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学基本知识刘秋琼(79页)-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常见的毒性中药 • 砒石,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雪上一支蒿,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红升丹,洋金花,蟾酥 中药的应用 • 第一节: 配伍 一. 含义: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 用的用药方法。 二. 目的: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 三. 药物七情配伍: 即:单行;相须; 相使;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 第二节:用药禁忌 • 一 . 配伍禁忌 包含: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京大戟,海藻,芜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管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 . 妊娠用药禁忌 三 .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方法 • 服药时间 • :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 • :补虚药 • :消食健胃药或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 :安神药宜睡前 30- 60分钟服,涩精止遗药,缓下剂 • :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 2小时服。 • :病情急险,则当不拘时服。 • 服药冷热:一般汤剂宜温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 例题: • : • A. 中药的功效 • B. 中药的性状 • C. 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 D. 中药的基本作用 • E. 中药的四气五味 • : • A. 中药的四气 • B. 中药的五味 • C. 中药的升降浮沉 • D. 中药的疏密 • E. 中药的归经 • 3. 四气是指: • A. 药物具有升降浮沉的四种药性 • B. 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 C. 药物具有阴阳虚实四种药性 • D. 药物具有心气,脾气,肺气,肝气四种药性 • E. 药物具有营,卫,气,血四种药性 • 4. 关于五味,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 A. 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 B. 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 C. 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 ,也可跟滋味相异 • E. 药味即药物的滋味 解表药 •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 性能功效:主入肺与膀胱经,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 • 适应范围: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还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 • 分类 • 一、辛温解表药 •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 如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生姜等。 • 二、辛凉解表药 •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証,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如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等。 • 使用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入汤剂不宜九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例题 • A辛味 B甘味 C苦寒 D甘寒 E辛凉 • • A发汗力强的解表药,注意用量,不可过汗 • B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忌服发汗力强的解表药 • C解表药入汤剂易久煎 • D辛凉解表药发汗力较缓和,长于透解表热 • E新温解表药发汗力强,能发散风寒。 • 3. 治疗风寒表証宜选 • A麻黄 B桂枝 C杏仁 D石膏 E荆芥 • ,治疗热毒疮肿的药 • A桑叶 B菊花 C牛蒡子 D白芷 E升麻 • ,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宜选 • A白芷 B荆芥 C桑叶 D葛根 E菊花 • ,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宜选 • A淡豆豉 B紫苏 C香薷 D升麻 E柴胡 • ,治肝郁气滞宜选 • A柴胡 B升麻 C蝉蜕 D桂枝 E薄荷 清热药 • 含义: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性能功效:药性寒凉或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 适应范围: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証。 • 分类 • :性味多甘寒或苦寒,主清泻实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証,以及肺热,心肝胃火等脏腑火热証。 如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等。 • ;性味多苦寒,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感或内生之湿热火毒诸証,以及诸脏腑火热証。 如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等。 • :性味多苦甘咸或咸寒,主清热凉血,兼以滋润,活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