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与统计工作标准(doc10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 指标的数值一般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得,并且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互相变换的关系。 、发量和发量值 质量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所谓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就是某个总体中所有总体单位具有一个共同的不变标志。 统计着重研究的标志是可变标志。 各总体单 位某个可变标志的具体表现是不相同的,即存在差异。 可变标志的差异称为变异,有质量变异,也有数量变异。 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 由于数量标志与统计指标之间存在互相变换的关系,因此所有的统计指标也都是变量。 变量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连续变量的任何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离散变量以整数为间断距的变量。 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事、办公室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74 页 办公室统计工作分为办公室统计设计、办公室统计调查、办公室统计整理和办公室统计分析四个基本环节。 其中 ,办公室统计设计主要是定性工作,一般由专业统计人员承担,这里只作简略介绍。 而办公室统计调查、办公室统计整理主要是定量工作,办公室统计分析既有定量工作,也有定性工作。 四个环节构成了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的认识过程,形成办公室统计工作的整体,各环节之间还相互渗透。 (1)办公室统计训计的概念 办公室统计设计是指根据工作对象的性质和工作目的,对办公室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其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 (2)办公室统计训计的种类 ①按办公室统计工作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 项设计 所谓整体设计,是把工作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作全面的统计设计;例如对一个机构的办公室统计工作的整体设计。 所谓专项设计,是对工作对象的某个部分作统计设计。 例如对一个机构的劳动力的统计设计。 ②按办公室统计工作的阶段,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所谓全阶段设计,是对办公室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作通盘安排。 所谓单阶段设计,是对办公室统计工作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设计。 例如对统计调查的设计等。 (3)办公室统计训计的内容 包括:明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具体目的;确定办公室统计工作对象的范围;规定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空间和时间标 准;根据目的,制定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类和分组的方法;根据管理工作的要求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例如统计指标的名称、含义、计算范围、计量单位等。 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由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来,这些指标构成了指标体系;办公室统计工作的资源配置等。 (1)办公室统计调查的概念 办公室统计调查就是按照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向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要求所搜集到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2)办公室统计调 查的种类 ①按对工作对象的调查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所谓全面调查,是对构成工作对象总体的每一个总体单位调查登记;所谓非全面调查,是对构成工作对象总体的部分总体单位调查登记。 ②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所谓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工作对象情况的变化,随时将变化的情况连续不断地登记;所谓一次性调查,是间隔一定的时间所作的调查。 ③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通讯法。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74 页 直接观察法,是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工作对象直接观察和计量,以取得第一 手资料的方法。 报告法,是以各种凭证材料为基础,填写调查表,按时上报的方法。 采访法又分为口头询问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 由调查人员按照调查项目,口头向被调查者询问,以搜集资料的方法,称为口头询问法;当场发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当场填表、当场收回表格的方法,称为被调查者自填法。 通讯法,指把表格寄给被调查者,对方填写后再寄回表格的方法。 (3)办公室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明确的调查目的;具体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谓调查对象,就是某项调查中被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调查项目,即调查的内容,调查项目常以调查表的形式表示,调查表分为一览表和单一表;确切的调查时间,调查时间有两层含义,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调查工作的期限;必要的填表说明。 (4)办公室统计调查的形弅 ①普查 普查是为了完成某项调查任务的需要,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可以对调查单位直接调查,也可以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有关的核算资料,由填报单位填写调查表。 普查的规模一般很大,必须规定普查的标准时间。 在组织内部管理中一般很少采用普查的形式。 ②重点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部分在总体中举足轻重的单位进行调查,称为重点调查。 其前提是总体中必须存在重点单位,这些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部分,而重点单位的数目只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目很小的一部分。 但调查资料仅反映重点单位的情况,并不能由此推断非重点单位的情况。 ③典型调查 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所作的调查称为典型调查。 ④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作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1)办公室统 计整理的概念 办公室统计整理,指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对调查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办公室统计分析做好准备。 (2)办公室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包括审核调查资料、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表四个步骤。 ①审核调查资料 ,调查项目的资料是否齐全。 调查资料是否按规定的时间上报。