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前景与预测(doc1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于盲目发展,目前国内轮胎生产能力 严重过剩,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轮胎生产能力过剩在 30% 45%之间。 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造成企业产成品积压和应收账款增多,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负债率增高,三角债增多。 子午胎发展过快,重复建设问题 严重。 全钢载重子午胎已连续 3 年达到年增长 60%的高速度,估计今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年增长速度会放缓。 但基数已很大,去年已有 1800 万条,即使增长 30%,也有 540 万条,绝对数量不少。 现在国内生产全钢载重子午胎的企业已有 20 多家,而新上的、扩产的项目还有 20 多个, 2020 年以前国企、合资、民营上演的是 “ 三国演义 ” ,到去年,外资、合资企 业已占了半壁江山。 全钢胎的建设几近无序,并且很难避免规模不够和工艺落后问题。 更重要的是,投资差不多都是从银行贷款,风险很大。 这种情况如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企业会越来越多,产能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产大于销、供过于求,企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的局面,这对整个行业乃至各个企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内轮胎行业的发展,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轮胎子午化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2020 年以来,国内全钢载重子午胎发展迅猛,增长速度连续两年超过 60%。 2020 年,根据国内一些大中 型企业的扩展规划,国内子午胎产能将会迎来一个急速增长期,特别在载重子午胎上。 目前一些企业正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而轮胎产能的无序扩张势必将在今年下半年显现出来,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将难以避免,轮胎行业的新一轮洗牌将会展开。 2.轮胎市场极不规范,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 由于轮胎供大于求,各企业为厂生存和发展,就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扩大销售。 它们常常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是打原材料的主意,生产企业单纯追求原材料低价而忽视原材料质量致使产品质量从一开始就不能得到保证。 二是为了解决眼前困难,以低于成本价销售 (这一点在一些乡镇小 厂表现得比较明显 ),扰乱了整个轮胎市场秩序。 轮胎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出厂价低于成本价的怪现象近几年来普遍地存在着。 三是以原材料抵货款,所谓的以原材料抵货款就是轮胎批发商用生产轮胎的原材料来抵销对轮胎生产厂的欠款。 目的是用这种易货贸易赚取部分差价来弥补批发价低于出厂价造成的亏空。 国内厂家几乎都实行用原材料抵扣货款的方式来解决应收货款。 有的企业采取这种以货易货的量甚至达到其总销售收入的 80%以上。 这种扭曲的市场交易行为年复一年,形成恶性循环,企业很难自拔。 它直接导致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企业的成本 控制更难。 3.国有企业受到外资企业强有力的冲击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 由于我国轮胎进口关税高达 30%~50%,直接进口成本太大,于是他们纷纷利用合资或独资建厂的方式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有效地避开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至 1997 年,米其林、固特异等轮胎大跨国公司已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如米其林在沈阳、固特异在大连、锦湖在天津和南京、韩泰在嘉兴、淮阴等地均建立了合资或独资生产企业。 这些大轮胎公司除了本身具有生产规模、技术优势以外,还在国内享受种种税收优惠。 反观我国内资企业,除 了正常的增值税、所得税以外,还要承受 10%的产品消费税,使我国内资企业综合税率超过 15%,过重的税赋使内资企业在与洋品牌、假合资企业的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 一方面轮胎消费税征在生产者头上而不是消费者头上不合理;另一方面是不平衡,合资企业的主产品是免征消费税的子午胎,而国企产的大量斜交胎却是征税对象。 因此,一时间轮胎行业纷纷与外商合资,据统计,全国轮胎行业骨干企业中有 1/ 3 以上已经合资,且大部分是外商控股。 