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管理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162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变去。 “道 ”是一种 “常数 ”,管理不可以没有常数,否则变来变去,会变得没有定准。 “易 ”的意义,包含 “不易 ”和 “变易 ”,便是看出 “宇宙是变动的,但变动中有其常则 ”。 管理者秉持 “常道 ”去 “变易 ”,才能够 “万变不离其宗 ”,不是乱变,而是变得有道理。 所以我们现在满脑子 “什么都要变,什么都可以变 ”,其实这是错误的。 管理者的理念,就是决策的一个常数,是不能变来变去的。 “道 ”属于 “智慧 ”的层次,无形无影,难以捉摸,甚至是空洞的;它不像 “知识 ”( knowledge)层次那样明确而具体。 现代人受到法国哲学家孔德( Auguste Comte) “实证哲学 ”( positive philosophy)的影响,一切都要观察事实,要求实际、清楚而具体,逐渐远离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的境界。 殊不知管理原本就是依据这种近乎空洞的原则来做决定的。 形式是虚的,质料才是实的。 管理哲学一定要虚,才能够十分灵活、非常灵光地达成 “虚以控实 ”的目的。 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虚以控实 ”。 管理者想要把管 理科学应用得更有成效,首先就要依靠这套很虚的、隐隐约约存在的、永远不可能讲得很具体很清楚的经营理念,并把自己的经营理念当做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 管理者有了透彻的、协调的、系统的管理观,便不致 “想到就做 ”、 “爱变就变 ”,甚至自相矛盾而不自知。 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确立起来,这是很重要的。 但是没有办法很具体化,因为任何东西到了非常具体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弹性,就无法应变了。 最后就会害死自己,把自己捆绑得死死的。 我们要有一个“常道 ”作为调整、变革的依据,但是不能把自己捆得死死的,而要根据这个常道,经常去随机 应变、因时制宜,就会越变越通。 第2讲管理有两个极端 一般人的二分法思维不是偏向这边,便是偏向那边。 管理的理论,往往出现极端的主张。 一、大家各执一端以自耀 二、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 三、最好先要求自己归零 四、摆脱极端以讲求中道 五、执两用中才能够合理 六、 M理论适合中道要求管理有两个极端,我们一定要小心。 因为一般人都是二分法的思维,不是偏向这边,便是偏向那边,没有办法兼顾到两边。 只要是二分法,永远是偏道,不可能是中道。 管理者最要紧的是 脑筋要清楚,二分法就是脑筋不清楚。 你不是神仙,凭什么分辨是非。 凭什么分辨好坏。 凭什么去决定要还是不要。 但是我们都在这样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要求自己归零,归零就是放空的意思。 要在做决策之前,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抱着一种大家看着办、大家来商量的态度,这样才能听得进去别人讲的话。 一、大家各执一端以自耀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早熟的民族,现在所发生的现象,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过了。 庄子说: “天下的人多各执一察(一端)以自耀。 ”意思就是大家各执一端,然后每一个人夸耀自己那一套很行,就想以偏概全, 把所有人都变成自己那个模式。 其实这种情况,不是很好的现象。 科技十分重要,没有人会忽视管理科学的价值。 但是,庄子早就说过:生命是有限度的,而智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没有限度的智识,会弄得疲惫不堪。 人为了保全生命,便不得不分工专职,因而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入 “固执偏见 ”的歧途,所以分工专职,实在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要的罪恶。 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道,这样才会形成一种多元化。 今天的生物科学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世界上的物种,如果不是多元的,整个地球就要毁灭掉了。 这样我们才了解 ,我们为何要辛辛苦苦地把那些动物变成一级保护对象,非把它们保留下来不可,就是因为大自然的任何东西都是有用的,没有无用的,包括细菌,把它完全消灭掉,对人类也是不好的。 