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加油站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手册(29页)-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成 4 个功能区域,即加油区、油罐区、营业区和辅助区。 当然,区域的划分并不是唯一的,但一般总是根据其具体功能来进行划分的。 油罐设置的 安全要求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其罐壁的有效厚度不应小于 5 毫米。 如果罐壁小于 5毫米是不能满足埋地强度和需附加的腐蚀裕量要求的。 即使不会塌瘪,但罐壁也常常处于临界屈服状态,会加速油罐的自然腐蚀,很不利于油罐的使用寿命和加油站的安全。 汽油、柴油罐应直埋敷设,严禁设置在室内或地下室内,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 ,油罐的周围厚度不小于 ,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夯实。 埋设油罐的罐区地坪应高于地坪 米,并在罐区周围砌边墙,防止地面水流入罐区,同时埋地油罐应安装接地防护网。 当采用 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底阀入油口距罐底宜为。 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 汽油罐和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两种不同种类的油品储罐互相连通,避免冒油时油品经通气管流到另一个油罐。 通气管的直径不应小于 DN50。 管口应高于地面至少 4米。 沿建筑物的墙向上敷设的通气立管管口,应高于建筑物的顶面 米,其与站房门窗的直线距离不小于 4 米,与站内其他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7米。 第二章 加油站防火防爆知识 第一节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 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才能发生,如木材被打火机点燃,可燃物是木材,着火源是打火机的火源,助燃物是空气。 火灾及其分类 凡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 火灾可分为五类: A类 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可用水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B类 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C 类 指可燃烧气体,如煤气、天 然气、甲烷等燃烧的火灾,可用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 D 类 指可燃的活泼金属,如钾、钠、镁等可燃物的火灾,可用干沙式铸铁粉末; E 类 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灭火器(禁止用水)。 加油站主要是 A类火灾、 E类火灾, 爆炸的特征 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为爆炸。 造成 高温高压是爆炸的主要特征。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设备破坏产生的碎片一般能飞散到 100— 500米远。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与空气 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而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混合才能燃爆。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在某一浓度范围内,遇到火源引起爆炸,此浓度范围成为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 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 灭火的基本原理 窒息灭火法 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 窒息灭火法适应于扑救密闭房间的生产装置设备内发生的火灾。 用石棉被盖住着火的油箱口就是采用的窒息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就是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质上,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 隔离灭火法 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化学中断法 使灭火剂参加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 干粉灭火剂属于参与燃烧过程中短燃烧连锁反应的灭火剂。 故使用这种灭火剂必须准确的喷散在燃烧区内。 否则起不到灭火效果。 该方法灭火速度快,但易复燃。 第二节 消防器材的使用 水 水是天然灭火剂, 水的灭火机理是冷却 和窒息作用。 水主要用来冷却建筑物和设施,控制火灾扩大,但水的灭火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它不能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火灾,水的密度比油大,又不溶于油品,故不能用水扑救油品火灾。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一般借助灭火器中的压力将干粉从容器中喷出,由于干粉灭火剂具有灭火效力大、灭火速度快、无毒、无腐蚀、不导电、久储不变质等优点,是加油站主要的灭火剂。 手提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起灭火器的提把,迅速奔至距燃烧处约 5 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开启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喷 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处,对准火焰根部,用力压下开启压把并紧压不松开,这时灭火剂即喷出,操作者由近而远左右扫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图 1— 1 MF型手提内置式干粉灭火器 1— 压把; 2— 提把; 3— 刺针; 4— 密封膜片; 5— 进气管; 6— 二氧化碳钢瓶; 7— 出粉管; 8— 筒体; 9— 喷粉管固定夹箍; 10— 喷粉管 (带提环 ); 11— 喷嘴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一般需有两个人配合操作,火灾时,快速将灭火器推至距燃烧处约 10米左右。 一人迅速展开软管并握紧喷枪对准燃烧物作好喷射准备;另一人开启灭火器,并将手轮开至最大部位。 灭火方式也是由近而远,左右扫射,首先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并根据火情调正位置,确保将火焰彻底扑灭,使其不能复燃。 图 1— 2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1— 出粉管; 2— 钢瓶; 3— 护罩; 4— 压力表; 5— 进气压杆; 6— 提环; 7— 喷枪 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火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由近及远快速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 使用干粉灭火器应注意:一是干粉灭火器灭火过程中应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二是注意灭火后防止复燃。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 分冷却作用灭火。 