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涂料行业与市场分析报告(doc36)-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口涂料约占中国涂料市场总量的 8%左右。 进口分析 : 涂料进口比例的上升,是制约国产涂料产品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由于国产涂料在质量和品种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高科技涂料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所占领,涂料市场的国际化将近一步加强,涂料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目前情况来看,进口涂料的品种主要以水溶性的高档轿车用漆为主,进口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洲; 出口分析 : 我国涂料的平均年出口量基本保持在年 7 万吨的水平,出口产品主要以溶 剂型涂料为主,约占出口总量的 60%,水性涂料约占出口总量的 40%。 九、中国涂料原材料供需状况: 涂料工业用主要原材料品种、市场价格及未来趋势预测见表 6 所示。 表 6: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涂料用主要原材料市场行情: 原料名称 市场 CFR 价格(美圆 /吨) 苯酐 490~500 醋酸乙烯 400~405 二辛酯 590~595 精对苯二甲酸( PTA) 470~475 已内酰胺( CPL) 1050~1100 甲醇 ~175 丁醇 520 辛醇 ~540 乙二醇 470~500 纯苯 280~290 甲苯 340~350( FOB 价) 溶剂级二甲苯 ~365( FOB 价) 异构级二甲苯 ~360 邻二甲苯 400~435 对二甲苯 435~445 第三部分:建筑涂料行业研究 第 16 页 共 36 页 一、定义与分类 建筑涂料是涂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内、外墙涂料,地面涂料、顶棚涂料、门窗涂料、防火涂料以及其他功能性的涂料等。 它发展品种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档次的高低,对美化城乡居民住宅,改善城乡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涂料对建筑物不仅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并有质轻、安全、 施工简便、工效高、工期短、维修更新方便,造价较低、颜色丰富,图案繁多,被建筑界称为“凝固的艺术”,在城乡建筑物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品种主要是乳胶漆,其产量一般占总产量的50%。 国外乳胶漆的品种繁多,有醋酸乙烯系、丙烯酸酯系、氯乙烯系、马来酸酯系、苯乙烯系、环氧系、聚氨酯系及聚乙烯醇缩醛系等等。 但各国发展的品种各有侧重。 例如:美国以发展纯丙烯酸乳胶漆和醋酸乙烯乳胶漆为主;日本以苯乙烯 丙烯酸乳胶漆为主;西欧各国以醋酸乙烯或叔碳酸乙烯酯改性醋酸乙烯乳胶涂料为主。 其中,内 墙涂料以中、高档乳胶涂料为主,具体品种有纯丙烯酸乳胶漆、苯丙乳胶漆、乙酸乙烯 丙烯酸乳胶漆、乙烯 醋酸乙烯乳胶漆等等。 外墙涂料是耐候性优异的乳胶漆和溶剂型涂料。 具体品种有改性醇酸涂料、乙烯 丙烯酸胶涂料、纯丙烯酸乳胶漆、改性聚氨酯涂料、改性环氧树脂涂料、环氧聚酷胺涂料、丙烯酸硅酮涂料、含氟树脂涂料等等。 厨房、卫生间、浴室墙壁涂料一般用丙烯酸乳胶漆。 此外,国外建筑涂料品种还包括各种功能性建筑涂料。 二、建筑涂料行业状况 行业概况 我国建筑涂料原有基础较差,经近 20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地自行研制 开发和引进国外生产和技术,开始走上一条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从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发展道路。 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档次比较配套的工业体系。 从企业分布看,半数企业分布在建材建工系统和化工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涂料生产企业 4000多家。 分布于建材、化工、轻工、建筑、煤炭、农业、交通、文教等行业。 其中半数的国有涂料企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建工系统(约占 35%)和化工系统(约占 15%)。 从经济类型看,形成了国有骨干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 我国的建筑涂料企业一半以上是 国有企业(约占 55%),近年来,乡镇企业(约占 35%)和个体企业(约占 10%)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国外的一些著名涂料企业纷纷以合资、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现在国有、乡镇、三资企业三足鼎立之势。 从企业生产规模看,中小企业成为行业的主体。 目前,国内年产量在 3000t以上的厂家不足 10%,生产厂能达到年产 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不足 3%,年产量达10000t以上的厂家更不足 1%, 70%- 80%为年产 1000t以下的小型企业。 而国外企业陆续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成的建筑涂料工厂生产规模均在 2至 5万吨以上。 第 17 页 共 36 页 建筑涂料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推广应用获得了重要成果。 采用建筑涂料进行外墙装饰的高级饭店、重要工程和民用住宅小区日渐增多,并开始形成大面积应用之势。 如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威海等城市的新建住宅小区建筑的外墙都普遍采用建筑涂料进行装饰;一些高级宾馆、饭店、重点工程都大量采用建筑涂料进行外墙装饰。 如北京西客站、全国政协大楼、北京国际饭店、昆仑饭店、建国饭店、上海花园饭店、上海商城、上海太平洋大酒店、广州大观园、深圳世界之窗、杭州五洲大酒店等,并出现了不少装饰效果很好,耐久性达 10年(或 10年以上 )的工程实例。 建筑涂料的品类结构 我国建筑涂料按其用途分为: 内墙涂料、外墙涂料、防水涂料、其他(国内钢结构用涂料、地坪专用涂料、防火涂料、顶棚防潮、防霉、隔音、抗静电涂料等。 我国建筑涂料目前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仍占较大比重,约占涂料总产量的 40%,由于其品质较差,近年来产量将逐渐下降。 而品质较优的建筑涂料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内墙涂料发展的主要品种:有聚醋酸乙烯乳胶漆、聚酯酸乙烯 丙烯酸酯乳胶漆。 