宇宙一定要保持多元化,才会生生不息。 每一个人都不要认为自己这一套一定比别人的好,一定要把所有人统统打倒。 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各取所需,这才是正道。 管理哲学的理论,都是人想出来的,站的立场不一样,所想的东西就会不同。 为什么人们讲的话不太一样。 就是因为立场不同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既然立场不同,就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一样。 我 们要的是 “大同 ”,不是 “一统 ”,孔子当年的主张只有世界大同,没有世界一统,世界一统了,那人类就完蛋了。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 “大同 ”下面有两个字,叫做 “小异 ”, “大同 ”的可贵之处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小异,各有不同,然后才能叫 “大同 ”。 管理哲学大同小异,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偏向于 “大同 ”;但是我们实际运作的管理者,必须重视 “小异 ”。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特殊性的地方,不能把别人那套全盘搬过来,这是行不通的。 庄子有一篇文章叫做《齐物论》, “齐物论 ”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 庄子认为:道原本是没有分界的,语言原本是没有 定说的,为了争一个 “是 ”字而划出许多界线,有左便有右,有分别就有争执。 我们可以了解到, “道 ”本来是整全的,是没有分界的,但变成现实层面的时候,它一定是有分界的。 “道 ”本来是齐的,但是一旦变成很具体的事物的时候,它就不齐了。 《庄子 天下篇》指出:百家众技都各有所长,亦时有所用,可惜都和耳、目、鼻、口一般,各具相当功能,却无法互相通用。 “道 ”是整全的,天下的人如果各尽所欲而自为方术,那么, “道 ”就要被割裂了。 所以任何东西,都不要太勉强,尽量去做就好了。 但我们现在都是要求百分百,都要求十分正确,其实一个 人要是这样,迟早有一天会崩溃的。 耳朵、鼻子、嘴巴,它们各有专精的功能,但是一定要做整体的协调,我们才有真正的感觉。 我们做一名管理者,认为财务、生产、销售、人事统统重要,没有一样是特别重要的,有这样的观念就对了,不能单独强调哪一种。 所以偏于一样东西,其实都是不好的现象。 大家懂得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却不懂得管理本身。 这才是现代人一个麻烦的问题。 管理是有整体性、不容分割性的,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自认为有专业,只能当好部门经理;自己知道没有专业,却已具备通才的条 件,才有资格当总经理。 因此,优秀的企业老总是没有专业的,他可以什么都不精通,如果认为自己精于销售、财务或生产,他就完了。 曾有一个总经理对我讲,他别的什么都不懂,但是很懂财务,因为他是财务出身的。 我就对他讲: “你的财务经理已经死掉了,因为第一你不会尊重他,第二你会替他做很多事情,然后使他一无所长。 ”尤其危险的是,一个人当初的经验,今天还能不能用。 这才是大问题。 因为社会是不停地变化前进的,时过境迁,整个环境变了,你过去的经验还行吗。 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二、管理者先求头脑清楚 在这 种情况之下,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观念:管理者最要紧的是脑筋要清楚。 很多人问我公司搞不好的原因,我说中国人其他方面都很好,只有一个毛病,就是脑筋不清楚。 我们许多人现在的问题,就是脑筋不清楚。 现代管理者很喜欢学习,不幸的是,学来学去把自己的脑袋搞乱了。 他们在没有学之前,还知道怎么做,学完以后,反倒不知道怎么做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这个层次要弄清楚。 现在许多人当了老总,还去学技术,那是挺奇怪的。 我经常这样讲,一个人把名片拿出来,如果他是电脑中心 主任,我就知道,他对电脑已经不太懂了。 因为技术是不断变化的,他整天搞技术,就不可能是好的主任。 既然是主任,就是说他操作电脑一定不如所带的人,如果强过他们,这个单位就完了。 因为技术是越新越好,人是越年轻越灵活。 我们各有不同的主张,而且都有相当的道理,自己偏偏又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和选择,不知如何是好。 这些事实,大家一定要清楚,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你看每个人讲出一套,都是自圆其说,无法把整全的道理说得很清楚,一定是顾此失彼,一定有疏漏的地方。 