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我doc156-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事。 失控的时候,他们该何去何从。 有一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 思议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却变得可以理解和忍受,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人的行为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有些人在灾难发生时可能会呼喊、诅咒,有些人则变得十分易怒,对周围的人大声叫嚷:“该死的。 给我止血带。 快点。 ” 变故之后的失控是可以理解的 事情发生的场景,可以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某种情况, “ 他因为恐惧而失去控制 ” ;或者是另一种情况, “ 她因内心痛苦而无法控制自己。 ” 如果知道一个人暂时失控的原因,我们就不会在意他的疯狂举动,我们不 会顶撞或离开,而是温和地处理这样的情形。 设想你是一场惨剧的目击者,或者突然有人告诉你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在经历了如此大的打击后,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抓住身边的某样东西,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张桌子。 你也可能坐立不安或者失去思维能力 —— 你失控了。 通常,当人们无法控制自己时,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地去控制外在的一切。 他们已经失去了理智,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尽力去抓住些什么东西 —— 甚至是某个人。 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不仅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连自己在做些什么都不知道。 似乎已经和自己的日常行为失去了联系。 为了能够恢复正 常,一个人不仅仅要抓住一把椅子或一张桌子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他还要抓住身边的某个人,然后和那个人说话,希望把这个人控制在自己手中,使他按自己的吩咐去做些什么,成为他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的失控行为,就让人难以理解 人们可能失去控制的原因有许多种,包括痛苦的感觉,危急情形,或者遭遇失败等等。 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能弄清楚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但是,对于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那些无法忍受的失控行为,如何解释呢。 有一个例子,一天早上,杰克打算去买他最喜欢的周报,出门看了看天,感觉有点凉。 回头就对 妻子婕喊道,“该死的,给我衣服,快点。 ” 在这个例子中,杰克并没有把婕当作一个人看待,而是把她看成其他的什么东西。 他的命令是粗暴的。 他的举动好像失去了控制,就好像经历着一场灾难,正试图抓住身边的什么人,他的所作所为不就是把婕作为自己的附庸,随时听从他的调遣吗。 然而,他并没有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 如果不是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控制,又是什么在影响他呢。 他是如何失去理智的。 如果很久以前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一直没能恢复正常。 即使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的早晨,他仍是如此,难道他和米勒 一样,根本就没把妻子当回事吗。 在下面的章节中你会找到答案的。 但是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当人们 “ 失去控制 ”时,他的 “ 本性 ” 是怎样的。 第五章 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 如果我问 “ 你是谁。 ” ,当你向我描述你自己时,会把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我喜欢这种样子,不喜欢那种 我会这么做……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是这么想的……”等等。 在你描述自己的过程中,你清楚地说出了自己内在本性,包括你的思想、理念、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好恶等等。 而通过这种方式,你正尝试着随意地给 自我下一个定义。 自我定义过程中,你创造出了自己的精神边界 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经历更多的事情,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观点,你将更加了解自己。 比方说,只有当你尝过巧克力核桃冰淇淋之后,你才会知道它是不是比香草冰淇淋更适合你的口味。 你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塑造着自己的本性,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认识自己、世界。 你的经历与你的知觉、感受、直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是你大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来组织你的各种行为。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也一直在改变,你需要对这种认识不断地进行修 正与调整。 你可以想想自己的经历,想想你自己,想想你的价值观、行为、思想、目的等等。 你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认识: “ 我过去很害羞,但现在已经不再害羞了。 ” 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你的自我感觉在不断变化,你的自我认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大。 “ 十岁的时候我是个钢琴家。 现在我 20 岁了,我不但是个钢琴家,还是个作曲家。 ”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逐步塑造着自己,因为我们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但有的人却对自己内在本性的某个方面感到惊异。 比如,一个艺术家第一次接触艺术的时候会明白“这就是我想做的”;一个演员头一回登台的时 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我的归宿”;一个学者看到某一课题会知道“这就是我要研究的”。 世界著名的神学者,约瑟夫坎贝尔说,当他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神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 “ 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 现在我是一个人了。 ”“ 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 你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 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 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 续。 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他们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 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知道精神边界吗。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 —— 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 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 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 “ 看门人 ”。 