聚苯乙烯 丙烯酸乳胶漆、乙烯 醋酸乙烯类乳胶漆、聚乙烯醇类低档涂料。 外墙涂料发展了乳胶涂料和溶剂 型涂料两大类产品。 乳胶涂料俗称乳胶漆,以聚苯乙烯 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类品种为主。 溶剂型涂料,是以丙烯酸酯类,丙烯酸聚氨酯和有机硅接枝丙烯酸类涂料为主,此外还开发成功了含氟树脂涂料。 地面涂料:以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类涂料为主。 功能涂料:已开发的品种主要有防火、防潮、防结露、防霉、防虫、防腐蚀、防碳化等品种。 木质装饰漆:主要发展品种有聚氨酯类涂。 随着化工行业合成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我国建筑涂料工业走过了从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过渡、由单一品种逐步地向多品种及配套技术的过渡、从传统的平状薄型逐 步地向复层厚质等高装饰性和高性能过渡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高、中、低档多层次产品结构的局面。 建筑涂料的品种结构向着环保化发展,已成为生产企业的重点工作,也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建筑涂料产品技术水平 ( 1)产品水平 —— 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 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种结构与外国相差甚远。 在各种建筑涂料中,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 我国有机类建筑涂料约占建筑涂料总量的 80%以上,但所用的基料相当大的部分是聚乙烯醇系列,占建筑涂料总量的 70%左右。 乳液涂料所占的比例还较少。 虽然近年来建筑涂料总的发展趋势 是高档产品上升,低档产品下降,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还要相当一段时间。 ( 2)工艺装备水平 —— 企业整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 国外大的涂料公司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较高,树脂反应釜向大型化发展,以提高 第 18 页 共 36 页 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搅拌釜一般用无级变速,通常用油压机或电机变频调速。 砂磨机由于具有效率高、连续操作等特点,被涂料企业普遍使用。 在涂料的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泵是液体输送的关键设备,国外开发了一些新型泵以利解决易渗透或高黏度物料的输送问题。 80年代在国外涂料生产和管理 中已经普及了电子计算机,尤其是自动配色仪的采用使涂料生产和应用中配色问题得以解决。 我国建筑涂料科研和规模较大的企业近年来在解决工业装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 值得指出的是,占涂料生产 90%以上的企业,并不掌握合成技术和工业设备,投资额较小。 受规模的限制,涂料设备多为小型普通设备,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更谈不上电子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因此,我国建筑涂料企业整体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 ( 3)建筑涂料引进技术情况 —— 重复引进,效益欠佳 我国从国外引进建筑涂料生产线 20余条,以生产丙 烯酸涂料为主,其中包括工艺配方、部分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等。 主要引进别国和地区是日本、美国和香港。 这些生产线的引进推动了我国建筑涂料工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复引进;引进生产线与原材料不配套,数量和品种均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开工不足等原因,生产能力发挥不足,效益欠佳。 建筑涂料产能地区分布 —— 生产集中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 中国的建筑涂料企业分散,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约占 60%。 而年产 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其中广东省建筑涂料产量居全国之首。 生产规模位于全国前 10位的涂料生产企业,有一半雄居在广东。 图 1: 2020年中国建筑涂料产量的地区分布 三、建筑涂料市场状况 市场规模 第 19 页 共 36 页 近年来,中国建筑涂料产量逐年增长。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仅年销售额在 5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的产量就由 1997年的 2020年的 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比同时期涂料产量的年增长率 %高出 5个多百分点。 根据涂料工业协会的估计,中国全部涂料生产企业 2020年各类 涂料总产量可达到 140万吨,预计今后还会以 10%的年增长率发展。 建筑涂料已发展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之一。 图 2: 19972020年中国建筑涂料产量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 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也确定: 2020年,我国建筑涂料年产量将达到 180万吨,建筑涂料外墙装饰应用率达到 35%;到 2020年建筑涂料的年产量将达到 300万吨,在外墙装饰中的应用率达到 60%以上。 市场份额分布 建筑涂料作为涂料工业的一大门类,占据了涂料工业的半壁江山。 目前我国建筑涂料年产销量中有机 类产品占 80%以上,无机类产品站 20%以下;内墙涂料约占 65%,外墙涂料约 13%,防水涂料约 16%,其他功能性涂料 %。 从分布的区域看, 2020年,沿海地区(包括闽、粤、鲁、浙、沪、苏、津、翼、辽等省市)占全国建筑涂料总量的份额约为 70%;西部地区(包括陕、川、渝、甘、宁、新、蒙等省区)占 %;其他地区占 %。 市场前景及预测 目前,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种配套、产量,特别人均占有量和国外有着很大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涂料人均占有量在 15kg以上,中等发达国 家也达到了 8kg,而我国的涂料人均占有量仅 1kg 左右。 