导柱固定板厚度; h=28mm d-斜导柱工作部分直径; d=8mm S-抽芯距。 S= 将数据代入式中得: Lz=~ 取 Lz=59mm 斜导柱安装固定部分的长度为 La: La=L2L =h/cosAd1/2tgA 式中: La-斜导柱安装固定部分的长度; d1-斜导柱固定部分的直径; d1=8mm 将数据代入式中得 斜导柱的材料为 T8,热处理要求硬度 HRC55,表面粗糙度 Ra*10^6mm,且滑块上斜导柱孔与斜导柱之间保留 ~ 1mm的间隙。 (4)滑块及导滑槽结构尺寸设计 滑块是斜导柱侧向分型抽芯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上面安装有侧向型芯或侧向成型块,注射成型时塑件尺寸的准确性和移动的可靠性都需要靠它的运动精度保证。 滑块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