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行业标准汇总(doc43)-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负公差 的叫法是错误的。 ③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又称用户要求长度或合同长度。 标准中对交货长度有以下几种规定: A、通常长度(又称非定尺长度):凡长度在标准规定的长度范围内而且无固定长度要求的,均称为通常长度。 例如结构管标准规定:热轧(挤压、扩)钢管 3000mm~12020mm;冷拔(轧)钢管 2020mmm~ 10500mm。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42 页 B、定尺长度:定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是合同中要求的某一固定长度尺寸。 但实际操作中都切出绝对定尺长度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标准中对定尺长度规定了允许的正偏差 值。 以结构管标准为: 生产定尺长度管比通常长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较大,生产企业提出加价要求是合理的。 加价幅度各企业不尽一致,一般为基价基础上加价 10%左右。 C、倍尺长度:倍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合同中应注明单倍尺长度及构成总长度的倍数(例如 3000mm3 ,即 3000mm 的 3倍数,总长为 9000mm)。 实际操作中,应在总长度的基础上加上允许正偏差 20mm,再加上每个单倍尺长度应留切口余量。 以结构管为例,规定留切口余量:外径 ≤159mm 为 5~ 10mm;外径> 159mm 为10~ 15mm。 若标准中无倍尺长度偏差及切割余量规定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倍长尺度同定尺长度一样,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合理的,其加价幅度同定尺长度加价幅度基本相同。 D、范围长度:范围长度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当用户要求其中某一固定范围长度时,需在合同中注明。 例如:通常长度为 3000~ 12020mm,而范围定尺长度为 6000~ 8000mm或 8000~10000mm。 可见,范围长度比定尺和倍尺长度要求宽松,但比通常长度加严很多,也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的降低。 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有道理的,其加价幅度一般在基价上加价 4%左右。 ④壁厚不均 钢管壁厚不可能各处相同,在其横截面及纵向管体上客观存在壁厚不等现象,即壁厚不均。 为了控制这种不均匀性,在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不超过壁厚公差的 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⑤椭圆度 在圆形钢管的横截面上存在着外径不等的现象,即存在着不一定互相垂直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则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或不圆度)。 为了控制椭圆度,有的钢 管标准中规定了椭圆度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为不超过外径公差的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⑥弯曲度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42 页 钢管在长度方向上呈曲线状,用数字表示出其曲线度即叫弯曲度。 标准中规定的弯曲度一般分为如下两种: A、局部弯曲度:用一米长直尺靠量在钢管的最大弯曲处,测其弦高( mm),即为局部弯曲度数值,其单位为 mm/m,表示方法如。 此种方法也适用于管端部弯曲度。 B、全长总弯曲度:用一根细绳,从管的两端拉紧,测量钢管弯曲处最大弦高( mm),然后换算成长度(以米计)的百分数,即为 钢管长度方向的全长弯曲度。 例如:钢管长度为 8m,测得最大弦高 30mm,则该管全长弯曲度应为: 247。 8m100%=% ⑦尺寸超差 尺寸超差或叫尺寸超出标准的允许偏差。 此处的 尺寸 主要指钢管的外径和壁厚。 通常有人把尺寸超差习惯叫 公差出格 ,这种把偏差和公差等同起来的叫法是不严密的,应叫 偏差出格。 此处的偏差可能是 正 的,也可能是 负 的,很少在同一批钢管中出现 正、负 偏差均出格的现象。 ( 3)化学分析术语 钢的化学成分是关系钢 材质量和最终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编制钢材,乃至最终产品热处理制度的主要依据。 因此,在钢材标准的技术要求部分,往往第一项就规定了钢材适用的牌号(钢级)及其化学成分,并以表格形式列入标准中,是生产企业和客户验收钢及钢材化学成分的重要依据。 ①钢的熔炼成分 一般标准中规定的化学成分即指熔炼成分。 它是指钢冶炼完毕、浇注中期的化学成分。 为使其具有一定代表性,即代表该炉或罐的平均成分,在取样标准方法中规定,将钢水在样模内铸成小锭,在其上刨取或钻取样屑,按规定的标准方法( GB/T223)进行分析, 其结果必须符合标准化学成分范围,也是客户验收的依据。 ②成品成分 成品成分又叫验证分析成分,是从成品钢材上按规定方法( GB/T222)钻取或刨取样屑,并按规定的标准方法( GB/T223)进行分析得来的化学成分。 钢在结晶和以后塑性变形中,因钢中合金元素分布的不均匀(偏析),因此允许成品成分与标准成分范围(熔炼成分)之间存在有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 GB/T222 之规定。 钢材的成品成分主要是供使用部门或质量检验部门验收钢材质量使用的,生产企业一般不做成品分析(用户要求者除外),但应保证成品 分析符合标准规定。 ③仲裁分析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42 页 由于两个实验室分析同一样品的结果有显著差别并超出两个实验室的允许分析误差,或者生产企业与使用部门、需方与供方对同一样品或同一批钢材的成品分析有分歧意见时,可由第三方具有丰富分析经验的权威单位(如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或具有商检资格的检验部门)进行再分析,即称之谓仲裁分析。 