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功夫doc40-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界,足以使身体蚊蝇不能落、滴水不能沾(此两句形容太极功夫的灵活、圆滑之意);甚至运力时外不见其形,只通过 “ 吭 ” 或 “ 哈 ” 的一声,便能使人跌于丈余之外。 然而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实在不容易。 它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 难就难在刚柔的准确把握上,难就难在刚柔相济的 “ 中和 ” 上。 所以说, “ 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 ”。 这样一套拳法,既不能归于 “ 刚 ” 类, 又不能归于 “ 柔 ” 类,所以干脆称为 “ 太极 ”。 把太极拳的这一套原理运用到生活中,也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常听别人这样评价一个人:“ 他这个人,太极功夫真是练到家了。 ” 大概就是说这个人圆滑世故, “ 推、托、拉 ” 的本事很高。 但就另一方面来说,很多硬碰硬不能解决的问题,确实能通过类似于 “ 太极推手 ” 的手段来解决。 把太极功夫的精髓运用到管理上,相信也能收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意想不到的奇效。 第 2 章 中国人的日常涵养与管理功夫 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管理是需要功夫的。 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施行管理 ,还是应付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管理功夫。 但这些所谓的功夫,倒不一定有固定的招式和现成的套路;但它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具体招数则可以因应实际的情势而灵活变化。 第 6 节 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显真功( 1) 管理是需要功夫的。 对中国人来说,无论是施行管理 ,还是应付管理,都有一套一套的管理功夫。 但这些所谓的功夫,倒不一定有固定的招式和现成的套路;但它还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具体招数则可以因应实际的情势而灵活变化。 我们说,中国功夫的特点,乃在于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动静相宜、内外兼修、攻守兼备、形神合一。 在管理中如果也能把握这些原则,才算真的领悟了中国式管理的真谛。 中国功夫,来自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古人力图通过对功夫的修炼,达到 “ 天人合一 ” 的境界。 中国功夫,用在单个人身上可以健体防身、惩凶除暴,是为 “ 一人敌 ” 的武术;用于指挥千军万马,则可临阵破敌、保境安民,是为 “ 万人敌 ” 的兵法。 中国功夫一旦施展起来,可谓 “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 ,直教人觉得宛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气度恢宏、气象万千。 而现代企业管理所追求的,也无非是要能达到这一浑厚、通透、圆融大智、收放自如的境界。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中国管理实践,来看看中国功夫和中国管理有哪些共通之处。 太极拳是中国功夫的代表,它的最大特点是刚柔相济。 太极功夫也有很多可以为管理所借鉴的地方,也总是为国人所推崇备至。 我们说,中国式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 “ 太极式管理 ” ,在温文敦厚的表象下,其内在也蕴含着巨大的刚力,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太极功夫教会了我们什么 年轻人总 是不大喜欢看也不喜欢学太极拳,觉得那玩艺沉闷乏味、节奏又太慢,与紧张激烈的现代生活节奏格格不入,只适合气定神闲的老年人修习,还是那些至刚至猛至烈的南拳北腿、轻功气功看起来痛快。 哪怕只是些花拳绣腿,也远比太极拳打得热闹。 但俗话说的好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要看懂太极拳的门道,没点真功夫可不行。 别看这套拳术表面上总是不紧不慢、温和有余而气势不足;然而实际上它沉稳镇定,节奏感也非常强,一招一式的转化几乎是浑然天成,毫不拖泥带水,使人感觉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这些精妙之处,当然值得管理者好好学习。 我 们提倡管理者学习太极功夫,并不是要求他们修炼出圆滑世故、能推就推的 “ 推手 ” 来,而是希望管理者能体味到刚柔相济的管理技巧,形成一种灵活、权变的管理风格。 对管理者来说, “ 刚 ” 道就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是管理的原则,如果做事没有原则 ,或者空有原则而不遵从,会使管理失去意义; “ 柔 ” 道就是人性化、推崇权变的管理模式。 只有两者兼顾,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但是在今天的企业界,许多管理者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管理,只注意到了管理的刚性,对被管理者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做得稍微好一点的话,那就采取 “ 胡萝卜加大棒 ” 的政策,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难道管 理就这么简单么。 这样的管理手段,并不见得怎么新鲜,人们不一定都会吃这一套,总之离 “ 刚柔相济 ” 还差很远。 所以今天我们更为推崇的,乃是一种柔性化管理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达到 “ 刚柔相济 ” 的完美境界。 这里所谓的 “ 柔 ” ,并不是柔弱、无为的意思,它更主要的是强调了一种灵活、权变的思想,是一种道法天地、顺应自然的管理模式。 柔性管理法则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 在 21世纪的今天,虚 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所谓柔性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一种对 “ 稳定和变化 ” 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与供给能力急剧膨胀,产品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各地的市场已趋饱和,消费偏好瞬息万变,全球市场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与人性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 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 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具体到职能管理层面,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型向网络型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 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 不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考虑到员工个体差异、企业的 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 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柔性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1)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上。 