如果有人听了把它当做是整全的,这个人就受害了。 我们尝试着检视 以往企业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不难发现所谓 “生产导向 ”、 “财务导向 ”以及 “市场导向 ”,正如古人所说: “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 ”“道 ”并不是永恒地存在着的,它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处境,随时更换而创造出来的。 “生产 ”、 “财务 ”、 “市场 ”等,都是管理的 “一察 ”(一端、一隅),各自代表管理的一个“变数 ”或一种 “理论 ”,管理者必须具备自己的管理之 “道 ”,才不致迷惑于任何单一的变数,能够因应实际环境的变动,把握应该重视的相关变数,以 “应时而造道 ”,既求适应,又不失正道。 这不就是美国管理界近年来风行的 “权变理论 ”( contingency theory)吗 ?不然。 “权变理论 ”只注意到 “变数 ”而忽略了 “常数 ”,一味 “求新求变 ”,结果又是 “一端 ”。 因为 “变 ”必须相对于 “常 ”而言,假若没有 “常数 ”,则 “变数 ”即不成其为 “变数 ”。 管理者的智慧,真正表现在他持有自己的 “常数 ”,能够 “有所不为、有所不变 ”,然后才能面对若干 “变数 ”,适当调整自己的脚步而 “有所为、有所变 ”。 这种秉持正道(经)以求适应(权)的态度,即是 “持经达权 ”,如果能够 “权不离经 ”,那就不致 “离经叛道 ”。 “经 ”是常数(常道), “权 ”为变数(权变), “经 ”、 “权 ”相辅相成,才是正道。 “有所不为、有所不变 ”是 “经 ”,是根本; “有所为、有所变 ”是 “权 ”,乃是作用。 “本 ”立而 “道 ”生,管理者把握住根本,才能发生有效的作用。 具有常道的管理者,创立 “有所不为、有所不变 ”的 “企业风格 ”,然后才能够顺利开出 “有所为、有所变 ”的美丽花朵。 不过, “有所不为、有所不变 ”是 “可控性 ”的 “经 ”,而 “有所为、有所变 ”则有其相当的 “风险性 ”,属于 “不可控性 ”的 “权 ”。 前者必须 “尽人事 ”,后者仍须 “听天命 ”。 唯有 “尽人事以听天命 ”的管理者,才会深切地体认 “道 ”可能 “隐 ”而不可能 “亡 ”,也才有清楚的头脑来 “明道 ”。 “听天命 ”是一种 “知命而不认命 ”的态度, “命 ”不可不知,因为孔子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管理者深知企业必有其 “风险性 ”,而预测亦有其 “不确定性 ”,但却不能因此而 “认命 ”。 管理者竭尽所能,以证明是否有 “成功 ”的 “命 ”,这是一种头脑清楚的做法。 “道 ”就是 “哲学 ”,韩愈说它是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是 “人所共由 ”的;朱子说, “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 ”,是 “经常要用 ”的。 孔子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所以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子则提醒我们:“道可道,非常道。 ”因为 “道 ”有 “常 ”有 “变 ”,荀子说它 “体常而尽变 ”。 管理者必须先有清楚的头脑,才能够应 “时 ”而造 “道 ”,在现代的环境中,找出合乎自己要求的管理大道。 头脑不清楚,再明确、再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都会被乱用得凌乱而模糊。 头脑清楚,再虚得近乎空洞的管理大 “道 ”,也会看得透彻,自成明显的系统。 同样一句话,头脑清醒的人,他一下就听懂了,觉得很简单明了;头脑不清醒的人,他怎么听也听不懂,那你有什么办法。 头脑清楚,其实便是观念正确, 是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 三、最好先要求自己归零 “空 ”不是 “空无所有 ”,而是 “空无多有 ”。 很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都很主观地去解释这个名词,认为 “空 ”就是没有。 其实零才是根本就没有的意思,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这些,所以把自己的头脑弄得很乱。 很多事情,我们需要花时间,要比较深入地去探讨,而不是仅仅道听途说而已,好像一听就会了,其实那是在害自己。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西方的管理知识,也获得很多不同的观念,所以我们的头脑越来越杂,越来越乱。 如果凡事都依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判断,根本不可能学习中国式管理。 我们最好能够先要求自己归零,以便从头出发。 先把自己放空,然后我们才能听 进去。 但要注意,它到底合不合我们的文化。 