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人民医院建设新城区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5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年平均气温 ℃ 月平均最高温度 35℃ 月平均最低温度 10℃ 年极端最高温度 ℃ 年极端最低温度 ℃ 年平均降水量 880MM 一次最大降水量 最大冻土深度 190MM 最大积雪厚度 250CM㎝ 主导风向 东南风 水位(黄海高程) 地区海拔高程 历史最高水位 32mm 第三节 交通条件 沛县 人民医院新城区诊疗中心 位于 沛县新城区中心大道东侧, 韩信路 北侧 , 位于 沛县 新城区中心位置 , 用地南侧 韩信路 为医院人流、车流的主要来源。 故医院的主入口布置与此;设港湾式公交车站及出租车停靠站。 用地北侧设次要出入口及后 勤、探视入口。 在用地西侧设独立的污物出口,最大限度缩短路线,交通十分便利。 第四节 供电、通讯、供排水条件 建址地处 沛县新城区中心大道东侧, 韩信路 北侧 ,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供电、通讯、供排水及供气等设备齐全,可 根据设计要求,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手续,将上述设施的管、线引至拟建场地内,所需条件即有保障。 第七章 环境 和生态影响分析 第一节 设计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设计时要按照清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采取一系列控制污染源的措施。 项目按以下标准进行监测管理: A、《建筑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等条例》(国务院( 98) 253 号令)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E、《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1999) F、《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徐州市环保部门的监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有: 1.建筑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国务院 (98)253 号令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l6297— 1996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5.《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GB 479284 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影响因素 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分施工期和营运期阶段 (一 )施工期阶段 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以及在施工工程中产 生的扬尘;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设备冲洗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等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是由施工队伍的生活活动造成的,包括食堂用水、洗涤污水等; 施工垃圾主要是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建筑施工时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噪声。 (二 )运营期阶段 废水:生活 污水 、医疗废水 ; 废气:汽车尾气; 噪声:汽车进出的交通噪声、加压水泵房、电梯机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 固体 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泥 、医疗废弃物 等。 三、环境影响的因素分 析 (一 )施工期 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主要有: 施工阶段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建筑废水。 施工人员高峰时有 300 人,用水量按 30L/人 d(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 )测算,生活污水产生量按日用水量的 80%计,则生活污水最大排放量为 / d。 建筑废水来自砂石冲洗、混凝土养护、设备车辆冲洗等,据类比调查,废水产生量约为 4m3/ d。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SS、氨氮和动植物油;生活污水经临时污水管网收集,隔油池处理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为 CODcr: 300mg/ L, SS: 200mg/ L,氨氮: 30mg/ L,动植物油: 30mg/ L,污染物排放量初步估算为: CODcr: 1. 44kg/ d、 SS: 0. 96kg/ d、氨氨: 0. 14kg/ d、动植物油: 0. 14 5kg/ d。 建筑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与悬浮颗粒物,另有少量油污,基本无有机污染物,经施工现场临时设置的排污沟收集,沉淀池处理后,主要污染物 SS、石油类的排放浓度分别约为 300mg/ L和 12mg/ L,排放量分别为 / d、 / d。 施工阶段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土建施工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 (1)施工扬尘 项目 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装卸过程起尘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 据对施工现场的调查,扬尘污染一般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A、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及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扬尘: B、建筑材料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C、搅拌车辆和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D、施工垃圾在其堆放过程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扬尘。 项目施工期起尘环节虽然较多,但根据同类项目类比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施工期主要起尘环节为物料堆场及装卸过程、车辆运输,其它过程如场地平整造成的地面扬尘,因产生量相对较小。 (2)施工交通尾气 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虽较多,但主要以电力为能源,无废气的产生。 只有运输车辆以汽、柴油为燃料,有交通尾气的排放。 但它们的使用期短,尾气排放量也较少,风速较大,不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噪声 土建施工阶段的机械设备有混凝土搅拌机、塔吊、打桩机 (注桩机 )混凝土振捣器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一般在 8 0~110dB(A)间。 具体的噪声源强见下表 6— 3。 表 63 土建施工阶段机械噪声值 声源 运输 车辆 塔吊 混凝土 搅拌机 水泥 震捣器 打桩机 (注桩机 ) 噪声值 距机械 5m 处 90 88 90 91 100 [dB(A)] 距机械 1 0m 处 84 82 84 85 90 固体废弃物 施工阶段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按人均产生量 / d 2 计算,施工期人数以 300 人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 50kg/ d,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进行填埋处理。 根据同类施工统计资料,施工现场碎砖、过剩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产生定额为 2kg/ m2,施工场地面积为 116064. 7m2,故整个施工期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为 4 4 7. 