合资企业产量已占定点企业产量一半以上,纯粹国有轮胎企业 (如青岛橡胶集团公司等 )几年来一直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副秘书长谈玉坤介绍,轮胎在过去作为战略物资,国家对其管理比较严格,并在政策上限制外资企业和国内轮胎企业合资。 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在加入WTO过程中政策限制逐步取消,如 2020 年国家取消子午线轮胎 10%的消费税、 2020 年取消进口轮胎的配额限制,并承诺在 5 年内将进口轮胎的关税由现行的 30%降到 10%左右,这些都会对本土轮胎企业产生强大的冲击。 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上的差距,本土轮胎企业在与外资的竞争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合资 带来的另一 问题 就 是国有资产流失和不平衡 ,势必将 严重破坏 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也严重挫伤国企 的 积极性。 去年 110 月,国企共产轮胎 4200 万条,合资企业为 3200 万条,利税合计二者均为 15 亿元左右,但效益差距很大。 国企为 5%左右,合资企业为 10%左右。 主要是税制不同引起的。 合资的另一个问题甚至涉及到国家安全,有的地方连航空胎生产企业都与外方合资了。 4. 材料紧缺导致价格高位徘徊 主要表现之一是 原材料 不足,特别是天然胶不足。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在呼吁之下调整过配额,但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之二是价高,并且关税倒挂。 去年胶价高居,关税实际增了 8%,而因为加入WT O,产品关税倒下调了。 轮胎行业橡胶原料成本占了 60% 70%,影响可想而知。 今年配额取消后,有待细化操作规程,否则可能会引起价格混乱。 一旦出现无序状态,将严重影响轮胎行业发展。 长期以来,轮胎生产用的天然橡胶在我国被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来对待,国家设有天然橡胶战略储备库。 而且,为了战备的需要,我国在建国初期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出能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生产的橡胶品种。 为了扶植国内橡胶业的发展,国家对进口橡胶制定了较高的关税税率 (目前我国橡胶进口税为 25%,居全世界第一 ),并实行配额管理。 实际上我国每年对天然橡胶的需求 是 100 万吨,而每年国产天然胶供应能力只有45 万吨,存在大量缺口;另外,由于气候原因,国产胶的性能及稳定性差,不适合高性能的子午胎生产。 国家每年大量从印尼、马来西亚进口天然橡胶,国内轮胎企业对进口天然橡胶的依存度较大。 由 于橡胶进口关税较高,走私橡胶利润很大,前几年海关打击走私不力,使国内天然橡胶一度水货充斥, 1998 年橡胶价格跌至谷底,每吨跌至 6000 元左右,成为近几年轮胎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 自 1998年下半年我国政府严厉打击走私以来,走私橡胶通道被截断,加上 1999 年各管理部门对进口橡胶配额审批 权又未达成统一意见,使进口胶配额迟迟不能下达 (最近几个月的情况表明,橡胶进口配额虽已下达,但由于中间环节的 “ 渗漏 ” ,到达生产企业手中已所剩无几 ),使进口胶源骤然紧张,价格狂涨,到 1999 年6 月,进口橡胶价格已较上年增长近 1 倍,达到 10500 元/吨 (而国际现货胶价一直在 620 美元/吨左右,最低 500 美元/吨 )。 这使得我国轮胎企业成本大大上升,进口橡胶的这种 “ 瓶颈 ” 制约近期内将严重影响着国内轮胎企业的发展。 轮胎产量大幅度上升会使天然橡胶更为紧缺。 从目前橡胶期货市场看,去年从高处回落,现在出现反弹,价格出现近 低、远高的走势。 从现货市场看,春节前维持在 万元 /吨左右。 合成橡胶由于油价高涨,原料上涨,导致其产品价格也大涨,前不久超过天然橡胶价格,现和天然橡胶价格差不多。 同样尼龙帘线价格也上涨了 6000~7000 元 /吨。 这种情况看来一时很难改变。 5.配套工业落后 , 技术创新能力差 目前,我国国内轮胎生产装备与国外水平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尤其是子午胎成形设备、液压硫化设备等,还处于引进消化阶段,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时日。 目前,国内大轮胎厂上马的子午胎项目,其关键设备基本依赖进口。 另外,子午胎配套原材料中,钢丝连线是 较重要的原材料。 目前国产的钢丝连线基本上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比,也不能保证子午胎产品质量,国内子午胎钢丝连线也基本依赖进口和合资企业产品。 国内轮胎企业普遍存在研究开发经费不足、科技人员欠缺、手段落后等问题,致使新产品的开发大为滞后,产品更新周期长,规格品种少,生产技术落 后。 6. 企业结构不合理,平均生产规模小 轮胎工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轮胎生产能力迅速增加,斜交轮胎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能过剩比例高达 30%~ 40%。 产能过剩,导致市场混乱、竞争激烈。 轮胎生产厂点过多,规模不大一直是我国轮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特别是近 10 多年,我国轮胎生产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已达 360 多家,其中较正规的企业有 200 多家。 