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74 页 包括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②统计分组 所谓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 按所选标志,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组,使同一组的总体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与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划分对象的类型,说明对象的内部结构,分析对象与对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选择分组标志,要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具体目的,根据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可以是质量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 对同一个总体作若干个简单分组,形成平行分组体系。 对同一个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分组,称为复合分组,复合分组可以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只有当总体单位很多时,才适于采用复合分组,复合分组的标志不宜太多。 经过统计分组,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配,称为次数分配,也称次数分布。 分布在每组的总体单位数,称作次数,也称频数。 各组的次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称作频率或比率。 将各组的组别和频数顺序编排而成的数列,称作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按质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作属性分配数列。 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作变量分配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中每个组的数 值,只用一个变量值表示,称为单项变量数列;如果用一个变量区间表示,则称为组距变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的编制。 首先,将调查资料按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并确定最大、最小变量值以及全距。 其次,确定组数和组距。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根据总体单位数,经过几次反复分组,以求反映总体分布的特点,确定组数可参考斯特奇斯公式:组数 =1+。 按各组组距是否全部相等,组距变量数列可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等距数列的组距 =全距 /组数。 确定异距数列的组距,要根据现象本身内在关系的分析来确定。 再次,确定组限。 每组变量区间的起 点数值称为下限,终点数值称为上限。 所谓组限,就是每组的上限和下限。 组限是能够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 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间断。 前述的组距:上限 下限。 最后,组中值 = 1/2(上限 +下限 )。 在组距变量数中,有一种开口式的组距变量数列,即第一组缺下限,或最后一组缺上限,甚至这两组分别缺下限和上限。 要计算其组中值,应先计算其所缺的组限: 第一组假定的下限:第一组上限 邻组组距。 最后一组假定的上 限:最后一组的下限 +邻组组距。 ③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的基本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两种。 逐级汇总是将基层的调查材料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总;集中汇总是把全部调查材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构一次性汇总。 有时,也可以把这两种汇总形式综合,实施综合汇总。 手工汇总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等四种;电脑汇总是指利用机构内部的电脑网络,取得各种调查资料并加以汇总。 ④编制统计表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74 页 按统计的组成要素,可分为标题、横标目、纵标目、表中的统计数字。 按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 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程度,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简单表是指总体未经任何分组,仅罗列各总体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 分组表是指总体仅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表是指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分组的统计表。 宾词的设计,也可以分为简单设计和复合设计。 宾词的简单设计是指将指标作平行配置。 宾词的复合设计是将指标作层叠的配置。 标题应力求简明,确切和概括地反映出资料的主要内容及所属的空间和时间;表中的 内容应简明扼要,不宜庞杂;表中的宾词栏数较多时,各栏常用 (1)、 (2)、 (3)等数字编号;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位数对准,不能写“同上”或“同左”等字样,没有数字处用“ —— ”表示,缺数字处用“„„”标明;表中数字如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可在表的右上端表明,如计量单位不统一,横行或纵栏均可设计量单位;统计表的左右两端是开口的,不能画纵线封闭,打印统计表时,尤其应注意;表的下部可附注解或说明,但内容不宜过多。 办公室统计分析,就是根据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对经过统计整 理的资料,结合具体情况,由表及里地根据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性。 办公室统计分析常用相对分析、平均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分析等方法,在此只介绍相对分析。 相对分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 相对数是两个绝对指标对比的结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是反映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下的规模、水平、总量的统计数字。 绝对指标一般有三种计量单位:实物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单位、双重单位、复合单位等;劳动单位,如工时、工日等;价值单位,如元、万元、亿元等。 常用的相对指标有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等。 (1)结构相对指标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74 页 结构相对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组成状况的相对指标,又称比重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结指标 =总体中的部分数值 /总体全部数值 100% 总体中各组结构相对指标乊和为 100%。 (2)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总体内的不同部分之间数量比例关系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比例相对指标 =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据 /同一总体中另一总分的数值 100% 显见,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互换后仍 丌同角度说明比例关系。 (3)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反映同一时间不同总体之间同类现象数值大小对比关系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指标 =甲机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