仲裁分析结果即为最终判定依据。 ( 4)力学性能术语 钢材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最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制度。 在钢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 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低温性能等。 ①抗拉强度( σb )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 Fb),出以试样原横截面积( So)所得的应力( σ ),称为抗拉强度( σb ),单位为 N/mm2( MPa)。 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 ②屈服点( σs ) 具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屈服点。 若力发生下降时,则应区分上、下屈服点。 屈服点的单位为 N/mm2( MPa)。 上屈服点( σsu ):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下屈服点( σsl ):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③断后伸长率( σ )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标距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 以 σ 表示,单位为 %。 ④断面收缩率( ψ )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缩径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 以 ψ 表示,单位为 %。 ⑤硬度指标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 为硬度。 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 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A、布氏硬度( HB)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42 页 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 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 L)。 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 以 HBS(钢球)表示,单位为 N/mm2(MPa)。 举例: 120HBS10/1000130:表示用直径 10mm 钢球在 1000Kgf( )试验力作用下,保持 30s(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 120N/ mm2( MPa)。 B、洛氏硬度( HK) 洛氏硬度试验同布氏硬度试验一样,都是压痕试验方法。 不同的是,它是测量压痕的深度。 即,在初邕试验力( Fo)及总试验力( F)的先后作用下,将压头(金钢厂圆锥体或钢球)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用测量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 e)计算硬度值。 其值是个无名数,以符号 HR 表示,所用标尺有 A、B、 C、 D、 E、 F、 G、 H、 K等 9个标尺。 其中常用于钢材硬度试验的标尺一般为 A、 B、C,即 HRA、 HRB、 HRC。 硬度值用下式计算: 当用 A和 C标尺试验时, HR=100e 当用 B标尺试验时, HR=130e 式中 e残余压痕深度增量,其什系以规定单位 表示,即当压头轴向位移一个单位( )时,即相当于洛氏硬度变化一个数。 e值愈大,金属的硬度愈低,反之则硬度愈高。 上述三个标尺适用范围如下: HRA(金刚石圆锥压头) 2088 HRC(金刚石圆锥压头) 2070 HRB(直径 钢球压 头) 20100 洛氏硬度试验是目前应用很广的方法,其中 HRC 在钢管标准中使用仅次于布氏硬度 HB。 洛氏硬度可适用于测定由极软到极硬的金属材料,它弥补了布氏法的不是,较布氏法简便,可直接从硬度机的表盘读出硬度值。 但是,由于其压痕小,故硬度值不如布氏法准确。 C、维氏硬度( HV) 维氏硬度试验也是一种压痕试验方法,是将一个相对面夹角为 1360 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以选定的试验力( F)压入试验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42 页 维氏硬度采用的试验力 F为 5( )、 10( )、 20( )、 30( )、50( )、 100( ) Kgf(N)等六级,可测硬度值范围为 5~ 1000HV。 表示方法举例: 640HV30/20 表示用 30Hgf( )试验力保持 20S(秒)测定的维氏硬度值为 640N/mm2(MPa)。 维氏硬度法可用于测定很薄的金属材料和表面层硬度。 它具有布氏、洛氏法的主要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基本缺点,但不如洛氏法简便。 维氏法在钢管标准中很少用。 ⑥冲击韧性指标 冲击韧性是反映 金属才来哦对外来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一般由冲击韧性值( ak)和冲击功( Ak)表示,其单位分别为 J/cm2 和 J(焦耳)。 冲击韧性或冲击功试验(简称 冲击试验 ),因试验温度不同而分为常温、低温和高温冲击试验三种;若按试样缺口形状又可分为 V形缺口和 U形缺口冲击试验两种。 冲击试验:用一定尺寸和形状( 101055mm )的试样(长度方向的中间处有 U型或 V型缺口,缺口深度 2mm)在规定试验机上受冲击负荷打击下自缺口处折断的实验。 A、冲击吸收功 Akv(u)具有一定尺寸 和形状的金属式样,在冲击负荷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功。 单位为焦耳( J)或 Kgf . m。 B、冲击韧性值 akv(u)冲击吸收功除以试样缺口处底部横截面积所得的商。 单位为焦耳 /厘米 2( J/cm2)或公斤力 . 米 /厘米 2( Kgf . m/cm2)。 常温冲击试验温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