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茶产业20xx年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8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都惠路(都匀至惠水)贵定段作为贵定茶产业发展核 心示范带 基地加以建设,带动全县茶产业快速稳定的向前推进,规划新增茶园面积 万亩,到 2020 年该示范区茶园面积将达到 万亩。 茶园亩产值达到 4200 元,总产值突破 3 亿元。 三 、 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茶园 ,其中示范带 ; 无性系育苗 ; 配套建设机耕道 , 30m3 水窖 1750 口; 建设规模加工厂 2座; 建设观光长廊 200米、观光休息亭 2个; 茶青交易市场 2个。 四、 规划建设涉及区域 2020年规划实施建设 万亩面积涉及全县 20 个乡镇涉及 33个村 264 个组 278个自然寨。 涉及城关镇 1个村、窑上 1个村、巩固乡 2 个村、旧治镇 2 个村、岩下乡 1 个村、都六乡 2个村、沿山镇 1个村、盘江镇 1个村、定南乡 1个村、定东乡 1个村、德新镇 1个村、落北河乡 1个村、马场河乡 1个村、新铺乡 1个村、新巴镇 2个村,其中 :都惠线(都匀至 惠水公路)贵定段 示范带涉及区域 为 猴场堡乡红光、永和 2个 村;昌明镇九百户、秀和、友谊 3个 村;铁厂乡东坪、谷丰、摆谷 3个 村;抱管乡 抱管 、小普 2个 村;云雾江比、东坪、塘满、燕子岩 4个 村(各村实施建设面积参见附表二) 五 、实施主体 项目承担主体单位为贵定县茶叶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农村工作局配合,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及辖区内的茶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具 六 、建设标准及要求 茶叶基地建设原则 园地规划做到集中连片,实行布局区域化、种植园林化、茶树良种化、排灌系统化、栽培科 学化、生产机械化、高标准规划建设要求,具体达到必须按照茶叶的种植技术,严格遵循近山缓坡、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翻普垦、表土回沟、重施基肥、良种壮苗、合理密植、精心培育、快速成园、高产稳产的种植管理实施原则。 按照种植技术要求园地地址应选择土层厚达 ,有机质含量高, PH 值、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检测合格的地区,坡度在 25℃以下的丘陵山地。 道路建设要有干道、支道、步道。 修筑茶园应是心土打埂、表土回沟,梯壁可用石砌,心土打埂或草皮砌坎等,梯层尽量做到等高梯层、大弯随势、小弯取直、梯面外高内底。 切实做到有渠 道、横沟、隔离沟,达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出沟。 示范茶园建设必须要达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备、基本实现种养殖结合、生态系统较好的茶园,茶园建设要求相对较高,排灌设施、道路系统要求更加规范、标准;高压线假设到加工点及茶园,保障加工点、茶园杀虫灯等的电力供应;机耕道修通到规划新建的集中连片的茶园及加工点,便于以后实现机械化耕作、采摘及茶青运输;茶园周边有相应的防护林,能够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实施幼龄茶园行间套中花生、大豆等矮杆作物,鼓励采用“猪 — 沼 — 茶”循环模式解决肥源。 旅游观光茶园建设要求 旅游观光茶园严格建在茶园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规划配套建设观光亭、农家乐、民族茶艺馆等旅游设施,并同时开发采茶、炒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吃住玩乐在茶农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园等。 茶叶加工厂建设要求 实施方案规划建设加工厂原则上按照加工能力覆盖茶园5000亩以上,占地 20亩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500万元以上,年产量 200吨以上,年产值 1000万元以上。 耕作、植保、采摘、加工机械设备较为齐全,实现清洁化、自动化生产,基本满足产 品 精制、分级及自动化包装的基本要求实施建设。 茶青交易市场建设 茶青交易市场规划选址应在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聚集区或茶园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在 20200亩左右的重点茶区建设,单个市场占地面积必须达到 200 平方米以上,日交易量在 5000~10000 公斤左右。 七、 主要技术措施 茶园建设技术措施 示范基地建设严格按照贵州省黔南州地方标准“贵定云雾贡茶无公害茶园规范建设与管理标准( DB522700/112020)”实施茶园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有: ( 1) 即选择在环境质量、环境温度、降雨量、土壤质量等环 境条件 符合 “ 贵定县云 雾贡茶 无公害 茶园生 态环境( DB522700/)”要求的地块新建茶园。 ( 2) 按照“贵定云雾贡茶无公害茶园开垦与种植技术( DB5227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