3 t(不包括回填土和 挖土 ),需按建筑垃圾有关管理要求及时清运出场并进行填埋等处置。 施工过程中固体废物产生情况统计见下表 64。 表 64 施工阶段固体废物排放状况 固废种类 日均产生量 整个土建施 工期产生量 处置方式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 50kg/ d t 施工单位在交纳卫生费后,由环卫部门收集,采取卫生填埋处置方式。 其它建筑垃圾 (二 )营运期 废水 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运营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 医疗废水, 主要为卫生间排水,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为:病原体、有机物、漂浮及悬浮物、放射 性污染物; SS、 CODcr、 BOD5为主。 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 噪声 项目建成后的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进出时的交通噪声、加压水 泵房、电梯机房、空调机组等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各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见下表 65。 表 65. 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序号 噪声源 LAeq(dB) 备注 1 汽车怠速运行 6 5 2 空调机组 6 5~ 70 3 加压水泵 8 O~ 85 4 人群活动噪声 75~ 80 5 配电室 7 0 固体废弃物 项目建成以后,预计 医疗废弃物、 生活垃圾排放量 600t/ a。 放射性污染 本项目有 放射性设备。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 )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为减少拟建项目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必要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砂料等的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应尽量作为 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 如果有多余,应妥善处 理;如有缺土,应采购 岩 渣砾料代替; 工程施工应分区进行,以缩短单项工期。 开挖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以减少水土流失; 借土的临时堆放场地要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围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雨水冲刷。 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二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由于该项目离道路较近,因此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其主要措施有: 在施工前必须 制定和实施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施工方案; 拆除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施工,外围应加设防护网罩; 工地内应当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 合理安排施工现场,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运输过程产生扬尘;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统一堆放,少量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存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开挖的土方及建筑垃圾及时进行利用,以防因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对作业面、建筑垃圾等堆放场地定期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扬尘量; 合理安排工期 ,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 当出现风速大于 5级或不利天气状况时应停止易造成扬 尘的施工作业; 水泥浇铸作业,应采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水泥搅拌时扬尘的产生; 建筑工地的路面应当实施硬化,工地出入口外侧 1 0米、范围内用混凝土、沥青等硬化,出口处硬化路面不小于出口宽度; 1现场施工搅拌砂浆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三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所有施工废水因泥沙含量较大,需先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排 水管道,并尽可能地将沉淀池的中水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 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排放的生活污水可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也可采取水冲式厕所; 所有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均需通过铺设排污管道排入附近的城市排水管网,不得直接排放。 (四 )噪声防治措施 结合该项目的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 降低声源的噪声强度。 对基础施工过程中主要发声设备:空压机、风镐以及气锤打桩机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考虑采用以下措施进行代替,如使用水力混凝土破碎机代替风镐, 使用水力撞锤代替打桩机,这将都将大大降低噪声源强。 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 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可能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围障措施,围障最好敷以吸声材料,以达到降噪效果。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合理布局施一工现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以及院内病人的污染影响。 (五 )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项自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施工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为减轻建设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工程土渣对外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 按照《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 (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88号 )的要求进行处理。 具体要求为: 作业中产生的渣土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要妥善堆放,并采取防溢漏、防扬尘措施; 渣土运输车辆离场前要冲洗车体,不得带泥上路;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除施工现场堆存的渣土; 运输渣土的车辆要设有防撒落、飘扬、滴漏的设施,采取密闭或者加盖苫布等防范措施;施工中产生的泥浆及其它浑浊废弃物的外运时要使用专用车辆运输; 运输渣土的行驶路线和时间,施工单位要有关部门提示申请,按照规定的路线和 时间行驶,将建筑垃圾倾倒于指定的弃 置场;运输过程中不得超载、撒漏; 施工中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二、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 )水环境影响及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