合我们的文化,用起来效果就很好;不合我们的文化,用起来就是不行。 我们既不能食古不化,望文生义,也不应该站在西方的观点,来否定中国的观念。 很多人一听到中国思想,就认为又是那乱七八糟的一套,这种人的判断力很差。 你想如果真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别人怎么会讲那么多呢。 只要有一丁点判断力,你就不会讲这种话了,这是很好的证明。 这种人望文生义,先入为主,然后用自己的成见去作判断,最后走上偏道。 我们不应该站在西方的立场,来否定中国的观念。 西方的文化,以宗教、法律、科学 为主轴。 中华文化,以艺术、道德为主。 基础不一样,发展出来的文化也不相同。 所以可以说,西方人是科学的民族,我们是艺术的民族。 如果不能归零,就要小心,你只要站在西方的角度,就会把中国人的观点看成是乱七八糟、一无是处的东西,甚至于觉得十分可笑。 企业的兴亡、运作的优劣、决策的当否,以及组织气候的良窳、社会评价的好坏,无不系于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哲学。 即使台塑公司并未明言它的经营理念,而王永庆先生在《谈经营管理》一书中,亦已宣示了他。中道管理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巅峰之作(162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拧上安全罩。 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方准离开。 中铁十八局集团莞惠城际 GZH2标项目经理部 安全操作规程 14 架子工安全操作 规程 1.架子工 (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人员 )经特种作业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体检合格后,才能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 搭设脚手架必须按规范进行,即:横平竖直、连接牢固,底脚着实,层层 拉结,支撑挺直,通畅平坦,设施齐全、牢固。
凌 志 中 心 第 1 丰 田 中 心 第 2 丰 田 中 心E C E E C E E C EC E C E皇 冠 C E C E 威 姿 C E C E 先 驱设 计车 身底 盘试 验 评 价发 动 机试 作机能分类车 种 分 类 图表 22 CE制度 图 23 新产品开发体制 新产品开发流程,如图 24所示。 对于产品的开发,把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适时地提供十分重要。 因此
作业 」 ( 共 同 作业) 多轴盘及多 STATION 等的机械加工、连结自动送中的记入方式、将手作业的部 分用实线明示。 T/T 1 2 4 3 5 车辆组立于室内作业时、因手作业时间长且内容很多、内容在作业名称栏细分化记入。 时间的表示方法与同工程异作业相同。 1 21 22 手作业时间的实线上记入内容区分表示时间线(区分线)、细分化后的 作业顺序番号用括号记入。 「例 2」 1 (
B. 碱性不同 C. 成盐后水溶性不同 D. 酸性不同 E. 有特殊官能团 16. 可用气相色谱法检识的是 A. 苦参碱 B. 小檗碱 C. 乌头碱 D. 马钱子碱 E. 麻黄碱 17. 可用于麻黄碱的鉴别反应的是 A. 碘化铋钾 B. 碘 —碘化钾 C. 铜络盐反应 D. 苦味酸 E. 雷氏铵盐 18. 小檗碱属于 ( )类生物碱 B. 莨菪烷 C. 异喹啉 D. 吲哚 E. 有机胺 19用
床报告论文的发表和各种国际学术文章均表明:新开发的产品除具有以上药效外,还对血流不畅,性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液循环障碍,抗癌,免疫力障碍,肾脏保护作用等有明显的效果。 现在,人参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中 ****省占生产和销售量的80%( ****省 ****县,年产约 15000 吨)。 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是韩国(年产约12020 吨,大部分为国内消费,年出口额约为 1
清香、淡雅、质朴、药香醇厚。 科学的组合设计使多品种的混合药香更加浓郁,起到传统中草药的药理效果,对生活在周边的小区居民的疾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真正起到了天然、绿化药辅作用。 中草药花木同样 具有千姿百态的观赏价值,齐全的品种,科学的花木组合可使花园的花期连续 8 个月以上,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种特色绿化工程具有全面推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传统的简单化的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