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基础知识培训讲座教材(20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因而生物药物涵盖了抗生素 ,生化药品 ,生物制品等范畴 . 抗生素简介 抗生素是来源于微生物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类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自从青霉素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以来 ,已有 100 多种抗生素进入商业化生产 ,为人类的防病治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抗生素 :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在低微浓度下能选择性地抑制他种生物机能的化学物质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 ,通过生物合成生 产的天然代谢产物 . 抗生素的种类 :⑴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 ,头孢菌素 ,硫霉素等 )。 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 ,竹桃霉素 ,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 ,交沙霉素等 )。 ⑶ 四环类抗生素(金霉素 ,土霉素 ,四环素等 ), 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 ,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 ,大观霉素 ,新霉素等 ). 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土壤微生物 ,它们不但数量巨大 ,而且种类繁多 ,包括各种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等 . 抗生素发展趋势 :随着抗生素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抗生素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抗生素的作用已超出了抗菌及抗肿瘤的范围 ,扩展到抑制或调解多方面生 物机能的更大范围 .如新霉素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多西环素 (强力霉素 )有镇咳作用 .此外 ,在抗真菌 ,杀虫 ,除草及抑制生物体中某些酶类等方面也有了新发现 . 我国抗生素研究及生产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抗生素药物完全依靠进口 ,1949 年以后北京 ,上海等地建立了抗生素研究室 ,1953年 5月 1日青霉素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入生产 ,开创了中国抗生素工业 .随后氯霉素 ,红霉素 ,卡那霉素 ,新霉素 ,杆菌肽等 20 多个品种研制成功 .在工业生产方面 ,国外临床常用的主要品种 ,我国已陆续研制成功投入生产 ,除少数生产菌种由国外引进外 ,大部分均 由我国自行分离得到 . 尽管我国微生物药物发展较快 ,但在品种 ,质量 ,产量 ,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 ,还有一定差距 .有些半合成品种生产成本较高 ,缺乏竞争能力 ,有些品种需要进口 . 抗生素工业生产及工艺 :抗生素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 ,抗生素发酵一般是在通气下进行的纯种培养 .所用的设备和培养基都必须经过灭菌 ,与培养液接触的罐体 ,管件都应密封无泄漏 ,通入的空气应为除菌后的无菌空气 ,以避免杂菌污染 . 抗生素生产工艺流程图 : 菌种的选择 :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抗生素 ,首先要有一个性能良好的菌种 ,从自然分离的野生菌种由于 生产能力低 ,往往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求 .所以工业上常用的菌种都是经过人工选育 ,具备工业生产要求 ,性能优良的菌种 . 孢子制备 :对特定菌种来说 ,抗生素的产量和成品质量与孢子和种子制备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生产用的孢子须经过纯种和生产性能的检验 ,符合规定的才能用来制备种子 .生产上为了获得数量足够的孢子 ,常采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培养时需控制适宜的温度 ,湿度及通风量等条件 . 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的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丝 ,以便接种到发酵罐中 . 发酵 :发酵的目的主要是使微生物分泌大量的抗生素 .发酵开始前 ,有关设备和培养基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然后接入合格的种子 .接种量一般为 5%20%,发酵周期一般为 45 天 .在发酵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和搅拌 ,维持一定的罐温和罐压 ,并定时取样进行生化分析和无菌试验 . 提取和精制 :发酵结束后 ,需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利于以后的提取 .提取抗生素的方法可依所提取抗生素的性质来选择 . 成品检验 :根据药典的要求需逐项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析检验 ,项目包括效价检定 ,毒性试验 ,无菌试验 ,热原质试验 ,水分测定 ,水溶液酸碱度及浑浊度测定 ,结晶颗粒的色泽及大小的测定等 . 生化药品简介 生化药物 :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的一类结构上十分接近于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活性物质 ,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达到预防 ,治疗 ,诊断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生化物质 . 生化药品范畴 :生化药品是维持生命正常活动的必需生化成分 ,包括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多糖 ,核酸 ,脂肪 ,维生素 ,激素等 . 生化药品的特点 :一是来源于生物体。 二是人体的基本生化成分 .因此在医疗应用中显示出高效 ,合理 ,毒副作用极小的临床效果 ,受到极大的重视 . 生化药品的生产 :传统上主要是从动物 (植物 )器官 ,组织 ,血浆 (细胞 )中分离 ,纯化制得 .虽然这些内源生理活性物质作为药物已有多年 ,并且在医学上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但仍有许多有重要价值的内源生理活性物质由于原材料来源困难 ,或制备技术问题而无法研制出产品 ,付诸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 ,正在逐步从根本上获得解决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发展 ,使人们已能方便 ,有效地生产以往难以大量获取的生理活性物质 ,甚至可以创造出活性更高的全新物质 .现代生物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生物药物发展 ,使得人们在解决癌症 ,病毒感染 ,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 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上述疾病的预防 ,治疗 ,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新型药物 .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 :是直接使用病源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或以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等技术制成的 ,主要用于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的制品 . 生物制品的分类 : ⑴ 根据所用材料分类分为 :菌苗 ,噬菌体 ,疫苗 ,抗血清与抗毒素 ,类毒素 ,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 ,免疫核酸等 ),诊断试剂 ,单克隆抗体 ,混合制剂 ,血液制品 . ⑵ 根据用途分类 :分为预防 ,治疗 ,诊断三大类 . 五 ,中药工业化生产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 中药提取浸膏的生产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中药工业化生产是指以各种中药材为原料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中成药 .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 →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中药浸膏的生产 → 中药制剂的生产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 中药材的除杂和切制 :中药材的预处理包括中药材非药用部分 ,杂物的去除以及将药材按需要切制成一定的大 ,小 ,形状 .为了纯净药材 ,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除杂是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必须工序 . 中药材的炮制 :炮制是传统中药材加工不可缺少的环节 .炮制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 作用 ,增强药物作用 ,提高临床效果 ,改变或缓和药性以适应病情的需要 ,矫味矫臭以利服用等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炒 ,炙 ,煅 ,蒸 ,煮 ,煨等 . 中药提取与浸膏的生产 浸膏 :在现代中药工业化生产中 浸膏 的含义已经大大拓展 ,它是一类用以生产包括现代剂型在内的中成药的中间产品 ,从化学本质上讲是纯度较高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群 .浸膏有多种形式 ,例如晶体 ,微粉 ,纯化的液体等 . 浸出技术 :浸出技术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剂 (水 ,乙醇 )和方法 (蒸馏 ,压榨 ,),把中药材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工艺技术 .药材的浸出过程是各种中药制剂 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操作 . 浸出方法 :浸出有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 煎煮法 :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一种方法 : 浸渍法 :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而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 渗漉法 :该浸出方法是将药材装入渗漉筒内 ,在药粉上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 ,在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 ,所得浸出液称 渗漉液 .如图 : 常用的浸出设备 : 多能提取罐 药材浸出液的工业分离 ,纯化方法 : 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 :药材经过浸提与分离后常得到大量的浓度较低的浸出液 ,既不能直接应用 ,亦不利于制备其他剂型 ,因此 ,常通过蒸发与 干燥过程 ,来对浸出液进行浓缩 ,获得体积较小的浓缩液或固体产物 , 蒸发 :是指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并除去 ,从而提高溶液浓度的工艺操作 . 干燥 :中药浸出液的干燥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 . 升膜式蒸发流程图 : 六 ,片剂生产工艺技术 片剂生产简介 湿法制粒及设备 干法制粒及设备 喷雾制粒及设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