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超室、内科诊室和儿科诊室,建筑面积 1000㎡。 四层:设置病理室和内窥镜室 ,建设面积 1000㎡。 五层:为重症监护室 (ICU)和中央供应室,走廊为 IV 级洁净走廊,设置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器械室、打包室、无菌包装室、男女淋浴室、监控中心、会议室、休息室、值班室及医护人员专用入口等 ,建筑面积 1000㎡。 六层至九层:为各科室住院病房,每层病区东侧和西侧为病房区,设置病房 10 间;两侧病房区之间设置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和处置室、配药室、器械室、备餐室、开水房等辅助功能用房,建筑面积 1000㎡。 十层:为手术室,设置 8台手术室和复苏房、石膏房污物房等辅助功能用房,另外设置有换车缓冲区和家属等候 区。 走廊为 IV 级无菌走廊,手术室又分为Ⅲ级手术室 6间、IV 级手术室 2 间(其中 1 间为骨科手术室)。 按照各种手术的洁净程度的要求分为绝对无菌、和相对无菌手术室区,绝对无菌区采用空气层流净化。 在平面布局上采用洁、污走廊模式。 建筑面积 1000㎡。 不同科室对于护理单元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但 归纳护理单元的共性还是病员与医务人员二个功能区域。 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护理站设置在楼层中央,从护士站可以直接观察到每一间病房,这种平面布局使护理工作高效、便捷、安全。 医护人员从专业工作电梯直接进入工作区,通过更衣间更衣后即可进行医护工作,医护工作区相对独立,避免了互相干扰。 门诊大楼大厅是本大楼医院人员最密集亦最共众的场所,同时又是本大楼多种流线的交叉点。 大厅设计为二层高的空间,既自然通风采光;又淡化严峻冷淡的传统医院形象,并留有足够的面积,使病员有一个充足的空间,合理安排大厅的各种功能,从而 有效地对人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疏导。 结构设计方案 基本风压: ㎡ (建筑高度超过 60m,取设计基准 期为 100年的基本风压 ); 基本雪压: ㎡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一类建筑。 结构造型 本项目主楼地上十层,高度约 45m。 建筑平面呈一字形,总建筑面积 12500m2。 本建筑拟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和永久性 坡的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地经济。 建筑节能设计 采用大型玻璃墙,外墙小窗分隔方式。 既符合使用要求;也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对外墙做法的具体要求如下:采用 200加气混凝土砖;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外墙及热桥采用保温砂浆保温。 立面设计 在满足门诊用房各功能需求和协调医院内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拟设计为现代式的建筑造型。 按照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力求新颖、典雅、简洁、轻巧。 外墙面依据医院特点,以白色为外墙主要颜色,适当配以深色加以点缀。 运用铝板、局部的玻璃幕墙 等不同材料相搭配的方式来装饰外观,使建筑达到轻快明朗的效果,以显示建筑的质感。 建筑层高:本项目主楼地上十层,高度约 45m。 内部交通设计 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门诊大楼入口处左右两侧设置三部电梯,其中东端为公用电梯二部,以方便患者前来就诊、治疗和病房探视;在西端设一部电梯,以方便医生出入和医疗污物处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的良好医疗环境。 公用辅助工程 给水 生活用水量预测见表 51。 表 51 建筑物的用水量表 用水对象 用水量标准 用水单 位数 每日用水时间(小时) 最高日用水量(m3) 平均小时用水量( m3/h) 医务人员 病房 300L/d 100 床 24 30 医务人员 250L/d 220 人 8 55 门诊 15L/人次 2020 8 30 其他用水量 按以上 15%计 合计 注:其它用水量包括管道泄漏水量 、浇洒绿地水量、冲洗地面水量、洗车及其其他未可见用水量等。 综上所述,本建筑物总的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不包括空调补水量) 消火栓系统用水量: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216m3,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24m3, 室内自动喷水系统用水量:本建筑物地上部分属中级危险 I级;地下室属中级危险 II 级,喷水强度为 8L/min m2,作用面积 160m2,火延续时按 1 小时计,用水量为 90m3。 地下室内柴油发动机房采用喷雾灭火系统。 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计为 630m3。 本项目用水由广水市市政供水管网可靠提供,并就近于市政管网 DN100管接入。 给水系统分成二大系统,即:五层以下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六层及六层以上采用“泵 箱”系统供水。 本项目给水系统工艺流程为: 市政 给水管网:→ 15层 “泵 箱”系统→生活水池→变频泵→ 屋顶生活水箱 → 6- 10 层 生活水池采用不锈钢水箱,预埋在地下。 热水及饮水系统 用水量: 病床热水用水量标准( 60℃):病床按 160 升 /床日,医务人员 100 升 /班次。 门诊 10 升 /班次。 最大小时用水量( 60℃)为。 系统分区: 本项目采用全日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系统分区一致。 饮水供应: 开水采用分散煮沸的方式供应,每层设 KSC— 6 型电开水器一台,开水量 55 升 /时, N=6 千瓦。 空调冷却循环水系 本工程设集中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一台冷机组同一台冷却塔和循环水泵对应配置,冷却塔设在裙房屋顶上,冷水机组设在地下室内,循环泵设在地下室泵房内。 其流程系统如下: 市政给水管 冷却塔 循环冷却水泵 电子水处理仪 冷水机组 冷却塔风机、循环水 泵、电子水处理仪均与相对应的冷 水机组联动。 排水 排水体制为分流制。 本项目污水主要为医疗污水和生活污水,其污水排放总量为 520m3/d(折污系数取 )。 污水排放分成二大系统,即:生活污水经室外三格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室外医院污水管网;医疗污水经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入室外医院污水管网。 