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生产工艺规程(31页)-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护。 ,应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必须严格按照“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 12 条进行管理。 预热锅炉的汽包、过热蒸汽联箱的安全阀、压力表和汽包水位计是锅炉安全允许的三大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确保好用。 、蒸汽管、酸管、酸管道要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二、 安全事故处理 如发生现场事故,必须采用如下处理方法。 1. 对负伤 人员立即进行抢救。 2. 当时人员或事故最先发现者立即报告值班长(或安全员)或车间,重大事故应由车间报告厂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并保护现场,以待调查。 3. 事故发生后进行分析,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找不出原因不放过,本人和群众不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指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对于一般事故,由班组、车间组织调查,再由值班长(或安全员)负责填报工伤事故报告单。 车间领导签署意见后厂有关部门。 对于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事故,由厂领导和有关部门会同车间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 对一切违反生产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 ,工作不负责以致造成重大事故者,必须分别情况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5. 凡隐瞒事故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的,除责成如实补报外,并根据情节,适当加重处分。 第二节 使用硫酸和装卸、运输硫酸的注意事项 1. 操作和检修人员懂得硫酸是腐蚀品,会烧伤人,会腐蚀一般设备材料,与任何物质混合 会发生热量,加水会喷溅等特性。 2. 对新的操作工人要教给正确的操作方法,对老工人要经常提醒他们坚持正确的操作方法,客服马虎、凑合的麻痹思想及不科学的操作方法。 3.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在突发事故时的紧急处置和急救处理方法。 4. 从事灌卸硫酸的人员,必须十分 熟悉灌、卸硫酸的设备管线和阀门的位置,大小、长短和材质。 5. 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小修理的技能训练,进行处理漏酸和解除故障的 训练。 6. 解除硫酸的人员应熟悉防护用品的放置和保管地点,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会排除防护用品的一般故障和简易维修。 第五章 硫酸生产中毒和烧伤的现场知识 一、 中毒现场处理 (一) 硫酸生产中影响中毒的因素 发生中毒的原因一般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造成急性中毒的原因:一是违法规章制度。 如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失误,错开、关阀门等。 此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根据统计约占全部事故的 70%。 二是安全生产制度不健 全;三失设备事故;四是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五是防护措施不得力,执行制度不严谨;六是“三废”和有毒物质处理不当;七是意外事故,如断电、断水、雷击和地震等引起的事故。 造成慢性中毒的原因:一般在硫酸工业上常见的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生产设备密封性差,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使作业现场环境的有毒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二是缺乏防毒知识和个人卫生不良;三是安全防护设施差和使用不善。 (二) 硫酸生产中的中毒症状 硫酸生产中得中毒,多为 SO SO3 硫酸蒸汽等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也多次发生过窒息性气体中毒。 刺激性气体的中毒症状: SO SO3 等刺激性气体吸入后,当即会出现咳嗽不止、憋气、气急、流泪、怕光、咽痛等。 吸入高浓度的 SO2 气体,重者会发生咽部水肿、肺炎和肺水肿,甚至当即出现“休克”、昏迷。 皮肤被直接刺染处,会出现红肿,有些可能造成水泡和糜烂。 SO SO3 等会附着在眼膜上成为酸,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窒息性气体的中毒症状:头痛、头昏、头重、恶心、呕吐和全身疲乏,中毒严重者,面部和口唇呈桃红色,呼吸困难,心跳过快,甚至尿便失禁、昏迷、全身肌肉抽搐和痉挛。 (三) 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 现场处理 ,是对急性中毒的第一步处理。 及时、正确地做好现场抢救能使死者复生;有一些简单的措施常能使重危者减轻受害程度,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错误的现场处理不但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因此,现场处理非常重要,其步骤如下: 1. 以最快的速度把中毒者移出中毒区域。 如果误服毒品,应立即催吐、洗胃。 催吐可用手指刺激舌根。 洗胃可用清水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误服强酸、强碱则不宜洗胃。 可用蛋清、牛奶中和。 2. 细心检查,抓住主要症状进行急救。 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按压术和人工呼吸,要坚持连续两小时以上, 或边抢救,边送医院。 如呼吸困难或面色青紫要立即给予氧气呼吸。 若现场无氧气,可视情况立即进行呼吸复苏术。 并立即转送医院抢救。 3. 