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 (事件或是经历 )的时候,你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 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例如,我和你从不相识,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站,你会往后退,下意识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 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 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 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形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 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注意不去侵犯它。 而不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 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 但是所有人,只是在最近才关注对精神的攻击。 关注精神边界,能更正确地理解自我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 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我们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思维: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 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 这带来严重的后果,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的本体有很多无形的组合因素,还有很多无形的品质和特征,组成一个综合的整体。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 “ 整体感 ” ,当我们经历灾难事件时,会有一种失落感与被抛弃的感觉 —— 甚至会出现丧失记忆的情况,忘记自己是谁,或者以前的生活。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 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 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 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我们会感到被压跨或是被生活抛弃。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可以说我们就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 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他回忆起在他 2 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 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 接着他问, “ 我 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 ” 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 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 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第六章 人格分裂及其后果 给自己下定义,这是我们的自由。 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什么有人还是会陷入失 控的状态。 前面提到的例子中,杰克让妻子拿衣服,不仅没有任何感激之情,还对她恶语相向。 为理解这种失控行为,我们需要研究杰克的某些童年经历。 这些经历并没有直接导致杰克失控,但对他今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 杰克这种负面性格的形成,就是很多这样的经历,加上其他方面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到两个重要的事实,这既与杰克有关,也与那些试图控制别人的人有关: 其一,这些在正常情况下失控的人,他们只针对某些特定的人有这样的行为。 例如他们不大可能漠视、羞辱、命令、诅咒他们的邻居、朋友,还有那些随意碰 上的人。 其二,当人们处于失控状态时,实际是失去了对自我的感觉。 可以说他们出现了自我分裂的现象。 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使我们产生自我感 在揭示产生自我分裂的途径之前,我们先稍做停顿,探讨一下所谓的 “ 四种功能 ” ,因为当这些功能遭到削弱的时候,就会发生人格分裂。 每个人生来具有四种功能: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 这些功能使我们产生自我感。 教育者、雇主和职业顾问,都是以这四种功能为基础,设置各种测验,来评估被测试者的人格类型、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的。 例如,一个人走进一间屋子,他可能会感受 到屋子的温度、气味和颜色 (知觉 ),注意到屋子里人们的情绪 (感觉 ),当把现在的情形和过去相似的聚会对比 (思考 ),他觉得一个不常到场的朋友可能会随时出现 (直觉 )。 虽然,我们出生的时候这四种功能俱全,但如果我们不去用它们,汲取经验的能力,对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理解,都会遭到削弱,因为这四种功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例如,婴儿对知觉做出反应。 他们知道自己湿、冷、饿还是不舒服。 他们通过看、听、闻、触摸、品尝来感知周围的世界。 他们有感情,会高兴、难过、惊恐 —— 这是由他们的感觉功能来提供的。 他们 甚至可以通过直觉感受到妈情绪的变化。 很多妈妈说:“ 我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能够感觉到。 ” 在孩子自己能够明确意识到这一切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需要这些功能给我们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我们的生存依赖它们。 如果没有知觉,我们就不知道是否受伤,生病,或疼痛。 如同知觉让我们保持健康一样,在没有其它可用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直觉引导我们避免危险。 直觉就像在你耳边轻声细语, “ 别去那儿 ” 或 “ 别干那事 ”。 我们与别人的感情交流是以感觉功能为主导,再辅以其它几项功能。 因为我们的感觉、直觉和知觉给了我们 种种直接经历,所以它们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源头。 我们的感觉功能,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屋子里的气氛,也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所经历的是开心还是厌恶,是悲伤还是愉悦。 通过感觉功能所体验到的情感,使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什么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有害。 与直接经历不同的是间接经历:思考。 我们对经历和面对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抽象的概念。 对于其他三种功能传递来的信息,我们通过思考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理解,造就一个与外部世界和谐而精彩的内心世界。 切断这四个功能中的某一个,都会引起许多麻烦:肌体不平衡、 疾病,严重的会使人神志不清。 比如阿尔茨海默病,会破坏人的生理和神经上的 “ 连接 ” ,患者失去记忆,最后会失去其他精神和肌体的功能。 许多在这些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的人,实际上是受到分裂教育形成的。 被动式人格分裂 —— 父母对孩子不断的心理扭曲 杰克 3 岁时,他的父母,迪克和简,带他到城里给他买冬天的衣服。 走走停停了一个小时,时间有点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地从商店里出来吃饭。 杰克有点累,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很痛,他开始大哭了起来。 他的父母急忙拉起他,几乎同时说道:“你又没有受伤,哭什么。 你就 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别人笑话。 ”这些话影响了杰。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