医疗污水处理 医院现医疗污水处理装置位于院内东南角,处理能力为200m3/d,项目建成后将加大医院的医疗污水量,现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故医院已规划将医疗污水处理 装置扩建,处理能力增加 400m3/d,使污水处理能力扩大为 600 m3/d,并与本项目同时实施,以达到环保要求。 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另作可行性研究报告。 扩建污水处理站的方案如下: 工艺技术参数 水量 : 400m3/d 20m3/h 调节池最短停留时间: 3小时 吹脱池停留时间: 2 小时 曝气池停留时间: 3 小时 絮凝池反应时间: 30 分钟 沉淀池反应时间: 2 小时 接触水泄消毒池反应时间: 曝气池气水比 : 1:16 吨水消毒耗量 : 18g 吨水耗絮凝剂量 : 10 g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于医疗废水经前期预处硬后 ,大部分污染物来自生活系统排水及医疗污水 ,根据同类医院的监测数据 ,CODcr 浓度为 300375mg/L、 BOD5 浓度为 120100 mg/L 其 BOD/COD 值约为 40%,属生化性较好的污水,故采用生物膜法中的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法。 医院污水总的流程 传染病房和传染科的污水应单独进行消毒预处理,口腔科排水应处理含汞废水,放射性污水应经过衰变池处理。 以上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综合污水处理系统。 综合污水再要据水质水量和排放要求,进行综合处理达 标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 污水处理站建筑构筑物一览表 名称 净尺寸 (m) 容积 (m3) 外形面积 (㎡ ) 结构 格栅井 1 2 3 砖混 调节池 4 60 砖混 吹脱池 4 4 56 砖混 生化接触氧化池 4 78 砖混 混合反应池 4 16 斜管沉淀池 4 52 消毒接触池 35 取样池 控制室 8 污泥浓缩池 4 1.雨强度 61IL/S ha,降雨厚度 220mm/h。 2.设计参数: 设计降雨历时: t=5min;设计重现期: p=5a;建筑安全溢流口设计从现期: p=50a,屋面径流系数:ψ =。 3.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内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由 87 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雨水井。 供电 本项目病床约 100 张,总建筑面积约 12500 ㎡。 取值按照明 65w/㎡ 进行估算,项目用电负荷估 算。 本项目消防设备、应急照明、走道照明、手术室、监护病房等重点单位的用电负荷为一级;生活水泵、空调设备、电梯等用电负荷为二级;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 本项目用电由广水市供电电网 10KV 双回路供电,由专用电缆沿四贤路敷设引入本项目变配电室。 ,内设二台 800KVA 变压器及高低压柜。 TN— S接地系统。 变压器及低压柜中性线及 PE 线在电源中心点做接地,采用五芯电缆输出至各个用电点。 为满足用电的可靠性,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不分段运行方式。 ,建议配置一台 600KVA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装置,以保证用电的可靠性。 网络中心、手术室、重症监护室 (ICU)、抢救室设 UPS 备用电源,火灾报警主机自带备用电池电源。 ,补偿后使 侧功率因数达到 ,确保用电质量。 能的特点,其照度标准参照国家照明规范的中高档标准值。 ,观片灯及手术室采用专用无影灯具。 、电梯间、护士站等处设置应急照明。 在各走道、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灯及出口指示灯,应急时间不小于 90 分钟。 本项目按二类防雷设计,利用结构梁、柱、基础作接地装置,采用综合接地方式,其电阻值不大于 1欧姆。 除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外,在各手术室、卫生间等处均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在手术的配电箱开关前加隔离变压器,主开关选用漏电开关。 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和防过电压破坏的措施。 弱电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有线电视、电话、病房呼叫系统及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设于一层,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 系统采用总线制。 ,邻频传输,系统采用分配一分支方式。 在各层候诊处、病房内等处设电视终端接口,约有 400个信号点。 ,医护人员用电话为内线及外线电话,设一台 400 门的小总机,电话点主要设置于护士站、办公室、值班室等处。 ,每病房一门,共约 400门。 采用 大对数电话电缆直接接入,经电话交接箱引至各个用户点。 总控制器设于护士站,采用总线制。 :本楼于主要出入口、大厅、楼梯间、电梯间、电梯轿厢等处设置摄像机。 监控主机设于一层监控中心。 、弱电治疗带,内装各种电源及信号源。 暖通设计 、制冷系统设计。 冷、热源设置在地下室的空调机房。 洁净房间的送风未端设高效过滤器,噪声不大于 5OdB (A)。 ,其余部分均采用变频多 联小型中央空调(含新风 )系统。 每层均为独立的空调系统,内机设置在吊顶内,外机根据建筑平面在施工图阶段合理设置。 本系统的设置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系统独立、灵活, 运行经济”有关规定,并满足规范要求:分娩室以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的空调系统必须能 24小时连续(经济 )运行;急诊部应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送风量不低于10次换气,新风量不小于 3次,能 24小时连续运行。 变频多联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可根据内机运行台数启动不同数量的外机,运行节电效果显著。 采用冷媒连接管,无传统空调系统漏水的隐患,避免 了可能漏水对贵重设备的损坏。 系统运行稳定,技术可靠,维护少,可节约大量运行管理费用。 、所有排气口,新风口与排气口设置足够的距离。 空调设备应自带自控装置,空调制冷系统均设置保温措施,其噪音、消防的指标均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空调系统的设备及部件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设备能效比均应超过国家标准。 按。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