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研究报告与分析doc245-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个成功的新药年销售额可以多达 10— 40 亿美元;世界排名前 10 位的医药企业利润率都在 30%左右;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由 于能垄断该产品市场,因此,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5. 市场进入壁垒高 由于医药商品与人类的健康和安全紧密相关,因此,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对 药品的生产、管理、销售、进口等均采取严格的法律加以规范和管理。 未经等级规范论证的药品和企业很难进入药品市场。 同时,制药行业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特征也加大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 在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中,也对市场进入作出了若干规定,对某些医药的生产和经营设立了特许制度,如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品前体、放射性药品、计划生育药品由国家统一定点、 特许生产,并由国家特许定点依法经营;同时还规定,外资暂不能参与国内药品批发、零售业经营。 6. 集中程度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医药行业是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首先是医药企业管 理极其严格,任何新药问世以前,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临床试验,被淘汰的可能性极大,因而新药的研制费用极高,国外研制一种新药一般要花费 2— 10 亿美元,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承担的,只有少数制药巨头才有能力组织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并因此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和获取垄断利润。 当前,葛兰素、默克、辉瑞等制药巨头在世界医药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 且行业兼并势头很猛,目前排名世界前 10 位的公司占到市场总量的 1/ 3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年均增长 %,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2020 年,我国医药生产、销售、出口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医药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医药快报统计,全年医药生产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 2332 亿元,同比增长 20%;医药工业销售收入 1750 亿元,同比增长 %;医药商业销售收入 1135 亿元,同比增长 %;据海关数据统计,全年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 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 从以上可看出,我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 13 国医药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而在医药产业之中,又以中药效益和成长性最好。 从医药需求前景来看,目前,我国人均用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 随着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比例的加大、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医疗体制改革及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我国医药行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十五 期间,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重点是:着重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总体上不追求数量的扩增;重点发展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和优势化学原料药。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及国家 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推行,医药行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按照这一规划目标,预计“十五 期间,我国药品需求年均递增速度可达到 12%左右。 从全球范围看,据美国 IMS 战略小组预测,今后 10 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保持每年 7%的增长,预计到 2020 年全球药品市场将达 4000- 4060 亿美元,而到 2020 年,则将高达 6800- 7200 亿美元。 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天然药品、生物药品和非处方药将三分天下,形成 21 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 因此,中医中药行业必然吸引大量投资资金,成为 21世纪企业投资的一个重 要方向。 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 14 第二部分 中药行业现状与前景 中药行业当前市场规模有多大。 中药的具体应用市场有哪些。 中药消费者如何评价中药。 中药的进出口状况如何。 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如何 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 15 第二章 中药产业的现状 第一节 中医中药产业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 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 “ 本草 ”。 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 365 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 能与主治,另有 凡例 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 452~ 536 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 365 种,称为《名医别录》。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外国药物陆续输入 ,药物品种日见增加。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 “ 唐本草 ” 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 114 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这部本草载药 844 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是中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 结出现。 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 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 16 证类本草)。 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 500 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 “ 大观 ” 、“ 政和 ” 、 “ 绍兴 ” 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 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 1518~ 1593 年),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修订, “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 ,编成 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著作 —— 《本草纲目》,于李时珍死后三年( 1596 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 此书载药 1892 种,附方 11000 多个。 李时珍在这部书中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的药物知识,并作了很大发展。 他改绘药图,订正错误,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每药之下,分释名、集解、修治、主治、发明、附方及有关药物等项,体例详明,用字严谨,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 李时珍长期亲自上山采药,远穷僻壤,遍询土俗,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对药物进行实地考查和整 理研究,并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力辟迂儒之谬论,痛斥方士之邪说,纠正了古代本草中不少药物品种和药效方面的错误,才使《本草纲目》一书达到前代一切本草远未达到的水平,这部书在十六世纪初就流传中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不但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是研究动植矿物的重要典籍。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药 716 种。 由汉到清,本草著作不下百余种,各有所长,但可称为总结性的,只有上述几书。 其余如地方性的《滇南本草》(明 兰茂)、专记外来药物的《海药本草》( 唐 李殉)。 记载食物疗法的《食疗本草》(唐 .孟铣)、记载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 朱橚)、侧重药物鉴别的《本草衍义》(宋 寇宗黄)、侧重药物炮炙的《炮炙论》(南北朝刘宋 雷敩)以及便于学习诵读、翻检查阅或临症参考的中小型本草多种。 清代道光年间,吴其浚的两部专论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专长编》问世,前者记载植物 1714 种,后者描述了植物 838 种。 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并附有精确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以虽非药物专著,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中 国古代人民关于药物的知识还收栽在许多医学和方剂学的著作中。 例如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 代 孙思邈的《干金备急方》和《千金翼方》、宋 代 陈师文等所编的《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明 代 朱橚等的《普济方》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书籍中收载的药物和方剂,很多至今还被广泛地应用着,具有很好的疗效。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 17 研究所证实。 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 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 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 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返观国外药物知识的发展,以埃及和印度为最早。 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埃及的 “papytus ” (纸草本)及其后印度的 “Ajurveda” (阿育吠陀经)中均已有药物的记载。 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在医药的发展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希腊医生 Dioscorides 的 “Materia Medica” (药物学),古罗马的 Galen(公元 131~200 年)所著 “Materia Medica” (药物学),阿拉伯医生 Avicenna (公元980 年)所著 “Canon Mediclnae” (医药典)等都是专门的药物学著作,对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 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和概况 ( 1912~ 1949 年)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但是中国仍未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加之国家连年战争,社会动荡,经济衰退,致使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失去了 16 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 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 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医”、中药”之称,对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 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废止中医的政策,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因而引发了中医药界的普遍抗争。 在学术医 药工作者奋发进取,尽管困难重重,本草学或中药学仍然有所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有 260 多种,大多体例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 由于它们的论述范围、体例、用语等与传统本草有所不同,或为了通俗的原因,一般都不以本草命名。 其间综合性中药著作和讲义较多,内容多数偏于临床实用。 前者以蒋玉柏《中国药物学集成》较有代表性。 该书有总论、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概述了中药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按功效分类,分别记述了 400 余种药物的别名、气味、形状、功用、制法、有毒无毒、用量、禁忌、处共好资讯 2020- 2020 年度中国中药行业研究报告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