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 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难以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 有鉴于此,赫伯特 西蒙提出了以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决策者可根据已 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 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 此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 “ 一言堂式的决策 ” 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 “ 群言堂式的决策 ” 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行,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为柔性决策。 (2)奖酬机制上的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 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再说智力活动本身也很难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 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 因此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 这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公司中得到了体现。 第 7 节 中国式管理,刚柔相济显真功( 2) 一张一弛的 “ 海豚式管理 ” 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 我们根据不 同的管理风格,可以把管理行为分成三类,分别是鲨鱼式管理、戛裨鱼式管理、海豚式管理。 而海豚式管理,则是典型的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 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大家都知道鲨鱼是异常凶猛、富于攻击性的鱼类。 基于这一特征,鲨鱼式管理者显得嗜好权力 ,严厉无情 ,强调竞争、效率和成绩高于一切;但这种过于严苛的管理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或怨恨,甚至引发他们的消极对抗。 与鲨鱼相反,戛裨鱼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胎生、观赏、以蚊虫为食的小鱼,一般被视为柔弱的象征。 因此戛裨鱼式的管理则表现为所谓的 “ 仁慈权威者 ” 形象,他们回避竞争、人情至上,只想获得普遍的 好评;其缺点往往表现为无个性、不自信、易受情绪影响,工作效率低、业绩差。 可以说,这两种管理模式走了两个极端,过于刚性化或过于柔性化都会使管理偏离正常轨道。 要使得管理富有成效,必须结合鲨鱼式管理和戛裨鱼式管理的长处,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 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将其称为 “ 海豚式管理 ”。 海豚是一种性情温顺随和、模仿和学习能力强 ,但绝非软弱可欺的动物。 而海豚式管理者给人的感觉则是信念坚定、追求公平,既关心工作成果 ,又关心员工成长,他们用头脑和心灵来领导下属,以自信、宽容来运作企业,是刚柔结合、有血有肉的管理者 形象。 海豚式管理,它具体表现为: (1)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 海豚式管理者尊重下属,对属下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的要求,乐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努力赢得员工的忠诚,与下属保持密切关系,成果与人情并重。 (2)在领导作风上。 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沉稳、客观、果断、情理并重,实事求是地面对错误,随时接受批评并予以纠正,及时寻求工作的改进和充实。 (3)在领导品质上。 他们有慷慨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员工 “ 分享信息 ” ,并认为这是 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最佳法宝,强调与下属分享权责、分享荣誉,他们自信、果断,努力营造信任型的组织文化,认为信任型的文化是培养成员自信和自尊的最佳方式,也是企业业绩的动力源。 此外,海豚式的领导者总是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塑自己,不断地重新设计和塑造自己的领导风格。 管理的最高原则 —— 刚柔相济 企业管理的柔性和刚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柔性管理并不排斥管理中的刚性成分,是对传统管理重物轻人、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 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在保持适度 刚性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管理的柔性,使企业管理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高效。 此资料来自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 刚性管理指 “ 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 ,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 这是 20世纪通行的管理模式,如著名的泰勒管理模式。 泰勒管理理论将人看作 “ 经济人 ” 、 “ 机器的附件 ” ,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 柔性管理则是指 “ 以人为中心 ” ,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 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即是一种柔性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是 “ 社会人 ” ,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而不是严酷的纪律强制和单纯的物质刺激。 从实际效果来看,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有所长。 刚性管理易于维持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易于对员工进行量化管理。 柔性管理则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发挥出潜能。 同时柔性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升华。 目前,世界上许多企业的管理方法及措施不外乎两种:要么强调刚性管理,要么强调柔性管理。 其实,成功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刚柔并重的。 假如把管理理论比作一辆汽车的话,那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如同这辆汽车的两个前轮。 正是这两个轮子的同时滚动,目标、方向一致,追求两方面的不断完善,才使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得以升华。 所谓刚柔相济的综合管理思想,是在管理中必须以刚性管理为基础,研究员工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使员工个人需要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 它具有综合性、相容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整个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骨架,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时间、空间及必要的刚性手段,使企业和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框架下有序地运行。 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