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能耐doc4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玉律。 综合全部儒家学派的观念,它要求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榜样去带动受教者。 具体来说,管理者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为员工提供一份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主要目标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要像孔老夫子那样诲人不倦,不断指导员工在工作中成长,为他们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员工有所提高后,再将其安排到更合适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以此循环往复,推动员工不断进步 ,并藉此 提升企业竞争力。 (2)确保员工得到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出色完成工作的信息。 在任何公司工作,员工都需要拥有充足的信息,才能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更好地奉献自身的才华。 拥有本行业最先进的工作条件,员工则会引以为豪,如果所有员工都能自豪地夸耀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夸耀和创造性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当被管理者出色完成任务时,管理者应该当面公开地表彰员工,引起更多员工的关注和赞许。 这种表彰要及时,要说得具体,以使被管理者 “ 不隐其能 ” ,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多做贡献。 (3)制定一整套内部奖惩员工的标准 ,并以工作业绩为主适时晋升员工。 孔子曰,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孟子也说, “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把正直能干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人们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人们就不会服从。 若仅凭资历而不以事功对员工进行提拔,不但不能鼓励员工争创佳绩,反而会养成他们坐等观望的态度。 员工一般来说在事业上都会有很多想做并能够做到的事,关键是要给他创造条件。 如果企业能适时晋升正直(能视企业目标为自身目标)、能干(能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拼搏多做贡献)的人,那么其他的员工才能服气,并以之为榜样,进而形成人人奋发向上,企业生气蓬勃的生动局面。 (4)“ 推己及人,察己知人 ” ,公司应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与个人需求并设法满足。 要尽量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利益,承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强调工作保障问题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公司总是愿意长期聘用愿与企业共图发展的员工。 对于被管理者的劳动报酬问题,管理者亦应 “ 推己及人,察己知人 ”。 首先,应该确保员工的薪水竞争性 ,即依据员工的价值来定报酬;其次 ,福利方面也应当做得尽量地好,如对员工家属小孩的照顾等;再次,不妨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 员工采用弹性作息制,努力使公司四处洋溢着积极的气氛等等。 这些无疑都会大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第 5 节 道家哲学的启迪 (1) 儒家思想诚然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但总体来看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多元的,一种儒道互补型的文化,因此我们也决不能忽视道家的影响。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他的代表作是《老子》 ,俗称《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堪称字字珠玑。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其最高范畴是 “ 道 ”。 “ 道 ” 本义指道路,后来引申为法则、规律的意思。 “ 无为 ” 是《道德经》的宇宙法则。 作为老子管理思想最高原则的 “ 无为 ” ,对今天的企业管理活动极 富指导意义。 它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原则,绝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干,而是指人的行动及其指导思想必须顺应自然,必须符合自然的要求,而不是主观随意地蛮干和胡为。 作为管理方法, “ 无为 ” 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的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去做,毋须事必躬亲。 今天 ,西方所谓的 “ 领导艺术 ” 和 “ 祛除管理 ” 等思想正试图回归到此种境界。 避免管理走向反面 道家认为,管理并不总是给社会带来利益,有时甚至会带来危害。 俗话说,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无论管理手段多么严密细致 ,法令规章多么冷酷无情 ,总不可能永远消除一切不法行为,有时还往往适得其反。 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 “ 法令滋彰,而盗贼多有 ” 的时代。 管理者把法令制定得明确具体、不胜其繁,而社会上的犯罪行为反而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屡见不鲜。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如果法令制定太多,就会扰民不断;而有些人如果不接受这些规矩,他们就会铤而走险,走向对抗。 所以按照道家的观点,管理措施越是发达,对人性的摧残就越是厉害。 今天的许多管理方法就像是给马和牛带上缰绳,使这些驯服的动物也感觉羁绊无穷。 对人而言 ,其遗憾更甚。 要知道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 “ 以人为本 ” —— 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主动性 ,如果管理过度 ,必定劳民伤财 ,如果制度太多 ,员工就会不堪其扰 ,长此以往 ,管理就会走向其反面 ,还谈何创新变革和发挥潜力呢 ?正因为道家的创立者看到了上面这些弊端,便渐渐产生了 “ 无为而治 ” 的思想。 “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 道家管理的策略,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 通俗地讲 ,就是一种柔弱胜刚强的管理和以退为进的策略。 它们都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之上。 