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猛人:一群什么样的人(doc132)-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通路。 王玉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跑马圈地,火拼城市接入网 ,也是为了做好通路。 而周厚健 “ 先 ” 字当头,抢先在南非、印尼、日本开发市场,为产品的进入作好通路的铺垫。 综合看中国诸多尖端企业的成功经验,服务精神 ―― 不只是企业对客户之间的服务,还有处于产业中游的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服务 ―― 已经成为动态产业链上最为重要获利手段。 2020 年,从 6 希格玛到 6S 的引入和融合,从精良精神到服务精神的的光大,都已证明,今天的中国企业猛人,不久之后一定有人会站在世界经济的前列。 鲁冠球:四朝红人,企业化石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4 页 共 132 页 张瑞敏:临深履薄,智者恒强 林左鸣:复兴之路,独人擎旗 王石:地产英雄,旗舰之主 唐万里:德隆大兄,新生麻王 柳传志:人情练达,企业教父 马富才:赚钱机器,中国老大 荣智健:大泽龙蛇,天生有种 任正非:坚冰之下,其实雄心 夏朝嘉:钱上生钱,成就钱王 奚国华:半壁江山,谁主沉浮 段永基:谋深似海,财技通天 陈峰:行业标杆,南天至尊 张剑:技术之王,超前敏感 王军:再造中信,大师之作 杨贤足:官大商通,春秋四度 竺延风:中国汽车,名门少帅 罗冰生:千钧舵手,力转航向 昝圣达:资本市场,魔方高手 楼忠福:鲸并国企,天下造城 孙甚林:渝中楼王,福将一个 张宏伟:赤脚大亨,二十年前 张庆伟:航天之梦,一肩承担 何享健:长盛之业,长青之人 刘汉元:水产蛟龙,西南称霸 刘永好:霹雳手段,打造巨链 周厚健:海纳百川,信有天下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5 页 共 132 页 刘绍喜:从政治商,从商治木 何世斌:再造嘉陵,西南一柱 谢企华:头号女杰,以柔克刚 李福成:燕京大帅,啤气十足 苏树林:青云直上,前程无限 沈文荣:官商同路,公私无间 蒋锡培:电缆巨子,改制通天 荣海:儒商风范,西北之荣 王玉锁:燃气点火,抢赴盛宴 李毅中:蓝筹之王,资本磐石 苏志刚:转识成智,剑走偏锋 王文京:神童创业,十年可成 陶建幸:有大智慧,无贪欲心 李书福:汽车疯子,语破天惊 苗圩:临危之命,颠覆之举 宁高宁:资本大鳄,红筹先锋 尹明善:天命创业,花甲登科 鲁冠球:四朝红人 企业化石 撰文 /史洁 个人简介 公司任职: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社会任职: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公司规模: 亿美元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6 页 共 132 页 是否上市: 1994 年 1 月 个人简历: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 ),曾荣获全国新闻人物、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 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等称号。 1945 年出生 1969 年创办萧山宁围农机厂 (万向集团公司原形 ) 1984 年 8 月,万向生产的第一批 3 万套的万向节定单出口美国,当年创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第一的成绩。 1994 年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 1997 年获得美国通用公司的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主机配套的中国零部件企业 2020 年投资开化 “ 硅峰 ” ,意欲打造中国硅谷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这个作为 1987 年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迄今为止惟一 “ 存活 ” 下来的并一次又一次引领万向不断迈向新 目标的企业领导人,在 2020 至 2020 年这短短的时间内将曾是小手工作坊的万向集团一步步地推向了国际竞争的舞台。 谁会想到当年十大农民企业家中这个初中便辍学在家的鲁冠球会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被人称作 “ 农民理论家 ”。 57 岁的鲁冠球并不否认其碰到的最大机遇就是改革开放,这样他的理想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勤于思考是鲁冠球没有被时代淘汰的原因,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得到实践,读书成为鲁冠球获取知识的最大的来源,已经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的他目前已经在国内发表六十多篇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文章。 如果说起步的万 向集团是凭借一时的头脑聪明而发家,那么发展中的万向集团则是靠知识生产力而竞争于国际。 没有学历就只能生产农机产品,没有知识也就只能停留在发展国内低层次的消费品,鲁冠球深深懂得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的道理,意欲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赢得科技的竞争才会赢得市场的竞争,而只有赢得人才,才会在市场中横行无忌。 