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功能适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 专项管理,定向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项目资金全部用于住院大楼的建设,不得用于偿还借款,确保专款专用。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力求项目建设与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 针对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后的住院大楼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并兼顾发展。 在房屋 配置上满足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功能要求,总体上达到外观新颖、内部配套,以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需要,着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 ,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建筑方案 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的总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安静的环境; 病室、诊疗室等主要医疗用房应是当地的最佳朝向; 有利于夏季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多风沙季节应有防风害侵袭措施; 适当考虑改、新建和分期建设的要求; 对废弃物的处置,应按有关规定做出妥善安排。 该院不设传染病门诊,其相应功能由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广水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不需考虑其与主要建筑物应有的隔离和单独设置通向院外的出口。 本项目供水、供电保持现有格局,供水由广水市 第一自来水公司负责,供电由广水市供电公司负责。 本项目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空间,搞好环境和绿化建设。 本次项目建设不包括职工住宅。 本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原则上在本院现有业务 用房上进行改扩建,不需新征土地。 本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其建筑面积为 2680 平方米。 本妇幼保健院建设应贯彻适用、经济和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按照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 本项目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符合建设耐久年限、防火、抗震、防洪、建设节能、保温隔热及施工等方面要求。 本项目的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六层。 主要业务用房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本项目的 建筑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诊查室 ~,病房 ~。 医技科室应根据设备需要确定。 本项目的业务用房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小于 450mm。 本项目卫生建筑装修和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医疗用房的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手术间、产房墙面可采用瓷砖或其他便于清洗的材料。 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理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耐腐蚀 、宜清洗;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静电。 供应、药房、太平间等应有防虫、蝇、鸟、鼠及其他动物侵入的设施。 主要建设内容 总建筑面积 2680m2,共计六层。 其中药房 52 m2,产房119m2,待产室 40m2,污物处理室 20m2,诊断检查室 20m2,储藏室 40m2,登记收费室 20m2,病房 864m2,治疗室 120m2,观察室 20m2,大小手术室 220m2,护士站 100m2,值班室173m2,公用面积 872 m2。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能耗指标分析和节能措施 能耗指标分析 本项目属一般耗能项目,在项目运营后,在能源的运用上,主要是电和煤。 平均耗电量约为 250 度 /天左右,每年 9万度左右,冬天取暖煤的耗用量每月约为 5 吨煤左右,平均每年 20 吨左右。 节能措施 本项目节能方案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设计。 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工艺和设备的合理用能均以国内先进能耗水平或参照国际先进水平为依据。 所选设备工艺流程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搞好余热、余压的回收利 用。 对设备装置、热力管网系统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尽可能避免所用设备中能量的不合理转换。 在锅炉的选型上,采用节能锅炉,降低能耗,节约用电。 节水措施及水耗指标分析 本项目不是高耗水项目,在节水措施上一是要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在水暖安装中尽可能使用节水水暖器材,以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 本项目选址远离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和场所,同时项目区已建设了比较完善的给排水、电力、广播电视、通讯宽带等市政 公用系统,完全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只会产生少量建筑垃圾和较低的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项目建成运营后,会产生少量医疗垃圾和污废水,污废水应进行单独消毒、无菌处理后排入总排水系统,医疗垃圾须经焚烧炉焚烧消毒后密闭运往垃圾处理厂。 所有医疗垃圾和污废水经专业处理后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工艺设计应积极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量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 率,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设项目的供热、供电规划设计应根据条件尽量采用热电结合、集中供热,集中供应民用煤气的建设方案。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地采用行之有效的 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避免或抑制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 其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或湖北省颁布的排放标准和有关法规后,方可向外排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