因此,尽管轮胎产量逐年增加,但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却仍然很低,按 2020 年轮胎总产量测算,我国轮胎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不足 40 万条,而世界平均 (不包括我国 )生产规模为 270 万条。 美国平均为 540 万条,日本为 710 万条,韩国平均 1100 万条。 因此我国轮胎企业从生产规模上与国外差距较大。 3.2 行业威胁分析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3.2.1 国内轮胎价格优势丧失 1999 年 11 月 15 日,中美 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中国总体关税将降至 17%,并且在 2~ 3 年内逐步取消大部分的非关税措施。 WTO中国议定书及政府承诺中有关轮胎的一些主要内容 在加入WTO谈判中,我国对轮胎产品的承诺主要有: ① 减低关税。 中国自加入WTO起,汽车轮胎关税5 年内由 30%左右降为 10%左右。 ② 取消配额许可证管理。 逐步取消汽车轮胎现行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4 年内取消 5 个税号的汽车轮胎配额许可证非关税措施。 ③ 初期准入量。 汽车轮胎外胎有一定的初期准入量。 最初配额量为 81 万条,以后年增 15%。 ④ 天然橡胶。 天然橡 胶关 税 2 年内由 20%~ 25%降为 20%左右, 4 年内取消天然橡胶配额许可证管理有关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如果加入 WTO ,至 2020 年,汽车零件的平均关税将降至 10%以下。 因此可以推知,到 2020 年轮胎的进口关税在 10%以下,大大低于目前 30%的水平,并且进口配额也将被取消。 我国斜交胎已是成熟产品,受保护的可能性不大。 预计至 2020 年关税将降至 5%以下,甚至是零关税。 鉴于我国子午胎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可能被列为保护项目。 按 WTO 的规则,即使是幼稚行业保护期限也不超过 5 年,最迟在 2020 年将大幅度降低关税。 这将对国内轮胎企 业产生较大的冲击。 例如,若取消关税,按目前的价位水平,我国某大型轮胎企业生产的 900r20—16 型载重子午线轮胎出厂价将高于米其林 (世界第一大轮胎公司 )轮胎进口价 200 多元,对其他进口品牌轮胎来讲高得更多。 如果按 10%的关税计,米其林轮胎的进口价将与该企业同类轮胎的出厂价差不多。 因此,加入WTO后,可以说国内轮胎企业尤其在子午线轮胎价格上将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会高于国外品牌轮胎。 3.2. 2 我国轮胎企业与外国大公司差距悬殊 本土轮胎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规模上的差距。 在 2020年度世界轮胎 75 强排行榜中,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的销售额分别高达 亿美元、 亿美元和 123 亿美元,而国内 21 家入围企业 (其中内地企业 16 家、台湾企业 6 家 )的销售收入总和只有 亿美元。 如果加入WTO后,一些关锐与非关锐保护措施取消,加上我国大中型国有骨干轮胎企业普遍存在社会负担较重、政企不分、管理粗放等弊病,国内企业一时将无法和跨国公司相抗衡。 其次是规格品种上的差距。 本土企业可生产的轮胎只有 1600 多个规格品种,在高档轿车子午胎、乘用车胎、赛车胎等方面还是空白,而国外则有 3000 多个规格品种。 第三是质量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中、高档轿车子午胎方面。 国外轮胎公司的产品在技术、质量上高于国内产品,国内生产子午胎产品的厂家大都引进国外公司 10 年以前用过的技术,并且国外大轮胎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 2% —5%用于技术、产品的开发研制,无论从技术还是从产品质量上,我们差距很大,越是高档产品,差距越大。 例如,目前在西方国家,已开始流行的绿色轮胎,超高里程轮胎等高性能轮胎,我国目前尚无法生产。 第四是品牌上的差距,中国轮胎有地方名牌,但至今没有中国名牌,更谈不上世界名牌。 第五是价格上的差距 ,如全钢载重子午胎价格差 20%左右,轿车子午胎价格差在 50%以上。 二、行业发展预测 1. 子午线轮胎业将继续强劲增长 , 轮胎生产集中度提高 从 2020 年的轮胎生产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亮点 :①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的提高。 全国约有 25 家企业生产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总量已超过 1800 万条,其中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企业的产量合计为 万条,占 %。 4 家外资企业产量合计为 万条,占 23%。 其余 11 家企业产量不到 9%。 全国约有 24 家企业生产半钢轻载和轿车子午胎,总量有 8600 万条,其中内资企业约 12 家,产量合计 2275 万条,占 %。 外资企业也有 12 家,产量合计 6245 万条,占 %。 ② 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