一切事物都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原则 ,而且事物的好坏也随时可以转化 ,物 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因此在管理中不能单向思维,要有多向思维,不能简单地一味求进、以取求取,有时要以弃求取。 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他们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要走向反面,正所谓 “ 物极必反 ”。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样呢。 是天地 ,即宇宙间的规律使然。 作为管理者来说,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情都应从正反两方面衡量和思考。 就像要达到一个目标,有时不妨背道而驰一下 ,兴许你会发现两点之间的距离 ,往往并非直线为最短。 在这里,老子的大智慧无疑值得我们激赏: “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 春秋时代,郑国的国君郑庄公 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 他的弟弟共叔段却十分桀骜不驯,既不听从兄长的号令,也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并且时常有谋逆之心。 庄公的臣僚们都劝说郑庄公及早除掉共叔段,免得将来迟早成为祸患。 庄公非但不听,反而更加优抚自己的弟弟,更加纵容共叔段的恣意妄为。 直到后来共叔段以为有机可乘,终于起兵谋反了,庄公才名正言顺地兴师问罪,在 “ 鄢 ” 这个地方,一举荡平了共叔段的势力。 其实,庄公不是不想除掉段,而是一直在等待时机。 最初共叔段虽然怙恶不悛,但他的作为并没有坏到该死的地步,如果当时就杀他,难免师出无名。 因此不妨先纵容他一下,等他更多 的恶行暴露出来以后,再收拾不迟,那时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可见,这一招杀手锏,体现了典型的传统思维和冷峻的智慧。 把这种欲抑先扬、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用在当今商界 ,同样是首屈一指的大智慧 ,中国古代就不乏成功的先例。 战国时的白圭 ,就是一位商界奇才。 他白手起家 ,短短几年就身家巨万。 秘诀何在 ?其实很简单 ,就在于他的八字箴言 :“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 别人都不屑一顾的 ,我趁机大肆囤积 ,等到市场上需求旺季到来 ,自己就奇货可居了。 相反 ,大家都趋之若鹜的行情 ,白圭却连正眼都不看一下。 正是这种看似不合潮流、有悖常理的举动 ,帮白圭聚敛了大量财富。 后世人不得不佩服白圭眼光独到、算度准确。 今日股市上风云激荡 ,众炒家奉行 “ 买跌不买涨 ”, 恐怕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 无为 ” 与 “ 有为 ” 在道家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奉行无为而治,这才是最好的管理状态。 因此,管理应当不断减少对人的管制和束缚,使人返朴归真。 对管理者而言,制定政策时不能政出频繁,更不能朝令夕改 ,应该 “ 政简刑轻 ” 才对。 在这里,道家哲学强调的是 “ 君人南面之术 ” ,即要有一点领导方法。 管理应该是指挥下属而不是替代下属,高明的管理者从来不代替下属做事,不会越 俎代庖。 管理者当然要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于己有利 ,同时对社会有益。 然而道家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即管理也可能走向它的反面。 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区,总是认为只有有所作为才是有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效的,因此管理者为了体现自己的奋发有为,总是喜欢发号施令,时常对下属飞扬跋扈、颐指气使,生怕旁人会忽视他的存在。 但是他们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要忘了,在很多时候 “ 无为 ” 状态往往是更有效的。 正所谓 “ 一动不如一静 ”。 中国的俗语里,有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 “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 这样的说法,这就是因管理者的变动 而导致制度更迭的真实写照。 一旦领导层发生变动,为了体现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新任领导者总要把前任的既定措施都推倒重来,使得政策严重缺乏延续性;更有甚者,许多领导者仅凭自己一时心血来潮,拿制度当儿戏,朝令夕改,使下属无所适从,这些都是管理者应当避免的。 我国汉朝的时候有 “ 萧规曹随 ” 的佳话,足以使力图 “ 奋发有为 ” 的管理者引以为鉴。 汉朝的第一位丞相萧何奉行道家的黄老之术,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萧何死后,他的继任者曹参几乎全盘沿袭了萧何在世时推行的所有政策 ,未加任何变动,他这个丞相当得倒 也清闲。 这样的举动很快招来不少同僚的非议,但曹参说, “ 论才干我比不上萧相国,他的那一套办法既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况且时局也未曾变动,这些法令规章我沿袭照用就是了,何必一定要为了彰显个人的政绩而大动干戈呢。 ” 看来一代名相曹参的气度和风范,值得后世管理者学习仿效。 很多人只要一朝权柄在手 ,就开始恣意妄为 ,生怕 “ 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 ”, 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这样的人若当上领导 ,为了显示自己 “ 有为 ”, 肯定会以折腾下属为乐事。 他们处处作威作福 ,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政绩。 这样的管理 ,看似 “ 有为 ”, 实则 “ 有害 ”, 望读者诸君引以为戒。 管理的最高境界 其实,管理是崇尚简约的。 什么时候 ,如果事情是越管越少而不是越管越多,那才算步入了管理的良性循环和最高境界。 有一句名言说道, “ 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 ”。 如果一切都能按部就班自然运转,每一位下属都能恪尽职守、发挥专长,那管理者还要为鸡毛蒜皮的事操什么心呢。 所以按照《老子》的看法,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者未必是好的管理者,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下属未必能体会到他的存在。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诚然我们可以认为他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个出色的谋略家,但却未必是一 个卓越的管理者。 原因就在于诸葛亮在知人善任方面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分权。 在他的治理下,蜀中虽然呈现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但人才凋敝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根源在于他在位期间,无论军事政事、大事小事,一律事必躬亲,对下属多持不信任态度,例如对魏延这样有主见、有能力但多少有些桀骜不驯的将领,常常采取压制政策甚至必欲除之而后快;偶尔对下属信任一次,还错用了马谡,导致失了街亭。 像孔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明这样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不累死才怪。 