若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涂料产量为 1000 万吨,其中建筑涂料占一半的话,约 500 万吨,前景非常诱人。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随之带动建筑装饰装修业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作为重要装饰装修材01020304050601997 1998 1999 2020产量(万吨) 第 20 页 共 36 页 料的建筑涂料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已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 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农村住宅平均每年竣工 6 亿 m2 以上,需要装饰的面积至少在 36 亿 m2 左右。 使用涂料装饰的面积越来越多,需求逐年提高。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的住宅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也为中国的建筑涂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工业协会的估计,仅城市新建建筑面积每年就对各种建筑涂料产生约 80 万吨的需求,加上农村的新增建筑面积,估计需求量能达到 100 万吨 ~120 万吨 /年的规模;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公布的数据,仅住宅二次装修就可为建筑涂料市场再增加 50 万吨 /年的需求;作为旅游大国,中国共有景点建筑面积面积约为 200 亿 m2~400 亿 m2,仅以每年 5%的比例进行维护性装修,就会有约 100 万吨的需求。 把以上这些需求汇总在一 起,则每年中国市场对建筑涂料的需求将有 200~300 万吨。 四、建筑涂料行业存在问题及建议 建筑涂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1) 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建筑涂料仍处在发展时期,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少功能性和超耐侯性的成膜树脂; 在开罐效果、施工性、遮盖力、流平性等方面,国产涂料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产助剂还形成不了多样化、系列化,尤其是缺少高性能颜填料的生产能力; 涂料标准及配套产品标准不齐全; 对建筑涂料的施工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施工规范。 2) 产品质量上,没有建立质量认证制度和质量监督机构; 3) 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建议 1)提高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 涂料的质量是企业和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 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的标志,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从生产到流通、施工应用等质量。中国涂料行业与市场分析报告(doc36)-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能力、开发方向和费用 3)、每类重要公司的广告 /促销行为和品牌管理方式,投入费用 4)、每类重要公司的分销 /服务模式 生产能力变化 : 1)、主要公司的生产扩张能力 2)、产品生产的加入和退出成本 3)、主要公司(包括国际性公司)的并购意图和能力 4)、重要公司的联盟战略分析 整合 : 1)、主要公司的 向前(原材料) /向后(用户和服务)整合并购情况和意图分析 2)、主要公司的向前
的一个原产地的标准。 并且国家质监总局已经公告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保护,保护的对象是在涪陵辖区内的榨菜生产的产品。 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将对其他产地的榨菜企业有所限制,对本地榨菜生产企业,也有了限制,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被淘汰,在这些事件的推动下,行业的整合已经初现端倪。 而行业的大整合,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和历史潮流,任何一个行业必然要经历一个混乱 —— 整合 —— 集中的过程
差别。 这种特点也决定了清洗设备一直性能差,难以统一标准等诸多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是 1995 年以后出现的,通常是几个人筹到一点资金。 拉到一个定单就设立公司.因此普遍 存在投资少、加工手段简陋.清洗工艺落后的先天不足.这些企业主要为了生存而奔波.顾不上考虑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长期以来,企业在低价位恶性竞争,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高技术附加值,用户普遍反映存在机械加工公差大。 外观粗糙。
零售渠道 经营业态多元化及零售商权力的扩大,零售终端尤其是大型连锁超 市等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进入 90 年代末期,我国各种零售业态层出不穷。 大型百货商店显露出利润率下降、亏损面增大的成熟期特点,而连锁便民店、中小型超市由于顺应了居民结构的变迁而蓬勃发展,大型仓储式超市更以其低价位大批量的优势后来居上。 在超市、便利店等新零售业态刚兴起时,由于零售商实力较小,较多依持厂商
布的命 令称为 “扎撒 ”。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将原有的训令,写成法规,史称《大扎撒》或《扎撒大全》,汉语叫《令》。 太宗窝阔台曾重颁。 它的特点一是刑罚严酷,大量使用死刑;二是原始性。 《至元新格》:是元世祖至元年间颁行的一部诸法合体的综合性法典。 分为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编。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至治年间成书的一部法律集成。 英宗时,命儒臣以 “前书 ”为基础,编成新的法规集成
1 , 6 4 5 1 , 6 9 5 2 . 1 %中国台湾 542 452 357 374 375 2 . 0 %泰国 570 262 297 400 390 8 . 4 %日本 6 , 8 6 5 5 , 9 6 4 5 , 9 0 7 5 , 7 2 5 5 , 6 0 0 0 . 3 %亚洲 1 2 , 5 5 4 1 1 , 9 8 0 1 2 , 1 4 3 1 2 , 7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