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ppt34)-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常用提取溶剂的分类与极性: 1) 分类:通常分三类:水类;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2) 极性大小:水 (H2O)>甲醇 (MeOH)>乙醇 (EtOH)>丙酮( Me2CO) >正丁醇 (nBuOH)>乙酸乙酯 (EtOAc)>乙醚(Et2O)>氯仿 (CHCl3 ) >苯 ( C6H6)>四氯化碳 (CCl4)>正己烷≈石油醚 ()。 水类还包括酸水 、 碱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包括甲醇 、 乙醇 、 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为正丁醇后所有的。 这三类溶剂间互溶情况:水和亲水性有机溶剂可互溶 , 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间不互溶 ,有机溶剂间除甲醇和石油醚不互溶外 , 其它均互溶。 3) 溶剂极性大小的实质:介电常数不同 ,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极性大 , 介电常数小的溶剂极性小。 如 , 己烷为 , 氯仿为 , 水为 80。 2. 提取溶剂的选择: 1) 提取溶剂的选择原则: ( 1) 要对所提取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 2) 要与所提取成分不起意外的化学变化。 ( 3) 要廉价 、 易得 、 安全。 其中 ( 1) 是最主要的。 2) 提取溶剂的选择: ( 1) 水:为极性最大的溶剂 , 也最常用。 可溶解苷类 、 生物碱盐 、 糖类 、 蛋白质 、 氨基酸 、 鞣质 、 小分子有机酸 、 有机酸盐 、亲水性色素 、 无机盐。 其中蛋白质不溶于热水。 缺点: 用水提取易酶解苷类成分 , 且易霉坏变质。 某些含果胶 、 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 , 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 沸水提取时 , 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 , 而增加过滤的困难。 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 , 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 ( 2) 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以乙醇最常用。 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 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 、 粘液质 、 果胶 、 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 , 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 优点:应用范围广 , 易过滤 , 不霉变 , 易浓缩回收。 缺点:价高 、 不安全 , 需回流设备。 • ( 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用于亲脂性成分的提取,如 游离生物碱、苷元、挥发油等。 • 优点:提取专属性强,易回收浓缩。 • 缺点:价高、易燃、有毒,穿透性差;对设备要求高。 • (四) 提取方法: • 提取工艺流程图:提取和分离工艺多用此图表示。 • 1 浸渍法:也叫冷浸法。 将药材粗粉以适当溶剂在常温下浸泡。 多以水类或稀醇为溶剂。 适于成分遇热易破坏或含多糖较多的中药的提取。 缺点为浸出效果较差 , 水提取液易发霉 , 提取液体积大 , 浸出时间长。 • 2 渗泸法:将中药粗粉装于渗泸筒中 , 不断添加溶剂渗过药粉 , 从渗泸筒下端不断流出渗泸液。 各类溶剂均可。 此法由于溶液浓度差大 , 浸出效果好 , 且不破坏成分。 但缺点为溶液体积大 ,时间长。 • 3 煎煮法:为中药水提取最常用的方法。 将中药粗粉用水加热煮沸 , 保持一定时间 , 成分即可浸出。 煎煮法必须以水为溶剂。 此法提取效率高 , 但遇热破坏成分要注意。 且含多糖多的成分过滤困难。 • 4 回流法:用于以有机溶剂加热提取成分。 优点为提取效率高 , 但受热易破坏成分不宜用此法。 缺点为溶剂消耗量大 ,需回流设备 , 需几次提取方可提取完全。 • 5 连续回流法:以索氏提取器 ( 亦称脂肪抽出器 ) 回流提取。 克服了回流法溶剂需要量大 、 需几次提取的缺点。 缺点为提取时间长 , 受热破坏成分不能用此法。 • ( 五 )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 1 药材粉碎度:药粉越细 、 表面积越大 , 提取效率越高。 但太细 , 药粉对成分的吸附也越强。 因此水提取宜用粗粉;用有机溶剂可细些 ,以 20目为好。 • 2 提取温度:一般热提效率高 , 但要考虑有些成分温度高易破坏 , 应选择适宜温度。 • 3 提取时间:一般提取时间长提出量大。 但被提成分在细胞内外溶解一旦平衡,时间长即无意义。 一般热水提以 1/2~1hr为宜,乙醇提 1hr为宜。 • 二 水蒸气蒸馏法:适于具有挥发性 、 可随水蒸气蒸馏不被破坏 , 与水不反应 、 且与水分层的成分的提取。 中药中主要用于挥发油 、 某些挥发性生物碱 、 少数挥发性蒽醌苷元 、 香豆素苷元的提取。 • 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装置有两种,一是水蒸气蒸馏装置 ,二是共水蒸馏装置。 • 三 升华法:中药中的某些固体成分在受热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 , 不经液态直接成为气态 , 经冷却后又成为固态 , 从而与中药组织分离这种性质称为升华 , 这种提取方法称为升华法。 中药成分有少量具有升华性 , 如 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 ,一些小分子香豆素类 , 有机酸类成分等。 • • 四 超临界提取法。 ( SFE) • 1 特点:与经典溶剂提取法比较 , 不用有机溶剂 , 而是选用一种称为超临界流体 ( SF) 的物质替代有机溶剂提取。 • 2 优点: 1) 可在低温下提取 , “ 热敏性 ” 成分尤其适用。 2) 无溶剂残留 , 对作为制剂的中药提取物的提取是一大优势。 3) 提取与蒸馏合为一体 , 无需回收溶剂。 4) 具选择性分离。 • 3 超临界流体 ( SF) :指处于临界温度 ( Tc) 和临界压力( Pc) 以上 , 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 、 以流动形式存在的物质。 • 超临界状态是指当一种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状态下 , 形成既非液体又非气体的单一状态 , 称为 “ SF”。 此时其流体密度近似液体 、 黏度近似气体 , 其扩散力比液体大增 ,介电常数也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其浸透性优于液体 , 因而比液体有更佳的溶解力。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ppt34)-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季铵碱等。 液滴逆流分配法的装置,近年来虽不断在改进,但装置和操作较繁。 目前,对适用于逆流分配法进行分离的成分,可采用两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置或分配柱层析法进行。 (三)沉淀法:是在中草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产生沉淀,去杂质的方法。 :铅盐沉淀法为分离某些中草 药成分的经典方法之一。 由于醋酸铅及碱式醋酸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7 页 共 15 页 铅在水及醇溶液中
种,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药保护品种证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与国家中药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协商后,聘请中医药方面的医疗、科研、检验及经营、管理专家担任。 第十条 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向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提交完整的资料。 第十一条 对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以及 保护期满的中药品种
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 含量 50%70%—— 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 含量 50%以下 —— 蒽醌类、皂甙类 • d.提取液好保存。 ( 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⑵缺点: •。 •。 • 、不安全。 3 . 氯仿、乙醚等 • 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模生产少用。 (四)影响提取的因素 : •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 ,(接触面积越大)
sythiaside 连翘酯甙 Forsythin 连翘甙 Forsythingenin 连翘酯素 Forsythinol 连翘醇 Forsythoside A 连翘甙 Forsythoside C 连翘甙 C Forsythoside D 连翘甙 D Franchetine 大度乌碱 Fucosterol 岩光甾醇 Fumalic acid 阿魏酸 Fumalic acid methyl
达 32 厘米的柄 ,生于上部的较小 , 叶柄亦短。 中脉粗壮 ,侧脉 弧曲弯拱。 头状花序具粗总花梗 ,于枝顶作伞房花序式排列。 总苞卵球形 ,直径约 2 厘米 ,总苞片多层 ,披针形或长钻状 ,近等长 ,顶端具钩刺。 花夏季开 ,紫色 ,同型 ,全为两性管状花。 花冠长约 厘米 ,檐部 5 裂。 花柱枝线形 ,外弯。 瘦果倒卵形 ,长 5~ 7 毫米 ,冠毛短 ,基部联合 ,脱落。
全失明(注 ① , ⑤ ); ( 2) 两上肢腕关节以上或两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 3) 一上肢腕关节以上及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 4) 一目永久完全失明(注 ① , ⑤ )及一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 ( 5) 一目永久完全失明(注 ① , ⑤ )及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 6) 四肢关节机能永久完全丧失(注 ② , ⑤ ); ( 7) 咀嚼、吞咽机能永久完全丧失(注 ③ , 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