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20xx年投资风险分析(doc12)-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平均值为负数,约 80%的县级医药流通企业亏损。 中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赵博文指出,各地企业投资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 2亿元;但是医药流通早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巨额投资导致的后果将可能使企业血本无归。 第二,现代物流不等于现代大仓库。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医药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是药品物流究竟应该如何发展需要冷静深入地研究,企业千万不要步入将现代物流与建设现代化大仓库等同起来的误区。 目前大规模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时机并不成熟。 按照现代的物流管理原则中供应链的管理原理,批发商必须和零售商、 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除了人与人的见面外,还需要技术支撑,需要信息交流系统。 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撑,物流经营者对货源单位不熟悉,对下家即零售药店、医院药房不能够有效地管理、及时配送,配送率不能达到 90%的话,就不可能有竞争力。 但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并不完善,目前 80%的药品还是通过医院销售,由于药厂众多,供大于求,大家挤破脑袋要进医院,作为药品销售终端的医院,根本没有存货压力。 第三,有效需求“激而不发”。 一家制药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像他们这样的小型医药企业暂时不太需要专业物流公司的服务。 医药物流业 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在现在整个医药流通企业商誉不高且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他们很难接受专业物流公司的服务。 目前在 9省通衢的武汉,有 4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困境。 可见,医药物流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已经造成医药物流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出现亏损。 医药物流投资已经初显“陷阱”效应。 医药制造企业问题众多 与西方各国相比,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医药企业的成长。 下面列举一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经济规模非常小,我们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就可以看出来。 2020年纳入正式口径的企业平均规模,只有发达国家医药制造产业企业规模的 %,不仅仅是低于英美第一发达国家,而且我们还低于新近发达国家,像亚洲四小龙。 我们的企业规模是非常小的。 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人均工业增加值的生产力是 ,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 2%,相当于新近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 10%。 医药企业实际上具有高技术特点,医药的研发密度非常高,高密度的研发实际上意味着高密 度的投资。 我们国家还没有人算过这个数字, 1999年美国工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平均是 %,而医药可以高到 16%。 我们国家只讲制造企业,实际上一般一直在 1%到2%徘徊。 据 1999年统计, 711家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的费用是 ,新产品的开发费用是。 现在从全球医药制造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