多人中毒要注意分类处理,发生三人以上中毒事故,要按症状分别组织专人抢救和留护,清点事故现场人数,防止“漏救”。 在进行以上对中毒者抢救的同时,要迅速采取一切措施切断毒源,抢修设备,尽早恢复生产。 在准确地找出中毒原因后,采取一切措施,杜绝类似中毒事故。 二、 烧伤的现场处理 (一) 硫酸烧伤的现场处理 硫酸烧伤使皮肤蛋白变性、凝固,如现场处理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深度的烧伤,现场处理要快,分秒必争 ,尤其是对面部的烧伤,不仅注意到皮肤,更重要的是注意眼睛,处理方法要正确无误。 不管被酸烧伤得怎样,急救处理的任务是:( 1)尽快把硫酸除去。 ( 2)要立即送医院治疗,特别市除酸的处理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和拖延、否则伤势将扩大,其现场处理步骤一般如下: 1. 立即将伤员脱离出事地点。 2. 一般烧伤的紧急处理。 首先用大量的水连续冲洗,在冲洗下把沾有硫酸的衣鞋等迅速脱掉,直冲到硫酸痕迹消失为止。 3. 硫酸见到眼睛里的处理:不管溅到眼睛里的酸挣开和翻开的情况下连续冲洗 15 分钟,要把眼皮和眼球的所有地方全部用水仔细冲洗到,冲后立即 送医院治疗。 4. 吸入硫酸蒸汽的处理。 当吸入大量的发烟硫酸或高温硫酸所产生的酸雾和蒸汽时,要立即离开污染现场送进医院或等医生到来。 如已昏迷或发生呼吸困难时,则要立即使其仰卧并迅速送医院急救。 未经医嘱不得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 5. 如喝下去的是很稀的硫酸,可设法使其吐出,吐出后多喝水慢慢缓解之,如喝下的是浓硫酸,切勿使患者吐出,应立即用大量水漱口后,让其多喝水,喝饱后使其吐出,然后再多喝水,要尽快请医生和送医院治疗。 6. 清理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杜绝事故再度发生。 硫酸生产中涉及危险性识别详见附表 614 附 表 1 20℃时各浓度硫酸的比重 %(质量) 比重g/cm179。 %(质量) 比重g/cm %(质量) 比重g/cm %(质量) 比重g/cm %(质量) 比重g/cm 1 21 41 61 81 2 22 42 62 82 3 23 43 63 83 4 24 44 64 84 5 25 45 65 85 6 26 46 66 86 7 27 47 67 87 8 28 48 68 88 9 29 49 69 89 10 30 50 70 90 11 31 51 71 91 12 32 52 72 92 13 33 53 73 93 14 34 54 74 94 15 35 55 75 95 16 36 56 76 96 17 37 57 77 97 18 38 58 78 98 19 39 59 79 99 20 40 60 80 100 附表 2 各温度下发烟硫酸的密度 游离 SO3%(质量) 密度( g/ml) 游离 SO3%(质量) 20℃ 密度( g/ml) 20℃ 45℃ 20℃ 45℃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附表 2 硫酸浓度与结晶温度的关系 结晶温度℃ H2SO4 浓度 %(质量) 结晶温度℃ H2SO4 浓度 %(质量) 结晶温度℃ H2SO4 浓度 %(质量) 结晶温度℃ H2SO4 浓度 %(质量) 90 93 96 99 91 94 97 100 92 95 98 结晶温度℃ 游离 SO3浓度 %(重量) 结晶温度℃ 游离 SO3浓度 %(重量) 结晶温度℃ 游离 SO3浓度 %(重量) 结晶温度℃ 游离 SO3浓度 %(重量) 1 0 9 16 24 2 10 17 25 3 11 18 26 4 12 19 27 5 13 20 28 6 14 21 29 7 15 22 30 8 23 附表 4 25℃时硫酸的热容量 硫酸浓度 %(重量) 热容量Kj/(Kg*K) 硫酸浓度 %(重量) 热容量Kj/(Kg*K) 硫酸浓度 %(重量) 热容量Kj/(Kg*K) 5 50 10 55 85 15 60 20 65 90 25 70 30 95 35 75 40 100 45 80 附表 5 30℃时发烟硫酸的热容量 游离 SO3 浓度 %(重量) 热容量 Kj/(Kg*K) 游离 SO3 浓度 %(重量) 热容量 Kj/(Kg*K) 0 20 5 25 10 30 15 35 附表 6 硫磺的危险性识别 标识 中文名:硫 英文名: sulfur 分子式: S 分子量: 32 CAS 号:7704349 化学类别“ 危险性类别:第 易燃固体 危规号: 41501 UN编号: 1350 理化性质 性状与用途: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 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药、橡胶、人造丝 、医药等 临界温度(℃): 1040 临界压力( MPa): 饱和蒸汽压( MPa ): ( ℃) 燃烧热( kj/mol) :无资料 熔点(℃): 119 沸点(℃):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密度(空气 =1):无资料 自燃温度(℃): 232 燃爆物性与消防 燃烧性: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 V%): 35mg/m179。 爆炸上限( V%):无资料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建筑火险分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 触剧烈反应。 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期货。 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灭火方法:遇小火用砂土、水或蒸汽闷熄。 遇大火可用蒸汽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毒性 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致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昏迷等。 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 对皮肤有弱刺激性。 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措施 安全卫生标准:前苏联 MAC( mg/m179。 ): 6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 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沐浴更衣。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