而他死后 ,由于其生前并没有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 ,蜀国再无可倚重的将佐之才 ,居然形成了 “ 蜀中无大将 ,廖化充先锋 ” 的难堪局面 ,最终导致覆亡。 第 6 节 道家哲学的启迪 (2) 《山海经》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远古的中国,在尧帝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这天尧帝出巡来到一个村落,只见两位老人在玩 “ 击壤 ” 之戏(古代一种类似于今天 “ 保龄球 ”的游戏)。 当时恰逢农闲季节,围观者还真不少,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这时人群中有人感慨道, “ 尧的功德真是伟大,在他的治理下,人们都能过上如此富足而悠闲的生活 ”。 谁知这话被其中一位正在玩游戏的老者听到了,于是老人唱道,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 哉 ”。 尧听了以后,就默默地走开了。 这首歌就是著名的《击壤歌》。 难道尧真的一点作用也没有吗。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正是尧作为领导者的高明之处:他从不居高临下擅作威福,也从不对百姓的日常生活横加干预,他的管理风格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几乎让人民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我们说,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老子》里有这么一句名言, “ 太上,民知有之,其下,亲而誉之,其下,惧之,其下,侮之。 ” 就是说,最高明的统治者,人民仅仅知道他的存在罢了(甚至有可能还不知道)。 次一等的,下属会尊敬他、赞誉他;再次,会使人民因慑于他 的威势而畏惧他;最差的,毫无威信可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能使得下属瞧不起他、轻侮他。 可见,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被管理者几乎察觉不到管理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到现在的一切,似乎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几乎没有管理者的功劳。 不过 ,这种 “ 太上 ” 的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身为管理者,不能事事面面俱到、越具体越好,也不是力求管理的规章制度越精细越好,而应注意一切都要留有余地。 但同时也要懂得细微之处 ,这样凡事才能掌握好恰当的火候,做到不温不火。 所以,《老子》里面 有一句话说得相当精妙: “ 治大国若烹小鲜。 ” 这条名言,曾被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他当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过。 它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煎一条小鱼一样,一定要谨慎小心 ,切忌大肆炒作 ,政纲也不要频繁更迭。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 ,在煎鱼的时候,不要随便翻动,如果翻得太勤,鱼就容易碎;当然如果一动也不动,则难免把鱼煎糊。 因此,只能将调料、火候掌握得适中,文火烹煮,不急切,不燥动;这样煮出的东西,才会色鲜味美;如果火候不对、调味不对,加之心烦气燥,下锅后急于翻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动,东一下,西一下(看似 “ 有为 ” ),最后煮出。中国人的管理能耐doc47-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向他们的客户展开特别销售攻势 ——汤姆森说: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挑战公司赢得竞争对手的头脑清醒的客户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海南航空公 司作为一个区域性的航空品牌,虽然在运营线路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凭借着多种特色服务,赢得了更多高端客户的市场份额。 典型案例: 建立比较优势的维新油漆 由于中国各大车厂多有国际品牌的血统,因此,在汽车原厂漆市场中,基本被国际品牌垄断。 而现在
他们宁愿经营昂贵的商品,不经营低价的商品。 为此,世界上经营珠宝、钻石等首饰的商人中,犹太人居多。 因为经营珠宝类的项目是资本密集型项目,利润高门槛也高。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 ”营销策略,是把有钱人作为着眼点的。 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只有富裕的人才买得起。 而有钱人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 相反,如果商品定价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 俗话说 “价贱无好货 ”
0, 000 港 元 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 上市时市值须达 6, 000, 000 港元 股票 上市时市值须达一亿港元 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 上市时市值须达一千万港元 最低公众持股量 股票 市值 3000 万港元以上或占己发行股本的 25%,总市值 40 亿港元以上公司,市值 10 亿港元以上或发行股本的 20% 期权、权证 或类似权利 (“权证” ) 须占发行的权证数量的 20%一 25%
司后,需要由保荐人辅导一年后,才可以上市 • 最近实行的 “ 通道制 ” 亦极大地限制了新股上市速度; – 大券商同时报批不超过 8家,中小券商 26家,( IPO包括可转债数量只占一半) • 中国证监会可能会顾忌二级市场压力,不时暂停上市,从而延慢上市速度 第一上海 投资 有限公司 11 三、上市周期(续) • 中国股市容量限制新股上市速度,供求严重失衡 – 2020年深沪两市新上市公司
界,足以使身体蚊蝇不能落、滴水不能沾(此两句形容太极功夫的灵活、圆滑之意);甚至运力时外不见其形,只通过 “ 吭 ” 或 “ 哈 ” 的一声,便能使人跌于丈余之外。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不容易。 它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 难就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难就难在刚柔相济的 “ 中和 ” 上。 所以说, “ 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 ”。 这样一套拳法,既不能归于 “ 刚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工作评价一览表 管理的职能 备 注 人际 责任 轻微或不相关的 相关的 一体的 广泛的 基本的 重要的 关键的 基本的 重要的 关键的 基本的 重要的 关键的 基本的 重要的 关键的 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基本业务 的工作 轻微的 160 220 260 260 320 380 380 460 540 540 620 700 中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