于是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走进了万向,定向培养的大专生走进了万向,同时,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厂外专家顾问团,也定期走进万向做咨询。 就连鲁冠球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7 页 共 132 页 自己也走入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个星 期都会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万向在 1984 年时就迎接到了它的第一位国外客人,这件事情也成为万向集团发展旅途上十分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但经过多方共同的努力,代表美国行业排名前三位之一的舍勒公司的客商终于跨过钱塘江,出人意料地留下了 3 万套万向节定单,同时也成就了万向集团的国际发展道路。 当年 8 月,也就是万向生产的第一批 3 万套的万向节定单被风光地出口到大洋彼岸,当年就创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美国第一的成绩。 1994 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万向集团在美国成立万向美国公司的申请。 在美国万向倡导 “ 本土化 ” 经营,包括管理本土化、市场营销本土化及资本运作本土化。 拿管理本土化来说,万向集团在海外的公司,全部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管理。 公司财务账目、法律事务等,都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来承担,以求得到客户的信任,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 用人方面,鲁冠球依然按照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优势,融合美国本土化运作的观点,大量运用美国本地员工,虽然成本高,但这种本土化的作风使万向美国公司在当地迅速成长并被人们逐渐认可,现今已经成为在美国中西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 公司在实施了 “ 以股权换市场,以设备换市场,以 让利换市场,以无形资产收购 ”等资本经营与发展实业相结合的运作技巧后,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 7 个国家建立起 18 家公司。 走向国际的战略不仅扩大了万向的国际市场份额,更为其融合国际市场及利用国际资源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抓紧一切机遇都不放过的经营思想使万向在 1997 年获得了美国通用公司的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主机配套的中国零部件企业。 接着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也相继成为了万向直接或间接的配套厂。 “ 凡事能够亲身经历,固然是一种积累,但是,别人的经验更是一种资源,善于学习便是一种财富。 ” 吸取汽车 巨头们的宝贵资源为万向所用,是一件他早已梦寐以求的事情。 通过与通用、德尔福的配套合作,从外方较真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态度中,鲁冠球要求自己与员工不断改进工作,吸取外方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8 页 共 132 页 高科技产业是万向集团一直以来关注的项目,而意欲用 10 年时间打造一个真正的“ 中国硅谷 ” 也是鲁冠球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投资开化县浙江硅峰电子有限公司使万向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与 “ 浙江硅峰 ” 三十多年生产硅单晶的先进技术合二为一,加上开化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双方的合作实现了优势共享,可谓产业 “ 双赢 ”。 业内人士认为,万 向集团的介入,也将推动开化的硅单晶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 现在,鲁冠球又说,造整车一直就是他的一个梦,等到万向有 1,000 亿的收入,他就会选择进入汽车行业。 从 1969 年创业至今,鲁冠球和万向见证过新中国四个时代的发展,一朝红则代代红,他和万向 “ 活化石式 ” 的创业经历可以证明,在中国真正的大商人是最适应时代的人,也是最能主宰时代的人。 