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 倍。 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 1kg 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 立方米的气体。 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 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 案资料、仪器仪表、 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图 1— 3 MT型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1— 喷筒; 2— 手轮; 3— 启闭阀; 4— 安全阀; 5— 钢瓶; 6— 虹吸管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 启闭阀的压把。 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 70— 90度。 使用时应注意: 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适用 AB类火灾,分为化学泡沫和机械泡沫两种,其中化学泡沫使用时颠倒使用,现已淘汰,而机械泡沫使用方法使用同干粉灭火剂。 缺点有:造成污染,不可使用于 C类火灾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一般 B(液体 )类火灾,如石油制品、油脂类火 灾,也可适用 A 类 (固体 )火灾,但不能扑救 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如醇、酮、醚、酯等物质火灾;也不适用扑救带电设备及 C类 (气体 )和 D类 (金属 )火灾。 手提机械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手提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样。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放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手提式灭火器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 ,底部离地面不宜小于 ;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 ,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第三节 加油站的危险区域 加油站的危险区域一般划分为 爆炸危险区域、火灾危险区域和一般用电区域。 图 2— 1 燃油加油系统 加油站的爆炸危险区域主要是油罐区和加油机内部及加油时车辆油箱口。 此类区域又可分为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和 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① 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空间 划分为 0区。 ② 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 ( )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1区。 ③ 距人孔(阀)井外边缘 ,自地面算起 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 3m( 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 的球形并延深至地面的空间划分为 2区。 ④当贮罐周围设围堤时,贮罐外壁至围堤,其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为 2区。 ⑤卸油场处:贮油罐的注油口(槽车的卸油口)半径为 1区。 图 2— 2 埋 地卧式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① 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划分为 1区。 ② 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 (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 径为 3m( )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为 2区。 图 2— 3 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或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危险区域内的沟道应用黄沙充填,否则与此沟道相连的区域也视同危险区域。 第四节 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知识 防爆电气设备 加油站内选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根据使用场所 所处的危险区域进行选型,爆炸危险区域内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电气。 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有明显的永久性的“ Ex”防爆标志。 静电的控制和防护 据统计,加油站 70%事故都是由于静电所引起的,而静电引发事故常发生在卸油过程和加油过程,因此,做好卸油、加油过程中的防静电工作至关重要。 加油站防静电措施主要有:①接地装置完好,连接可靠: ; 须有接地; ;。 ②作业前应检查是否完好,连接是否可靠; ③几点注意事项: 后卸油;、 ; 作业要采用专用测量工具;量油高时要在下尺槽作业;。 加油站的防雷措施 ①罩棚、营业室、油罐呼吸管需要可靠接地,防止直接雷击,其接地电阻不大于 10Ω; ②加油机、胶管、卸油场地导静电线完好有效,防止感应雷,加油机外壳接地电阻不大于 4 Ω; ③雷雨天气,应停止付油,必要时切断电源; ④雷雨季节来临时,应对设备接地装置做全面检查; ⑤每年做好防雷接地检测。 第三章 作业指导卡 第一节 加油作业 危害因素识别 (一) 加油前准备 ( 1) 未 穿防静电工作服,易产生静电、着火爆炸; ( 2) 穿带铁钉的鞋,易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 3) 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品,着火爆炸; ( 4) 班前训导不认真,违反加油作业流程; ( 5) 作业前未检查设备状况,违反加油作业流程; ( 6) 灭火器失效,紧急处理时无效。 (二) 引导车辆进站 ( 1) 无员工引导车辆,违反操作流程; ( 2) 加油站标识不清,违反《加油站管理规范》; ( 3) 车道积水(雪),易发生车辆刮擦事故、人员伤亡; ( 4) 夜晚灯光不足,易发生车辆刮擦事故、人员伤亡; ( 5) 进站速度过快,易发生车辆刮擦事故、人员伤亡。 (三) 加油过程 ( 1) 车上人员吸烟、使用通讯工具,易引发火灾; ( 2) 现场修车、穿 脱衣服,易产生火花、静电,着火爆炸; ( 3) 加油员使用化纤或丝绸类擦拭加油机,易产生静电、引发火灾事故; ( 4) 未熄火加油,产生火花,引发火灾事故; ( 5) 车辆油箱漏油,易遇明火,着火爆炸; ( 6) 直接向塑料桶内加油,使静电积聚,着火爆炸; ( 7) 加油机内线路、电机、接线盒等不防爆,加油机、加油枪接地失灵,着火爆炸; ( 8) 加油机内渗漏,油气浓度高,着火爆炸; ( 9) 加油枪失灵、不自封,易跑冒油; ( 10) 雷雨天加油,着火爆炸; ( 11) 附近有明火作业时加油,着火爆炸; ( 12) 数据输入错误,少加或多加; ( 13) 加油枪从油箱口滑落,造成油品喷溅,着火爆炸; ( 14) 油枪未回位,易造成油 品喷洒,产生火灾; ( 15) 加油后不关油箱盖,着火爆炸。 (四)结算油款 ( 1) 出现假钞,造成经济损失; ( 2) 加油走单,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 3) 未按实找零,违反操作规程; ( 4) 未唱收唱付,发生金额差错。 (五)引导车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