张瑞敏:临深履薄 智者恒强 撰文 /史洁 公司任职:海尔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社会任职: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个人简介 公司规模: 71 亿 是否上市: 1993 年 个人简介: 生于 1949 年,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 1984 年,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 1991 年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 年 12 月琴岛海尔集团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 2020 年 11 月,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探寻张瑞敏与海尔的关系,会让人想起另一位国际级的经营大师 ―― 杰克 韦尔奇与让他赖以成名的公司 ―― 通用电气公司的关系,张瑞敏没有创立海尔,却是他再造了海尔,使它从一个亏损上百万的地方小厂变成中国最强大的公司 之一,张瑞敏把一生最重要的才智都给了海尔,人们也已经认同了他 “ 海尔之父 ” 的地位,但其实他只是海尔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19 页 共 132 页 集团的一名最高职位的雇员罢了,现在看来他不可能像杰克 韦尔奇一样在退休之日满载着公司的股权回家。 当然在中国,像张瑞敏这样优秀且不可能得到真正优厚待遇的企业家还很多。 张瑞敏的洁身自爱,他的儒雅风范,他的超人学识和他的 “ 临深履薄 ” 的人生信条当然不会让他也像中国很多业已成名过的大企业家那样在 59 岁犯下重错,但正处在人生顶点上的他也确确实实面临着更多的未知的选择。 他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他的未来系着许多中国优秀企业领 导人的希望。 当然这些都不是媒体们所能左右的。 海尔从 1984 年时的只有 600 名员工、企业连年效益很差的工厂,摇身一变成为白色家电在国际上排名第五位的国际品牌企业,而且前四位的跨国公司都是百年以上的企业 这一切都无法想像。 做企业,首先要历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张瑞敏带领海尔结合中国的文化优势、地利优势与发展战略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集中优势,找到了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 世界经济学家的 6 种企业竞争力概念,张瑞敏的做法更靠近 “ 创新论 ”。 他的 “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 ” 的观点在 2020 年企业领袖年会上被他解释得更为详尽: “ 到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拥有客户资源的多少。 谁拥有客户资源谁的核心竞争力就强,你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也终将表现出来。 ” 客户资源一直是张瑞敏定位海尔的重要前提, “ 海尔真诚到永远 ”的广告语表明了这一点,完整与极尽的售后服务成为其在市场客户资源竞争的有力武器。 进入国际化的市场,就意味着 应以高于国际的质量运行世界。 曾有美国媒体问过海尔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张瑞敏认为海尔不断帮助用户成功促使了海尔今天的成功。 张瑞敏在引领海尔前进的道路上最注重的就是用户的利益, “ 用户的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 ” 的想法让海尔一步步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以至在加入 WTO 后,很多的跨国公司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20 页 共 132 页 一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喊的就是打倒海尔的口号。 这种屁股和拳头的关系 (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证明了国内市场要守好的同时,必须要打响国外市场。 对于品牌战,他曾引用战略管理大师波特的一句话,在哪个行业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竞争的方法。 传统企 业与新兴企业并没有多大差别,差距就在于品牌与市场营销。 2020 年对于海尔在美国设立公司的行为,国内众说纷纭,风险说占主流,但张瑞敏认为,只要是做企业,风险都会存在,去美国风险大,不去美国风险会更大。 原因很简单,国际品牌的相互设厂其目的都是为了要完善名牌体系,同样中国如果不出去将会被国外企业在国内挤得毫无市场。 2020 年似乎张瑞敏走得并不顺利,先是海尔在房山区的售后代理公司 —— 丰台区去岗宏磊修理部的维修员以旧代新,把修理过的 “ 问题 ” 海尔电器当作新电器换给商场和消费者,而后便是报导该消息的《京华时报》被恶 意收购,由此,导火索点燃过后,问题陆续摆在面前,海尔的文化保密、国外市场销售情况并非公司对外宣称的那样属实、不尽详实的销售数据、品牌泛滥化 „„ 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 “ 不老神话 ” 正在一点点地从消费者心中淡去,北京大学一位经济社会学博士这样评价道,对那些上了一定年纪而又身居要职的企业家来说,最困难的不是学习而是忘记,海尔所产生的谜团也并非难解,关键是张瑞敏就是这个谜的制造者。 面对如此众议,对于一笑而过的张瑞敏来说,现在还远远不到深入探讨是非的时候。 张瑞敏带领海尔的创业奇迹无法抹去,应该说,海尔应当为有张瑞敏而 感到庆幸,张瑞敏以其个人的影响力使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作用超过了海尔公司 17 年广告费的总和。 2020 年 11 月,作为三届全国党代会代表的张瑞敏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也许是对张瑞敏这么多年所做努力的最终肯定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